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写给迷途中的宝沃

看题目,你以为我要说的北京车展。然而并不是,就像今日头条的文章一样,精彩的往往不是正文而是评论区,车界也是一样的,好戏总在车展外。

老北京话有个词儿我觉得很形象:鸡贼。指的是人吝啬猥琐,爱占小便宜又觉得自己的小聪明不可能被人识破。如果把车企拟人化,符合则脾气秉性的恐怕远不止一个。而宝沃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车站开始前几日,在2018年北京车展举办地的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附近,宝沃汽车拉起了一路的横幅:“虽然我没来,但我的祝福始终不减——宝沃汽车祝2018北京车展圆满成功”。——郭德纲相声里说的对,出门不捡就算丢钱。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写给迷途中的宝沃

宝沃这戏给自己加的,全世界都欠它一个奥斯卡最佳碰瓷儿奖。这并不讽刺,相反,这是心酸。曾经号称“BBBA、德系四强、源自1919”的宝沃,却沦落到要靠这样的方式博关注。而这背后暴露出的,是宝沃已经没落的现实。

宝沃为什么会下滑?

事实上,宝沃销量的下滑是有目可睹的。在2016年的短暂辉煌后。2017年宝沃两款SUV完成了4.44万辆的销量,月均三千余台。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写给迷途中的宝沃

往伤口撒盐水的事儿不能多干,所以宝沃销量咱不多谈了。但宝沃销量不振是不争的事实,但宝沃混到今天这个境地,原因有三个方面。

一是价格问题,既然同为“德系四强”,那么定价总不能对不起自己的身份。因此宝沃为旗下产品定了一个自认为很合理的价格:BX5售价12.38-21.68万,BX7售价16.98-24.28万。和一帮自主品牌同级车动辄十万元以下的起售价相比,这个价格的确很“德国”。

其次宝沃的产品口碑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在车质网有关宝沃BX7的投诉其实特别集中,如发动机噪音大、变速器抖动的投诉比例较大,而与BX7搭载同一款动力系统的福田萨瓦纳也面临同样问题,这反应了宝沃对市场反馈应对能力的不足。事实上整车装配匹配问题存在是很正常的,任何品牌都不能避免。但是在前款已经被屡次反映问题的情况下仍不做任何调教更改,这就暴露了企业对市场的重视和灵活性不足。

第三才是宝沃的致命伤,其实国内被指责不诚信的企业并不少,但是唯一一家因此而遭遇危及的却是宝沃。这与宝沃的一开始的营销策略有关。为了迎合群众对“德系”的偏好,福田花了500万欧元购买了宝沃品牌。从此一跃成为与德系三强并肩的第四家的德国百年老品牌了。犹如穷人乍富都很避讳过往一样,宝沃也很避讳福田字眼。但宝沃不厌其烦的“德国故事”却很难回避一个疑问:一个1963年就破产的德国品牌,五十几年后为什么却在遥远的东方复活?一个死了五十几年的品牌,还有哪些技术是世界先进水平的?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写给迷途中的宝沃

解释不了这俩问题,宝沃“德国的故事”就总是脆弱了一点,果不其然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宝沃品牌就变的越来越透明。而宝沃此时仍然没有调整宣传中心,在这种背景下仍旧强调自己高贵的“德国血统”,就有点赤裸裸嘲讽大众智商的嫌疑了。

被执迷的德国血统

某种意义上说,宝沃的营销策略并不算决策失误,这与当前的社会现实有关。但宝沃的问题是,它过分的理解和夸大这种社会现实。

崇洋媚外不算什么好词儿,但我国的历史尤其是近代史决定了,近几十年外国的文明对中国影响很大,刚改革开放时代外国文明尤其是物质文明对国人的冲击是巨大而难以磨灭的。反映到现实,就是对洋品牌的盲目崇拜,这也造成早些年涌现出一大批“本土洋品牌”,这类品牌在服饰和家具行业尤为常见。比如骆驼、乔丹、老人头、卡尔丹顿等。

甚至还有前些年闹的风雨满城的达芬奇家具,所谓意大利高档家居,却是在东莞生产经由深圳出关到意大利,再由意大利入关到上海。一番旅游每款抢手的意大利高档家居便诞生了。大费周折的背后反映的是国人对洋品牌的盲目崇拜。

而回到汽车行业,最突出的表现是车友对本土品牌和外国品牌的宽容度并不相同。比如丰田的爬坡门、大众的断轴事件、本田的发动机机油增多等问题,很多车友和车评人都声嘶力竭辩论那些都是个例,如本田机油事件前后,某名字很像妇女节的车评人信誓旦旦的说本田唯一值得加价购买的就是发动机。

但这种幸运在自主品牌上却完全见不到,自主品牌哪怕一点小毛病甚至一点点负面新闻,遭到的将会是一场网络狂欢——总之如果不跟着谩骂两句并诅咒国产车只会山寨不能创新,就显得自己不会独立思考,是被洗脑了似的。

