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知识】古代帝王的庙号、谥号、尊号,你都了解吗

用心吐字,用新说文!--素闲新说

说到古代帝王时,我想汉武帝、唐太宗、康熙帝等这样有作为的皇帝,普遍是大家推崇的帝王了,但是很多人往往把这些称谓视为同一概念。

【涨知识】古代帝王的庙号、谥号、尊号,你都了解吗

唐太宗李世民

其实,就上面三位帝王,其表述是不同的。汉武帝是称其谥号,唐太宗称其庙号,康熙帝则是称其年号。中国古代的帝王除有姓名之外,往往还有庙号、谥号、尊号、年号、国号。

【涨知识】古代帝王的庙号、谥号、尊号,你都了解吗

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

看到这里大家不经有疑问:

帝王如何才能获得这些的“号”?

对帝王的称谓为何有的用年号、有的用庙号或谥号?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帝王的“号”。

国号

国号是一个国家的称号,即国家的名称或名号。如秦朝、汉朝、唐朝等。为表示新朝的“圣明”,每个开国之君都要定国号以彰其“明德”。各朝代的建国,取国号有以下几类:

第一、有以所封爵名定国号

【涨知识】古代帝王的庙号、谥号、尊号,你都了解吗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

如汉太祖(汉高祖)刘邦被封为汉王,封地在汉中,他在平定天下以后,便以“汉”为国号;

【涨知识】古代帝王的庙号、谥号、尊号,你都了解吗

魏高祖文皇帝曹丕

曹操曾受封为魏王,其子曹丕先袭魏王爵位后建国,以魏为国号。

第二、有以种族定国号

【涨知识】古代帝王的庙号、谥号、尊号,你都了解吗

耶律阿保机

如耶律阿保机当上契丹部落联盟首领后,于公元916年建国,国号“契丹”;

【涨知识】古代帝王的庙号、谥号、尊号,你都了解吗

成吉思汗

如大蒙古帝国,1206年,孛儿只斤·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即蒙古大汗位,号成吉思汗,建国号为“大蒙古国”。

第三、有以其发迹地定国号

【涨知识】古代帝王的庙号、谥号、尊号,你都了解吗

如秦国的祖先为嬴姓,因养马有功被周封于秦,遂以秦为国号;宋太祖赵匡胤在称帝前曾为后周归德军(今河南商丘)节度使,因该地原属古宋国,便以宋为国号;

【涨知识】古代帝王的庙号、谥号、尊号,你都了解吗

宋太祖赵匡胤

第四、根据谶语或古典文献定国号

【涨知识】古代帝王的庙号、谥号、尊号,你都了解吗

元世祖忽必烈

元世祖忽必烈迁都北京,取《易经》中的“大哉乾元”之意,改蒙古国号为元,不久灭掉南宋统一了全国。

【涨知识】古代帝王的庙号、谥号、尊号,你都了解吗

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前曾先后称吴国公、吴王,但是他却以明为国号。他是依据元末社会上流传的佛教谶语“明王出世”这一口号,和他任起义军副元帅时制作的黄旗上所书“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这两句话,确定其国号为明。

第五、以建国者姓氏为国号

东周时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于是建立了以这三家姓氏为国号的韩国、赵国、魏国。

【涨知识】古代帝王的庙号、谥号、尊号,你都了解吗

庙号

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据记载庙号源自商朝,创基立业曰“太”(如唐太宗,明太祖)、功高者曰“高”(如汉高祖、唐高祖)、世代祭祀曰“世”(如汉世祖)、中兴者曰"中"(唐中宗),另外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给予祖或宗的称号。

现在一般认为,开国皇帝为“祖”:“太祖、高祖”等,继任的皇帝称为“宗”:“太宗、高宗”等。

另外从周朝开始,取消庙号采用谥号。到秦始皇时,更是废除了庙号和谥号制度,原因"庙号和谥号"的定夺将会形成"子议父、臣议君"的局面。

【涨知识】古代帝王的庙号、谥号、尊号,你都了解吗

秦始皇

汉朝建立后恢复了庙号和谥号,这也导致了很多人认为,庙号是从汉朝开始的。

前文提到汉朝皇帝不称庙号,是因为汉朝对于追加庙号一事极为慎重,不少皇帝因此都没有庙号。如汉武帝刘彻,谥号孝武皇帝,庙号世宗;汉昭帝刘弗陵,谥号孝昭皇帝。因此汉朝皇帝的称谓用“谥号”。

