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年禪修學佛講記:佛教中國化之成佛證悟靠自己

戊戌年禪修學佛講記:佛教中國化之成佛證悟靠自己

從來修行成佛,要經過漫長的修行過程。小乘佛教修行的最高目標,只是證得羅漢,即使要想成佛,也需經過累劫修行才有可能。大乘佛教雖然將成佛作為自己的修行目標,但要想成佛,也要經過累世修行,而且要經過許多階段,才有可能,而其中的艱難,當然更不用說了。但如今慧能創立的禪宗南宗學說,不僅提出了眾生成佛的可能性,而且還將成佛的過程大大簡化,既不需要累世修行,也不必經過許多階段,只要一念覺悟,當下即能成佛,自然受到大家歡迎。中唐以後,南宗能夠取得禪宗的正統地位而廣為流行,應該說與六祖所創的這種頓悟成佛說有很大關係。

慧能強調“佛性本來具有,本自具足”。亦就是說,成佛的根據,本來就在各人自性中,眾生的自性中就具備了成佛的依據。因而“佛是自性作,莫向身外求”,要想成佛,只能依靠自己,要從內心發現自己的自性,因此他提出成佛應當“自度”。他說,眾生應當“各於自身自性自度”。什麼叫“各於自身自性自度”呢?他解釋道,“白色身中,邪見煩惱,愚痴迷妄,自有本覺性,將正見度。既悟正見,般若之智,除卻愚痴迷妄,眾生各各自度”。在這裡,慧能強調修行成佛,只能依靠自己,依靠自己自性所具有的般若智慧,除卻愚痴迷妄,證得覺悟的本性,這就叫“於自身自性自度”。

相傳慧能從五祖得法後,當夜離開黃梅。五祖送至九江驛,並要搖櫓渡他過江。慧能對五祖說,請和尚坐著,應當由我來搖。弘忍對他說,應當是我渡你。這時慧能回答道:迷時師度,悟了自度。慧能生在邊遠地區,因語音不正,所以蒙師傳法。今已得悟,就應當自性自度。五祖聽了他一番話,邊說是啊是啊。這一則故事也說明了慧能一直強調體悟自性,必須依靠自己,即所謂自性自度。

為了強調必須自身自性自度,慧能還提出“大善知識”的說法,來強調成佛證悟必須依靠自己。佛教所說的所謂“善知識”,並不僅僅指具有廣博知識的人,而往往是指那些能夠指導和幫助別人認識佛教之道,並能使別人在佛教修行方面有所得益者。如《法華經》中說,所謂善知識,是能化導眾生“令得見佛,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因此《法華文句》中解釋:“是人益我菩提之道,名善知識。”故而在佛教經典中,善知識有些又稱作善友。但是,慧能所說的“大善知識”,並不是指這個意思。他所謂的“大善知識”,又叫“自心內善知識”。其實這個“自心內善知識”,或者叫做“大善知識”,就是眾生本具之般若智慧,也就是清淨具足之自性,或者說是眾生本具之佛性。慧能對弟子們解釋說:我在五祖弘忍處,“一聞言下大悟,頓見真如本性”,現在要將所悟之法流行後代,使後來學道者能頓悟菩提,使自本性頓悟。如果學者不能自悟的話,就要尋找“大善知識”示道見性。

什麼是“大善知識”呢,慧能解釋說,能夠解得最上乘法,直示正路的,即是大善知識。接著慧能解釋說,三世諸佛,十二部經,本來就在眾生本性中都具有的,如果能夠“識自心內善知識,即得解脫”。由此可見,所謂“大善知識”,實際上就是眾生本來就有的自性清淨具足之本心,亦就是佛性。“汝若不得自悟,當起般若觀照,剎那間妄念俱滅,即是真正善知識”。這裡更是明白無誤地表示他所說的大善知識,就是般若智慧。他還說“自性心地,以智慧觀照,內外明徹,識自本心。若識本心,即是解脫”。為了強調自性自度,強調覺悟自性必須依靠自己,他還警告說,“若取外求善知識,望得解脫,無有是處。”這就是說,如果誰希望不依靠自性具足之智慧來頓悟自己的真如本心,那就永遠不可能得到覺悟。他說,如果自心處於迷妄狀態的話,不是依靠自性去悟得本性,即使另外有善知識來幫助,也無法獲得自悟,“若自心邪迷,妄念顛倒,外善知識,即有教授,救不可得”。

慧能關於自性自度的主張,以自性本具之般若智慧為自心內善知識的說法,可從兩方面加以分析:一方面,這種主張強調在宗教修行方面人的主觀能動作用,從而大大加強了人的主體意識,強調了個人自我在宗教修行中的作用和地位。這一點在當時是很了不起的。佛教傳人中國,學佛者總是被告知,如要修行,必須依靠佛、法、僧,必須經過長期的誦經禮佛,必須守持各種清規戒律,必須經過種種修造階段,等等。至於以簡便易行為特點的淨土宗,更是主張他力往生,認為在此五濁惡世,無法依靠自己的力量獲得解脫。但慧能卻在此宣稱,成佛之道,不能依靠外在的因素,只能通過自心的領悟,由自心本來所具的般若智慧去體悟自己所有的清淨圓滿自性,只要一悟,即能當下即刻成佛,而不必通過繁瑣的修行,更不必藉助他力。此說無疑對當時的佛教修行者具有振聾發聵的作用,而且對以後中國佛教的發展產生廠重大的影響。

另一方面,慧能的這一主張強調,覺悟自性必須依靠自心中本來具備的般若智慧,宗教的修行實踐,只是需要認識和發現自己的圓滿具足之本性,而要認識和發現自己的本性,又需要由自性所具之般若智慧。也就是說,慧能所說的識見本心,或者說體悟自性,是一個白性體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並不需要外界的參與,也不需要對外在的客觀世界進行認識,而僅僅是一個內心自我認識和自我體悟的過程,是自己本身所具的佛性的自我認識體悟過程。其體悟的主體和對象都是自性,也就是佛性本身。這樣,他在認識和實踐方面形成了一個自我內在的體系。

慧能的佛性論思想,是整個禪學思想體系中一個重要的部分。主張人人都有佛性,佛性平等,心、性、佛、人生沒有差別。人生修行成佛的過程,也就是體悟自身所具有的佛性的過程,還強調在體悟佛性過程中個人的主觀能動作用。所有這一切,都成了禪學思想的重要內容,也對中國佛教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天辛大師說,學佛為本,放生為末,人間佛教還得靠人創造。現今是科學化、商業化、社會化、信息化的時代,社會共業問題的影響效應遠大於個人問題的簡單疊加。在這個時代,不能只考慮個人是善心善行就好,還要考慮行為本身在社會共業環境中的牽連作用、擴散影響,關顧到更廣大的緣起,讓我們的善心、善行更加廣大圓滿。山東濟南放生協會 微信號 jnfsxh繼續每週助印推廣佛教常識答問@學誠法師,全力支持教界對正信正法弘傳的實際工作。各地善信免費結緣佛教常識答問聯繫書院工作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