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良好的習慣要從小養成

小宇經三歲了,可他有一個壞習慣——亂丟東西。小宇用完東西就隨手一扔,不但不物歸原處,而且還不記得自己把東西扔在哪裡。所以每天都要問媽媽:“媽媽,我的玩具飛機放哪兒了?”“媽媽,我的水槍放哪兒了?”媽媽天天圍著他轉,不是幫他找東西,就是幫他收拾殘局。

經常有一些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就像小宇一樣經常把東西亂丟亂放,以至於把家裡搞得亂七八糟。雖然有些父母為此也嚴厲責罵過孩子,課孩子過會兒仍然會把玩具撒滿地板,書本丟的到處都是……這看上去好像只是孩子生活中的小問題,但事實上卻會給孩子的生活、學習乃至將來的工作帶來不少的麻煩。因為生活上的雜亂無章將會導致以後學習工作中的無頭無緒。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良好的習慣要從小養成

孩子之所以缺乏物歸原處的意識,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孩子自身意識薄弱

孩子需要用什麼東西時,就會拿出來,用完了只圖一時痛快,就會把東西隨手一扔,根本沒有把物品放回原處的意識,這時的他們還不能理解把物品放回原處不僅能使家裡整潔有序,還能方便自己和家人對物品的使用。

2.家庭環境的影響

有些父母平時就不注重家裡的整潔,家裡的東西擺放的也是亂糟糟的,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雖然不會養成愛整潔、勤收拾的習慣。

3.父母沒有強制孩子收拾東西的意識

很多父母覺得孩子還小,不懂得收拾,等長大懂事了就好了,現在幫孩子收拾也無妨。其實,對於2歲左右的孩子來說,隨便亂丟東西,是一個應該教育的問題。否則,很容易讓這種不良行為成為習慣。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良好的習慣要從小養成

父母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管理物品的好習慣

在家庭生活中,我們父母應當有意識的培養孩子把自己的物品放回原處,東西擺放有序的好習慣。可以參考以下建議:

1.父母要做好表率

父母的一言一行會對孩子產生很大影響,並且這種影響往往是潛移默化的,在收拾整理東西方面也不例外。我們要求孩子把櫃子和桌上的東西整理好,首先要把自己的物品擺放的整整齊齊;要求孩子把鞋子擺放整齊, 首先自己的鞋子不要脫了亂扔;要求孩子把用過的東西及時放回原處,首先自己要做出表率。總之,父母應當起到一個好的帶頭作用。

2.為孩子創設一個整潔的家庭環境

一個溫馨整潔的家庭環境,往往會潛在地傳遞給孩子做事整潔、條理清楚的健康信息。反之,一個凌亂不堪的家庭環境,則會讓孩子養成隨意亂扔、不講條理的壞習慣。因此,為孩子創設一個乾淨整潔的家庭環境,比教育孩子如何去做更有價值。

3.給孩子學習的機會

當孩子一開始把玩具等物品擺放回去時,可能不會放的很整齊,父母一定要包容這樣的情況, 慢慢引導,應該先鼓勵他“放”的動作, 然後才要求“放好”。聰明的父母不妨花點心思,比如將放玩具的箱子以不同顏色區分開來,讓孩子按照顏色把玩具擺放在應放的位置等。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良好的習慣要從小養成

4.形成一個每天打掃整裡的慣例

一般來說,一天所造成的混亂是容易處理的,可是每天加起來的混亂就會讓狀況變得越來越不可收拾!因此,最好的方法是,每天找一個固定的時間進行打掃整理。比如,在吃完晚餐後,或者準備睡覺之前。一開始,父母可以帶著孩子一起收拾,讓這段時間變得更加有趣一些。幾周過後,孩子就會慢慢養成每天收拾的好習慣。當孩子養成整理東西的習慣後,他就會發現不再需要浪費時間去找東西了,而可以有更多的時間來玩耍。

5.父母要抓緊時機表揚孩子

當孩子幫忙收拾玩具、擺放東西,或者主動把用過的東西放回原位時,父母應該抓緊時機,立刻誇獎孩子,比如可以說:“寶寶真棒!可以自己收拾玩具了!真是個愛整潔的好孩子!”這樣,孩子就會更加願意收拾東西,從而強化這個行動,慢慢的,亂丟東西的壞習慣就消失了。

6.讓孩子感受下不收拾的後果

在平時,父母應經常教育孩子把東西放置有序,讓孩子養成自覺收拾東西的良好生活習慣。有時孩子可能會因為亂放亂丟而找不到自己的東西,這時父母先不要幫孩子尋找,“懲罰”孩子感受一下不按順序擺放的後果,然後再幫他找。這樣,他就會知道亂放東西的不好之處,以後就會多加註意了。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良好的習慣要從小養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