虽然很多人不愿意承认,但这就是现实!而福田的愚蠢只是把这种现实放大了以后,不加思考的放到了自己的身上——这也是宝沃一上市就大卖的原因之一!直至它被戳穿。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写给迷途中的宝沃

宝沃就像这么一类人,明明是挤着公交吃着煎饼的小打工族,却整天吹嘘着自己其实是查尔斯王子当年犯下的错误。说的多了,也就面目可憎了。

后德国时代的纠结

其实摆在宝沃面前的难题,说难很难,说简单,其实也简单。只要宝沃能够诚恳的道歉,回归现实也就足够了。但是宝沃现在所做的,却让人感觉嘴硬。这让堂主感到心酸,相比曾经铺天盖地的傍着德系三强大秀自己的宝沃,现在宝沃在这波热度上蹭的太过“谦虚低调”了。

这说明了宝沃新任掌门人杨嵩在挣扎。一方面“德国的故事”已经成为杨嵩很大的营销负担,如何摆脱它,成了摆在杨嵩面前的紧要任务。但另一方面“德国血统”是宝沃仅有的特色,是无法撇开的。

所以最好的办法,只能是换个方法,继续吹下去。

事实上蹭北京车展的热度,只是一个小动作而已。还一个更加隐蔽的动作并不被大众得知:4月中旬开始,各界媒体人都受到了一份很精致的邀请函,来自于宝沃,精致而炫酷——然而却并没有得到媒体人的什么好感。虽然受到了邀请函但却并不知道宝沃要发布什么,但却得知宝沃又在群嘲:宝沃声称将在发布会上与造车新势力的互联网创业汽车公司攀比一下谁家的PPT做的更加强悍!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写给迷途中的宝沃

这让堂主说什么呢?花了一百多万制作了精美但没什么用的邀请函,却仍然因为叫嚣而出力却没讨上好。话说有时间做最强的PPT,却没有时间想这么吧市场做好把车卖出去。这还真是符合宝沃一贯的品:有条件要吹牛,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吹牛。却总在最后把自己吹崩了!

既无法摆脱的包袱,又必须负重前行。这日子过的,堂主都想替杨总精分一把了。

无可奈何的继续忽悠下去

摆在杨嵩面前的纠结不光是德国血统的包袱。还一个更严重的问题:没利润!

‘儿子’虽然是德国血统,但‘爹’却是正经国货。北汽福田公布的2017年业绩报表中,营业收入突破500亿元,但净利润却只有可怜的1.1亿元,较2016年大幅缩水了80%以上。北汽福田似乎陷入了一个怪圈:旗下汽车卖的越多,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主营业务的亏损反而越大。

而宝沃2017年共销售约4.4万台,其中BX5为17414台、BX7为26966台,这销量不必太多评论,见仁见智罢了。因此宝沃提出的2018年费用过程管控目标与要求,从人工成本、研发和管理费用、单台运输成本和单台制造费用都要降低10%的预算。在没有巨大利润的情况下,宝沃又怎样去开发更好的新产品,从而形成形成良性循环?因此宝沃此举可说是从源头解决,全面降低成本,这是宝沃的求生之道。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写给迷途中的宝沃

钱,说起来很俗,但这确实摆在杨嵩面前的很现实的问题。而降费用还一个潜在的副作用,整体费用降低10%也意味着降低员工工资、消弱经销商补贴——由此带来的可能后果,这里就不得而知了。

在这种现实下,杨嵩能做的就是在有限的资源下做更多的事,所以蹭车展的光、所以搞花式邀请函,他实际在做的,是将不合时宜的德系四强的品牌故事拿掉,换上更不合时宜的东西上去。

忽悠不了别人,还不能忽悠自己吗?

于是对普通大众,宝沃推出了4.0工厂的概念,宝沃简直简单直白的可爱——宝沃“2017年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试点示范项目”就这么上线了,但是拿到了德国的扳手就能造出德国的产品吗?的确,宝沃在密云的工厂的确很先进,但是观致的工厂不先进吗?北汽的工厂不先进?甚至说正在走下坡的韩系法系工厂不先进?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写给迷途中的宝沃

而眼前的例子还有华晨中华V6,同样是参照宝马4.0工厂标准建立,按照宝马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生产制度进行生产。作为宝马的合作者,华晨远比宝沃更加的根正苗红,然而这并未给中华V6的销量带来直接的提升。

而更让人担忧的是,目前宝沃经销商渠道的扩张几乎停滞。而当初负责宝沃销售网络的祁素斌的离职,恐怕也跟这个有很大的关系。事实上宝沃产品上市之初,经销商是报以很大期望的,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当无休止的德系四强宣传恶心了大众的时候,销量下滑是难免的,但是摆在经销商面前的却是现实,车卖不去,经销商盈利上不去,没有盈利,哪来的营销?虽然福田还能对宝沃进行小规模的输血,但是经销商一旦对宝沃失去信心,那么宝沃将面临比失去消费者信任更危险的境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