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亡者快要走的一剎那,冤親債主會顯現相是嗎?|問答

631. 問:要如何修行才能了生脫死,離苦得樂?

上人:要修不打妄想的法門!啊,你又問了:如何才能不打妄想呢?嘿!就是迴光返照嘛! 。

632. 問:初學佛者應如何降伏其心,安其心於菩提網中?

上人:菩提沒有網。你如果不修行,我也沒法令你作個漏網之魚。

633. 問:“性、識、意、心,有什麼分別?”

上人:小孩子剛生出來時,活活潑潑的,無人、無我、無眾生、無壽者,這時可說是“性”。一知道吃奶了,“識”就會增加。吃奶之後,又懂得穿衣服,不穿就會冷,不穿就覺得羞恥;知道飢渴寒暑,這就是“意”了。等到長大,想要這個,想要那個,這就是有“心”了。本來這是四種心,可是也可以說是一個,互相有連帶關係,不可分開,是同一家。雖說有四個名詞,但是它本性是一樣的,它根本的罪魁就是“業”。

634. 問:最近我看見加拿大境內某一個省發展倫理教學。但是我發現它的內容有一個危險的地方,就是他們雖然討論怎麼樣自重自愛,但是他們還是忘了最根本的,就是孝順父母,還有對家庭觀念的倫理自重。我個人碰到的教學困難,就是發現很多小孩子,他們所處的環境是非常困難的。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的家庭破碎,或者只跟父親住,或者只跟母親住,或者跟同性戀的父母親住。因此當我講到孝順父母時,有時他們很難把這種觀念深入心裡,而真正地在家裡實行。甚至有些孩子,他們想把這個觀念在家裡實行時,父母卻不能接受。請教上人及其他老師,這種情形,我們做老師的該如何教導,讓基本倫理孝道,及尊重師長的觀念深入孩子的心裡?

上人:這就要運用每一位老師自己的智慧,要知道怎麼樣通權達變,令這個問題沒有了。譬如人的家庭都不一樣,有好的,有不好的。不好的家庭,不能像好的那樣處理,這要通權達變,用折衷的辦法。若是自己達不到這個境界,也不要等著。看看哪一位有辦法,大家可以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共同用智慧來解決這些問題。這都不是很困難的問題,孝道是為普通的家庭講的,要是特殊、複雜的家庭,那就要用旁的辦法了。有經法、有權法。經是經常之道,權法是權變一時的。“道有經權須並用,事分體用要全明。”

問:亡者快要走的一剎那,冤親債主會顯現相是嗎?|問答

635. 問:經和咒有什麼不同?

上人:你覺得有什麼不同呢?咒就是咒愿、誓願,有所求願,經是修行中必須學習的道路,你若明白了道理,就要自己照著去做。另外,經是由梵文翻譯成華文的,已把它的意義翻出來了。咒是沒有翻譯成華文的,只有保存它的音,這是一切諸佛的秘密真言。

636. 問:請問上人,佛道和神道的區別在那裡?

上人:神道和佛道是一個究竟,一個不究竟。

637. 問:我有位朋友他躺下時他的靈魂出竅了,他還看到他的肉體躺在床上。這是怎麼一回事?

上人:有很多這種情形,他的靈魂出去又回來。我們修道的人要具足正知正見,不須注意有靈魂出竅否。在道教裡頭講有個小人出去又回來了,修這種原神,如呂洞賓就是修這一類,但不究竟,所以後來皈依三寶,拜宋代黃龍禪師作師父。

問:亡者快要走的一剎那,冤親債主會顯現相是嗎?|問答

638. 問:亡者快要走的一剎那,冤親債主會顯現相是嗎?

上人:是他的業,業力感召會有相現出來;沒有業力,那些都不會現出來。所以種因結果,種善因結善果,種惡因結惡果,造什麼因結什麼果,並不是另外有鬼來抓他,是業力造成,而不是他的心,業力就是他所造的罪業。

639. 問:對中陰身的救度方法應怎樣?是不是跟密宗不同?

上人:最好的方法就是救人,幫助人,度人比度鬼好。

640. 問:既然是西方三聖,為什麼大勢至菩薩和我們沒什麼關係似的?

上人:人和大勢至菩薩緣沒那麼深,觀世音菩薩悲心大,大勢至菩薩勢力大;他一舉手一投足,大地六遍震動,把人嚇得不敢和他接近,娑婆世界的人怕地震,所以怕大勢至菩薩。

問:亡者快要走的一剎那,冤親債主會顯現相是嗎?|問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