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教师讨薪、湖南公务员欠薪,预示着这两种地方经济模式终结

安徽教师讨薪、湖南公务员欠薪,预示着这两种地方经济模式终结

可以肯定的是,目前中国大部分基层地方政府,在GDP主义至上时代种下的财政恶果开始显现。

关于这一点,最近有两个事件值得关注:

1、上个月底,安微六安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教师讨薪事件,引发了舆论的声讨,以至于还惊动了央视网、澎湃新闻等一众官方主流媒体;

2、前几天,湖南中部小城耒阳被曝出公务员5月份工资迟迟未发;6月5日,耒阳官方阐述了红头文件解释工资延迟发放的原因——国库库存资金严重不足。

原本被看作是“铁饭碗”的工作人群,先后陷入讨薪、欠薪的窘地,而且这也并非是个例。由此可见,当下中国基层政府财政状况的窘迫程度。

安徽六安也好,湖南耒阳也罢,接连出现的讨薪、欠薪事件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它们的爆发揭示了一个深刻的经济发展真理:债务——投资驱动型经济模式和资源依赖型经济模式,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已经日薄西山了。

安徽教师讨薪、湖南公务员欠薪,预示着这两种地方经济模式终结

大家都知道,地方政府搞经济发展,是需要钱的。但并非全国34个省份、333个地级市,个个都如北上广深杭一样富的流油。

没钱怎么办?一是伸手向中央,这也就是常说的“跑部钱进”;但不存在地方政府要钱就给啊,在中央不管的情况下,就产生了两外一种办法——举债发展。

从智谷趋势整理的数据上来看,安微六安,是一座典型靠债务—投资驱动型经济模式来拉动GDP增长的城市。其固定投资额度一直在稳步增长,从2010年的490亿到2017年1200亿,固定投资额度与GDP的比值已经达到了惊人的90%。

这种经济模式的本质是什么呢?

在大量的财政投资下,通过基础设施建设走GDP快速增长的捷径,企图以高成本负债来获取经济的持续增长。

安徽教师讨薪、湖南公务员欠薪,预示着这两种地方经济模式终结

解局君之前说过,这种依靠基础设施建设走GDP快速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建立在经济上行的经济大环境下的,而今的经济现状,明显已经进入了缓慢的下行空间,故而当走捷径冲起的浪潮散去后,展现沙滩上的,不是满眼辉煌而是一地狼藉。

就拿安徽六安来说,当初在发展经济时,投入的白花花的银子,不但收获不到与之对应的投入产出比,反而在远超自身实际负担能力的负债下,直接化为了资产负债表上不断增长的数字,入不敷出成为现实,以至于爆发了轰动全国的教师讨薪事件。

其实,这都是当初“GDP大跃进”留下的后遗症。

在上一轮经济发展周期里,洋洋洒洒的四万亿,外加宽松的货币政策,这种债务——投资驱动GDP增长的发展模式格外吃香,也备受各个地方政府看重;但是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国家抓紧去杠杆,严防系统性金融风险,对地方政府债务始终抱有高度警惕;故而,再想玩这种举债跃进的经济游戏,恐怕是行不通了。

安徽六安爆发的这次教师讨薪潮,其实不过是将基层政府过度举债发展的恶果暴晒在了阳光底下。

安徽教师讨薪、湖南公务员欠薪,预示着这两种地方经济模式终结

再来看湖南中部小城耒阳,耒阳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

其煤炭等矿产资源为十分丰富,是全国百强产煤市(县)之一,也是湖南省最大的县级能源城市;依靠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耒阳在湖南的经济地位举足轻重,甚至一度跃升至湖南省各县级市经济排行榜的前五,被誉为“湘南煤都”。

从耒阳市政府公布的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来看,其预计全年完成GDP452.1亿元,同比增长5.1%;完成财政总收入22.17亿元,其中税收收入15.32亿元,增加1.62亿元,增长11.8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1858.48元、18770.79元,增长8.2 %、7.5%……

这样下来,耒阳应该是形势一片大好啊,怎么会拖欠公职人员工资呢?但事实上,知屋漏者在宇下。

对于耒阳本地人来说,这几年耒阳的第二产业即以煤炭等矿产资源为代表的实体经济,持续在衰退已无需多言了,这一点在数据上也得到了证实。

2011年耒阳一、二、三产业比值分别为:15.66%、47.38%、36.96%,而到了2017年,则变成了:15.0%、34.5%、50.5%。

短短6年间,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下降了12.88%,由此可见,耒阳以煤炭为代表的实体经济正逐年疲软,产业发展结构已经失衡。

针对耒阳的这种现状,刘晓博先生就直言:这样一个四线城市,其产业结构竟然比很多一线城市、强二线城市还“未老先衰”。第三产业占比明显太高,高得让人胆颤。第二产业占比下滑太快,快的让人心惊。

故而,耒阳GDP的“正常增长”,掩盖不住财政的下滑。一个边远的四线城市,正在迅速地“产业空心化”!

安徽教师讨薪、湖南公务员欠薪,预示着这两种地方经济模式终结

从东北的大庆、鞍钢、鹤岗、伊春,到山西的太原、大冶,西北的克拉玛依等等,再到如今中部的耒阳,可以预见的是资源依赖型经济模式明显已经要被淘汰了。

耒阳此次欠薪事件的爆发,更多的是给众多还在吃老本不思谋变的资源型城市敲响了一个警钟。

六安也好,耒阳也罢,这些案例的出现其实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是很小的,但它们的象征意义大过于实际意义,就如同把两颗石头扔了河里,那泛起的涟漪正在提醒你——环境变了,有些东西已经不适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