如何從小阻斷劉鑫式的冷漠,避免與社會格格不入?關於育兒的思考

寫在江歌離開的第379天

全文約2500字,閱讀約需5分鐘

如何從小阻斷劉鑫式的冷漠,避免與社會格格不入?關於育兒的思考

最近被江歌劉鑫案刷屏了,在深夜準備趕稿科普文章時,竟然能完整地看完《局面》的採訪視頻。

扼腕嘆息、痛心疾首、出離憤怒。。。。各種情緒交織在一起。

對江媽媽的人道援助和對劉鑫的道德評判,各大平臺已經先後發聲。

也有教孩子善良要如何有底線的觀點出品。

案件的細節已經無數次被回顧,不需要黃小邪再冗述和分析。

黃小邪作為一名醫務人員,非法律人員,無法站在道德審判的高度上去評論什麼。但是,作為兒童保健醫生,從育兒的點滴心得來說幾句。

人心的冷漠固然可怕,但是意識不到自己的冷漠更可怕。

但凡遇此重大事件,尚能說謊而不眨眼,活得跟個沒事人一樣,必定是從小養成,渾然而不自知,與社會已格格不入了還不知道為什麼。

就像有一種魚,生活在黑暗的溶洞裡,長久不見陽光眼睛就退化了。它生而存在的世界就是沒有陽光的,它甚至不知道世界上有陽光的存在,即使得以重見天日,它已經失去了感知陽光的能力。

孩子生下來本是一張白紙,如果從小灌輸的觀念就是錯誤的,那麼TA會以為世界本是如此,與他人處事出現問題了還不知道為什麼,這必定會導致屢屢碰壁。

人是群體動物,融得入社會方能生存。

劉鑫以後會怎樣尚不可知,反正目前是無法正常生活和工作了,而且時時揹負著道德審判。

教育無小事。

為了避免出現類似劉鑫目前的窘境,從小教育孩子時有兩個細節需要注意。


勇於承擔任何錯誤,不要總是怪罪於其他

劉鑫沒有覺得自己需要為江歌的離開承擔什麼樣的責任。

有可能在她的世界裡,從來錯不在自己,都是錯在外界因素,比如陳世峰太喪失理智,門打不開,各種阻隔導致自己沒有聽到任何的聲音。。。

如何劉鑫一開始就勇於承認自己與江歌的離開有關係,也許就不會像現在遭受這麼多的責備。

任何事情都可以從成長的過程中去追溯根源。

從源頭的教育上去改進,才有可能避免劉鑫式的冷漠。

比如,孩子小時在蹣跚學步時,經常磕磕碰碰,摔倒是常事。經常聽到有家長說“這個桌子不乖,害我們家妞妞摔倒了”。孩子也經常玩耍得滿身是泥。也會有家長說“這個筆把我們家寶寶的衣服弄髒了”。

如果寶寶從小聽到的都是這樣的話,那麼凡事一旦不順時,TA會不會總是怪罪於外部因素,而不會審視自己,尋求自身的改變呢?

世界那麼大,外物不可控,我們能改變的往往只有我們自己。

《論語·學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教會孩子從自身找問題,其實是教會孩子積極調整適應的生活態度,是為了避免以後的抱怨煩心,不思進取。

孩子摔倒了,我們不必立馬去扶,看看TA會不會自己爬起來。

摔倒再爬起來本來就是孩子學習走路的一個必經階段。如果一開始就注意這點,孩子很有可能剛開始比較笨拙地爬起來,後面一摔倒自己就很快利索地爬起來繼續往前跑了。

其實對於剛學走路的孩子,摔倒是家常便飯,孩子的痛感沒有那麼敏銳,TA自己本來覺得沒什麼。往往剛摔倒的一瞬間孩子是懵的,還沒有意識到發生什麼,但是家長的過度緊張反應,讓孩子也跟著緊張起來,反而家長一扶就哭了。每次摔倒,家長都很緊張,以後孩子會容易過於小心翼翼,畏手畏腳,或是摔倒了等著家長去扶,獨立性差。

