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有白人是很正常的,其身份永遠都脫離不了這樣3個字:華夏族

提示:這個時候,要是再問樓蘭美女與小河公主是哪個民族的人?答案其實已經很簡單了,只有這樣3個字——華夏族。或者,更進一步地說是新疆的土著民族,或者更直接地說她們是西戎人,因為在中國古代,不管是古羌人也好,還是月氏人、車師人、古樓蘭人也好,分明都脫離不了“戎”的序列。

新疆有白人是很正常的,其身份永遠都脫離不了這樣3個字:華夏族

事實上,在新疆這個地方有白人是正常的,沒有白人反而不正常了。我們可以想象這樣的場景,在國家還沒有出現的史前社會,不同膚色的人群在新疆這個地方相遇、相識、相融,組成了一個個的部落,美麗而動人的生息繁衍,進而成為新疆大地的主人。

至公元前一世紀中葉,新疆在政治上進入西漢王朝版圖,這些人不管是從哪裡來、是什麼樣的人種,都成了地地道道的中國人,這是當時新疆人的期盼,他們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文明而且先進的政府來進行統一和有效的管理,它是一件自然而然的、非常正常的事情,沒有必要遮遮掩掩的。

新疆有白人是很正常的,其身份永遠都脫離不了這樣3個字:華夏族

為此,在中國的古籍裡,關於這些人群的遷移、交流不絕於書。需要說明的是,中國不是因為新疆才有了白人記述,曾經被匈奴人打敗的月氏人和曾經遊牧與河西走廊的烏孫人,以及我們現在說的東胡系的一些民族或者人群中,就是有白人的。

季羨林先生:“我曾經在許多地方都講過,世界四大文化都匯流在一起的地點,只有新疆一處,此外沒有任何地方。新疆是一個多元民族多種的地區,這是一件極好的事情,非常可以珍惜的事情。”

新疆有白人是很正常的,其身份永遠都脫離不了這樣3個字:華夏族

新疆考古界權威人士王炳華表達了與季羨林先生相同的觀點:人們常說,新疆是中國文化與印度文化,波斯文化,希臘羅馬文化交相混融所在;這當然與文化的載體——人的具體活動密切相關。文化的交流,是通過人進行展開的,是人類彼此交流的結果。不同的人類種族,民族群體,在歷史的長河中彼此聯繫,混融,不僅產生過新的別具特色的居民族體,而且出現了異彩紛呈的各式文化。

很顯然地,二位在說什麼呢——文化,一個國家有這種文化交融的現象是“非常可以珍惜的事情”,也是一個國家的必須——有了人的交流、混融,才會有發展、才會有文化,國家當然不會是種族保護的機器。

新疆有白人是很正常的,其身份永遠都脫離不了這樣3個字:華夏族

但是,我們現在一些人甚至包括學界,卻有著一種幼稚得讓人可以發笑的思維,即是一提到白種人就會立即想到“外國人”,進而把白種人生活的地方看成“外國地”,這種神經過敏式的思維,讓人直想發問——如今全世界都有華人,那麼,整個地球都是中國的嗎?回答當然不是。在希望“不是”這兩個柔弱的字打倒這種奇怪的思維的同時,我們要說的是,白人是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的,新疆的白人不管在時間上離我們有多遠,他們都是中國人,過去是、現在是、將來還是!

中國著名人類學學者韓康信先生在《新疆古代居民人類學研究》一文中提到:在已經研究的新疆境內古墓地的人類學材料中,無論在較早的阿拉溝,哈密焉不拉克還是較晚的樓蘭,昭蘇的古墓地中,東西方人種成分存在也是比較普遍的現象,而且在同一墓穴中埋葬有不同起源的人種成分。

新疆有白人是很正常的,其身份永遠都脫離不了這樣3個字:華夏族

但是,在這種“比較普遍的現象”裡,作為老百姓,我們熟知的莫過樓蘭美女與小河公主了,她們是中國新疆白種人中國名人,在中國人這一大概念下,她們又是哪裡人呢?如果回答僅是新疆人這三個字,這個問題等於沒說,而我們要說的是,她們屬於當時新疆的哪個民族。

