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人碘營養水平適宜 無碘鹽並不適合普通市民

無錫人碘營養水平適宜 無碘鹽並不適合普通市民

小伍 圖

自1995年國家實行普遍食鹽加碘政策以來,爭議之聲一直不斷。不過,隨著近日國家層面首部官方補碘指南正式發佈,所有的質疑都可以休矣。記者注意到,此次新發布的指南相比早前有了新的提法——當前我國居民中一般人群整體處於碘營養適宜的狀態,因碘缺乏所致嚴重疾病已較為罕見。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食鹽加碘就變得“過時”,甚至“有害”了。相反,包括無錫在內的絕大部分省市居民仍有必要繼續食用碘鹽以滿足每日所需。可以說,這一基本面並未改變,只不過相比早前倡導“全民補碘”,今後將更強調分類指導和差異化干預。

無錫地處環境缺碘地區,不食用碘鹽無法滿足人體需求

記者注意到,新指南中將水源性高碘地區與缺碘地區作了區分。可以說,個體是否需要補碘,剔除疾病因素,與其身處的地區環境有很大的關聯。據瞭解,碘含量由一個地區的自然地理環境因素決定,以碘化物的方式存在於一地區的土壤、水和空氣中。20世紀70年代末,我國首次報道河北省黃驊縣居民的甲狀腺腫是飲用的深井水中碘含量過高所致。

然而,我國除極個別水源性高碘區外,絕大部分地區都屬於環境缺碘地區。根據相關資料,江蘇除了西北部豐、沛兩縣和銅山、邳州、睢寧等地是高碘地區外,其他地區都不屬於高碘地區,無錫也屬於環境缺碘地區。

根據無錫市疾控中心歷年來的監測數據,無錫主城區、江陰和宜興水中碘含量的均值低於國際規定的適碘地區標準值10微克/升的下限。而一般情況下,土壤、水和空氣中碘的含量幾乎無法改變。這意味著,食物是人們僅有的能穩定攝碘的途徑。

然而食物中也僅有海帶、紫菜等少部分海鮮含碘量較高,但其食用普遍性和攝入量仍不足以滿足人體對碘的需求。碘鹽才是目前人群飲食中碘的主要來源。

無錫人碘營養水平適宜,但與繼續食用碘鹽並不矛盾

很多人都知道,碘不論是缺乏還是過量,都對人體有害,首當其衝損害的器官就是甲狀腺。此外,對妊娠婦女健康及妊娠結局也會產生直接的不良影響。

那麼,目前我國特別是無錫居民的碘營養水平如何呢?記者從無錫市疾控中心得到的答覆是:無錫居民碘營養水平適宜,簡言之就是既不缺乏也沒有過量,這與新指南中的相關結論是一致的。

據市疾控中心疾控部醫師邵潔介紹,自實施全民食鹽加碘以來,無錫8-10歲學齡兒童的甲狀腺患病率已連續10多年一直低於全國5%的標準。根據我國《碘缺乏病病區劃分》標準,學齡兒童甲狀腺腫大率,是衡量碘缺乏病嚴重程度的主要指標。

從這點來看,食鹽“碘”亮了人們的健康水平。然而,近幾年日益高發的成人甲狀腺疾病,又不免讓人心生疑慮:是不是與碘攝入過量有關?事實上。關於這個話題,記者曾先後多次諮詢過錫城多位專家,包括這一次在內,得到的回答均是——目前沒有證據顯示兩者有直接關聯。據江原醫院的專家表示,近年來,甲狀腺疾病檢出率高,主要與檢測技術的進步、設備越來越精密有關。加之以往甲狀腺並不是常規體檢的必檢項,很多微小病灶沒有被發現。

“儘管國人總體上已經不再缺碘,但除了高碘地區外。其他地區的普通人群堅持食用碘鹽仍有必要。”專家告誡,食鹽加碘是國際公認的防治碘缺乏病的主導措施。而攝入的碘在人體內只能存留一百天。在缺碘地區,人們一百天不補碘就會再次碘缺乏。

普通人日常飲食外無需再額外補碘,

孕婦兒童不可盲目忌碘

記者注意到,此次新指南最大的亮點是明確了分類指導和差異化干預的原則。碘鹽新標準規定,鹽碘含量平均水平為20-30毫克/千克,各省可根據本省的碘營養水平選擇不同的標準,江蘇省目前執行的標準是25毫克/千克,允許碘含量的波動範圍為18-33毫克/千克。

對於普通人群而言,按照每天攝入5克食鹽,烹調損失率20%計算,每天從加碘食鹽中可攝入碘100微克,加上飲水和食物中攝入的碘,則能達到一般人群碘推薦攝入量( 120 微克/天) ,無需再額外補碘。

但是對於孕婦、兒童等特殊人群而言,適當補碘具有重要意義。例如,妊娠婦女孕期碘的推薦攝入量從非孕時的120微克/天增加到230微克/天,哺乳期婦女對碘的推薦攝入量增加一倍,達到240微克/天。

針對嬰幼兒,指南中強調,母乳餵養的嬰幼兒,當母親碘攝入充足時,能滿足0-6月齡嬰兒的需要;7-12月齡嬰兒可以從輔食中獲得部分碘;13-24月齡幼兒開始嘗試成人食物,也會攝入少量的加碘食鹽,可獲得一定量的碘。再大一點的兒童和青少年處於生長髮育的關鍵時期,對碘的需要量增加。因此,兒童和青少年時期應食用加碘食鹽。

總之,只有處在高碘地區及患有甲狀腺疾病的患者才需要食用無碘鹽。要想知道自己體內碘含量是否超標,可以去醫院查下尿碘。(黃仁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