孩子如果把衣服弄髒了,不建議說“這個筆把我們家寶寶的衣服弄髒了”,就有家長取而代之說“下次小心點哦”。

但是,每一次孩子出現失誤的時候,我們都說這句話,對於孩子來說,“小心”是一個太過於抽象的概念,該如何“小心”才是重點。

下次,我們可以說“筆尖不要對著自己的衣服哦,會把衣服弄髒的”。告訴孩子下次該怎麼改進是更重要的。


鼓勵任何時刻的誠實,杜絕謊言哪怕是善意的

《局面》的整個視頻中劉鑫說的話都像是預先排練好的臺詞。

是怎樣的成長經歷才能鑄就一個人在如此性命攸關的重大事件前說臺詞都不眨一下眼睛的?

如果劉鑫一開始就如實描述當時的情況和自己的感受,也許就不會像現在這樣行動都不自由了。

當說謊已經成為一種習慣,那麼說謊已經不需要經過大腦,變得像說話一樣簡單。

從孩子一生下來,教育就存在於任何生活的細節當中。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受歡迎,只有從教育的源頭上去改進,才有可能避免劉鑫式的道德審判。

一天睡前剛過3歲哥哥正在吃軟糖,堂妹視頻過來,問拿著電話的爺爺說“哥哥在吃什麼?我也要吃”。爺爺當然不想妹妹睡前找糖吃,就說“哥哥什麼都沒吃”。善意的謊言哪個大人沒說過哦。只見,哥哥愣了3秒鐘,也跟著說道“我沒有在吃糖哦”。我立馬覺得不對勁,趕緊糾正,“你的確是在吃糖啊,要如實告訴妹妹哦”。然後跟妹妹說“哥哥吃的是維生素軟糖啦”。的確是這樣。

孩子是生而誠實的,有什麼說什麼,高興還是哭全都寫在臉上,不會刻意掩飾。

比較小的孩子還不懂得世上還有說謊這件事,就更不能理解謊言還有善意的這麼複雜的事情了。

所以,我們要以身作則,不要讓孩子從您那學會“說謊”。

任何時刻的誠實都需要鼓勵,尤其是犯錯後坦白的誠實。

如果一個孩子打碎了花瓶,媽媽問是誰打碎的,孩子如實告知反而得到的是批評,試想以後這個孩子再摔碎東西時還敢說是自己摔碎的麼?這就有了為什麼有的孩子會轉而說是小貓小狗打碎的了。

批評是在打臉誠實,逼著孩子說謊。

孩子都希望得到家長的鼓勵和肯定,也不是故意犯錯,而是有時真不知道該如何做才能避免下次再出現同樣的失誤。而批評除了讓孩子感覺低落外,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行動指導意義。

其實,我們可以說“謝謝你告訴我。花瓶摔到地上是會碎的,下次跑時避開它。”

這句話裡面有三層意思:

謝謝你告訴我”——鼓勵坦白的誠實。

花瓶摔到地上是會碎的”——告知常識,增加孩子知識的積累。孩子不會生來就知道陶瓷會碎,塑料不會碎。

下次跑時避開它”——下次該如何避免。

這就是教育的藝術。

孩子,我寧願你一直誠實下去。

哪怕你以後因為貪玩忘了寫作業。我希望你是直接告訴我原因,這樣我知道以後該如何去提醒你。而不是撒謊告訴我你的作業都寫完了,讓我在萬一你不及格時反而不知道是為什麼,該如何改進?

黃小邪才疏學淺,只能想到這麼多了。

略抒己見,如有不妥,還望各位看官海涵。


【關鍵詞】江歌,劉鑫,育兒,教育,承認錯誤,說謊

本文系原創,任何媒體使用請與黃小邪取得聯繫,未經授權將追究法律責任。

擴散靠譜的育兒知識即是傳播正能量~~

——————兒寶幫主黃小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