弑兄逼父的李世民能用“孝皇帝”谥号,杨广也能用“明皇帝”谥号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杨广吊死江都之后,按照礼制应该有一个庙号和谥号。洛阳的皇泰主给了杨广一个隋明帝的谥号,李唐王朝给了杨广一个隋炀帝的谥号,夏王窦建德给了杨广一个隋闵帝的谥号。在李渊一统天下之后,杨广的谥号一直以“隋炀帝”行之于世,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按照李唐皇室给杨广的谥号,杨广似乎是一个大大的坏蛋。历史上的杨广,真的像李世民家族说的那么坏吗?

弑兄逼父的李世民能用“孝皇帝”谥号,杨广也能用“明皇帝”谥号

李渊剧照,感谢原作者

杨广这个人,是一个矛盾结合体,他的理想就是要建立一个“远迈周汉”的强大帝国,他为了自己的理想,驱使万千百姓赴汤蹈火。百姓付出了沉痛的代价,成就了杨广的四大历史功绩。

杨广的第一个历史功绩,就是一统天下,结束了从三国时期开始的乱世。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生灵涂炭,虽然有三家归晋的短暂一统,但是很快就又分崩离析了。在从三国到北周的几百年里,华夏大地一直处在军阀混战的局面。隋文帝开皇八年,杨广为行军大元帅,带领大军南下平陈,一举结束了数百年来分崩离析的局面。这时的杨广还是晋王,他为中国统一所立下的功勋,丝毫不亚于日后的秦王李世民。

弑兄逼父的李世民能用“孝皇帝”谥号,杨广也能用“明皇帝”谥号

隋文帝剧照,感谢原作者

杨广的第二大功劳,就是“北却匈奴”。这句话典出《隋书》对杨广的评价,匈奴是古代中原政权对北方游牧民族的统称。这里的匈奴,主要是指突厥。杨广还是晋王的时候,刚刚率兵平定南方,大隋就遭到了突厥的进犯。隋文帝命令杨广为主帅,一举击退突厥。“南平吴会,北却匈奴”两大功绩,是杨广战胜杨勇成为太子,并且登上大隋皇帝宝座的最主要筹码。

杨广登基称帝之后,一直对北方游牧民族,也就是《隋书》的匈奴,采取抚剿并用,恩威并施的策略。通俗易懂的说法就是匈奴人听话,就给糖吃。不听话,就揍他丫的。杨广的这一套策略,后来也为李世民所用。李世民对待匈奴,也是听话的给公主和亲,比如吐谷浑可汗和亲弘化公主。不听话的就揍他丫的,比如颉利可汗就成了李世民的阶下囚。杨广当政期间,这套策略非常奏效,北方游牧民族相对来说都比较老实。

弑兄逼父的李世民能用“孝皇帝”谥号,杨广也能用“明皇帝”谥号

李世民剧照,感谢原作者

杨广登基称帝之后,干了两件弊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一件就是挖运河,大家都知道京杭大运河是杨广挖的。其实除了京杭大运河之外,著名的永济渠也是杨广挖的。这两大水利工程,时至今日依然在福泽华夏大地。京杭大运河和永济渠福泽中华千余年,但是让当时的老百姓苦不堪言,以致于百姓纷纷揭竿而起,严重动摇了隋朝的根基,可谓是“弊在当代”。

杨广干的第二件“弊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事情,就是征高丽。杨广打高丽,不是心血来潮,而是高丽人先“侵轶辽西”,杨广决定举国之力,一举打服高丽。征高丽打得很苦,最后还是失败了。杨广征高丽失败了,李世民征高丽也失败了,但是杨广和李世民征高丽,严重的削弱了高丽的国力,才有了李治征高丽的胜利。

弑兄逼父的李世民能用“孝皇帝”谥号,杨广也能用“明皇帝”谥号

杨广剧照,感谢原作者

杨广的功劳是很大,但是缺点也很大。他最大的缺点,就是把民夫不当人,而是当成牲口使唤。按照《隋书》的记载,杨广为了“远迈周汉”伟业,征发了几百万民夫修造了十三项大工程。这些被征发的民夫“死者十之五六”,一半以上的民夫死在了工地之上,这是《隋书》原文。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生活在隋朝大业年间的百姓,是多么的悲惨啊。

杨广的另一个缺点,就是听不得不同意见。杨广把民夫当牲口使唤,御史大夫张衡(不是古代著名科学家张衡)看不下去了。张衡对杨广说:“这些年劳役太重,百姓们实在是太苦太累了,请陛下怜惜百姓,让百姓稍微休息一下。(比年劳役繁多,百姓疲弊,伏愿留神,稍加抑损)”

弑兄逼父的李世民能用“孝皇帝”谥号,杨广也能用“明皇帝”谥号

杨广剧照,感谢原作者

张衡这话,说得多好啊。只可惜,杨广非但不听张衡的劝,还找了一个借口杀了张衡。因为不同意见被杨广杀掉的大臣,还有宰相高颎、大将军贺若弼、尚书宇文弼、大才子薛道衡。杨广不把民夫当人看,还动不动就杀提意见的大臣,最后众叛亲离,吊死江都,从这个方面来讲,杨广肯定当不起“明”字谥号。

皇帝的谥号,一般都是子孙给先皇的,子孙一般不会说先皇坏话,还会给先皇一些名不符实的美谥。比如李世民的谥号就是“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李世民的庙号是太宗,他的谥号太长了,但是我认为那个“孝”字明显名不符实。李世民弑兄诛弟,逼父皇李渊让出皇帝宝座,这样的人品,怎么也配不上“孝皇帝”谥号吧?

弑兄逼父的李世民能用“孝皇帝”谥号,杨广也能用“明皇帝”谥号

李世民剧照,感谢原作者

依王某愚见:杨广的功劳确实配得上“明皇帝”的谥号,但是人品确实不好。谥号这东西,本来就是子孙给先皇的溢美之辞。既然弑兄逼父的李世民都可以用“孝皇帝”谥号,杨广的子孙给杨广一个“明皇帝”的谥号,也是没有问题的。

参考书目:《资治通鉴》《新旧两唐书》《隋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