樓蘭美女1980年考古學家穆舜英發掘出一具女性乾屍,距今約有三千八百年的歷史科學測定該女子死時為四十五歲左右,生前身高1.55米,現重10.1千克,血型為O型,出土時她仰臥在一座典型風蝕沙質土臺中,墓穴頂部覆蓋樹枝、蘆葦、側置羊角、草簍等。古屍身著粗質毛織物和羊皮,足蹬粗線縫製的毛皮靴。髮長一尺有餘,呈黃棕色,卷壓在尖頂氈帽內,帽插數支翎,膚色紅褐色富有彈性,眼大窩深,鼻樑高而窄,下巴尖翹,具有鮮明的白種人特徵。而關於此屍所代表的人群具體屬於何種種族類型以及他們生前是當地土著還是從他處遷徙而來等問題至今在考古界仍眾說紛紜。

新疆有白人是很正常的,其身份永遠都脫離不了這樣3個字:華夏族

小河公主,是中國考古學家於2003年在新疆羅布泊小河遺址發掘出的一具女性乾屍,雖然經歷了四千年,但乾屍的保存完好,面部笑容清晰可見。考古學者感嘆其美麗且完整性,又在小河遺址發掘,所以將其命名為“小河公主”。這是一個具有歐洲白種人特徵的美人,她讓人想起70年前貝格曼向人們介紹的“神秘微笑公主”:“高貴的衣著,中間分縫的黑色長髮上戴著一頂裝飾有紅色帶子的尖頂氈帽,雙目微合,好像剛剛入睡一般,漂亮的鷹勾鼻、微張的薄唇與露出的牙齒,為後人留下一個永恆的微笑。”

一個3800年,一個4000年,那時候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國家概念,二位是哪國人呢?所以,“敏感者”在這裡沒有了理論依據。只能說於中華民族生息繁衍大地上的她們,屬於華夏民族的某一部落。因此,就二位的身份而言,有人說她們屬於月氏人,因為在匈奴之前,月氏人是統治這一區域的;也有人說,她們是古樓蘭人或者是車師人,也就是說她們是新疆的土著民族,而且文明程度還比較高,尤其是車師;還有人說,她們屬於古羌人,在中國的古籍裡,將中國西方的少數民族稱為戎,即古羌人,也就是今天西藏人的祖先,通過史料來看,當時的羌人是沿崑崙山而下,進入塔里木盆地,並在這裡進行廣泛活動的。我們以前在講于田縣山區鄉鎮阿羌鄉流水墓地時,也講到過這個問題,即流水墓地的發現證明了至少在3000年以前,新疆人與西藏人就群居通婚,交相混融了。

新疆有白人是很正常的,其身份永遠都脫離不了這樣3個字:華夏族

漢代在西域崑崙山北麓分佈有羌族,被人們稱為南山(塔克拉瑪干沙漠之南的崑崙山)羌,他們與西域其他各族都接受漢政府的統轄,散居在塔里木盆地各綠洲和帕米爾西河谷中,主要從事畜牧和狩獵,也種植五穀、葡萄和瓜果。1953年在新和縣玉奇喀特古城的出土了一枚銅印,正方形,臥羊鈕,陰刻篆文“漢歸義羌長”5字。高3.5釐米、印面每邊長2.3釐米,為漢政府發給羌族首領的官印,其中“歸義”是漢政府給予其統轄的邊遠少數民族首領的一種封號。這說明,至少在這一時期、這一帶已經是漢羌人民共同的家園了,是漢代中央政權對西域管轄的最好物證。

另外,在這裡還土出了李崇之印,即西漢時期第18任西域都護李崇的私人印章,亦為銅質,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銅印面呈正方形,邊長1.3釐米,印高7釐米。橋紐中部帶孔,孔徑0.6釐米,印底面刻3行文字,陰刻篆書“李崇之印”。公元16年,王莽派新任都護李崇率軍進入西域,與龜茲、莎車聯兵共同打擊焉耆親匈奴的勢力。戰敗,李崇退守龜茲,後同匈奴展開對西域控制權的戰鬥,最後戰死於龜茲。

新疆有白人是很正常的,其身份永遠都脫離不了這樣3個字:華夏族

這兩方印章在同一地方的出土,難免不會讓人產生這種聯想,即至少在2000年前,羌族人民已經與漢族在西域並肩作戰了。這個時候,要是再問樓蘭美女與小河公主是哪個民族的人?答案其實已經很簡單了,只有這樣3個字——華夏族。或者,更進一步地說是新疆的土著民族,或者更直接地說她們是西戎人,因為在中國古代,不管是古羌人也好,還是月氏人、車師人、古樓蘭人也好,分明都脫離不了“戎”的序列。(文/路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