可见,对国家有大功、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先王,才会特别追上庙号,以视永远立庙祭祀之意。不过随着朝代更替和各朝对“号”的使用不同,自唐以后,只要是皇帝,就都有庙号了。

谥(shì)号

《逸周书·谥法解》:“维周公旦、太公望,开嗣王业,建功于牧之野,终将葬,乃制谥。谥者,行之迹也;号者,表之功也;车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

简单来说,谥号就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谥法分三种且有固定用字,美谥:如慈惠爱民曰文,克定祸乱曰武,主义行德曰元等;恶谥:杀戮无辜曰厉,去礼远众曰炀,好祭鬼怪曰灵等;平谥:哀、愍、怀等。

由于恶谥是对死者的批评,任谁都很反感。所以北宋做出规定:不立恶谥,只作美谥、平谥。

反之,对于美谥,都希望越多越好,其实这是可以理解的,是人都希望死后有个好名声。

因此谥号的字数,从一个字开始,发展到后来用好多个字,简直成了褒义词堆砌。像明太祖的谥号多达十六个字: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尊号

尊号实际上以前很少有,唐朝才开始有,谁干的? 武则天。严谨来说,是唐高宗李治起的头,武则天给发扬光大了。

【涨知识】古代帝王的庙号、谥号、尊号,你都了解吗

唐高宗李治

李治登基后沿用他老爸的政策,自己又很能干,因此把国家治理的非常好,故而"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 ,史称"永徽之治"。

李治开始飘了,想给自己也加个像他爸那样“高大上”的尊号。你想,谥号和庙号都死了才有,那么光鲜亮丽的称呼,活着的眼馋不?但是他也就只有想想。这要是说出来,自要“尊号”,丢人不。

【涨知识】古代帝王的庙号、谥号、尊号,你都了解吗

武则天

而武则天为了掌权,想法儿地提升地位。什么办法能增加地位和权利还不会遭到非议呢?只有加尊号。

或许她猜到了丈夫的小心思,就天天催枕边风,劝说李治加尊号,这正合李治之意。于是李治给自己加了“天皇大帝”的尊号。

这个尊号厉害不,直追天上的玉皇大帝啊。你看,我的丈夫,你们的皇帝都是天皇大帝了,而我武则天还是皇后?配上的天皇吗?要改,改称“天后”。后来甚至自加尊号“圣母神皇”。

《旧唐书·则天皇后纪》:"五月,皇太后加尊号曰圣母神皇帝 。"

其实,尊号就是给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这个“号”在皇帝生前叫“尊号”;在皇帝死后就是“谥号”。

想象一下,现在要举行外事或者祭天等大型活动时。主持人(礼仪官)说:“现在恭请我们的皇帝陛下…”,气势在哪里?

起码要加个“修饰词”吧,比如“伟大的、英明神武的大明皇帝陛下…”,但是俗不俗,俗,特俗!

如果这样说:“恭请大明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不仅地位更加尊崇了,还不失气势。

当然了平时是不会用尊号,像皇帝上朝,去后宫,太监就一句“皇上驾到…”。

说白了,尊号是自己夸自己,谥号是儿子夸老子。这样记入史册后,让后人看看我祖宗、我老子,甚至我,有多么牛逼。可史学家不好糊弄呀,起这么长的尊号给谁看啊?我给你写一段历史,还要把你这个名号全写上,笔墨纸砚不要钱是吗?再说你家皇帝越来越多了,名号越来越多,字数还越来越多,你能记得住吗,反正我是记不住,万一写错了,说错了,那不是给自己找麻烦,也不利于流传。

那怎么办?

年号

年号发起于中国古代新君即位时为了区别上一任君主,新君重新计算在位年数之制。如嘉靖十五年等。

【涨知识】古代帝王的庙号、谥号、尊号,你都了解吗

汉武帝刘彻

清朝赵翼的《二十二史札记》考证,年号纪年是在汉武帝十九年首创的,年号为"建元"(前140年-前135年)。

当然,年号并不是只能在登基的时候起,是可以根据当年发生的事相应地去改年号。汉至明初的各朝皇帝经常改年号,明清两代,每一位帝王只有一个年号。因此后人往往用年号来称谓明清的帝王。

无论是登基时起的年号,还是在位期间更改的年号,年号多为寓意吉祥、表明皇帝志向或国家状态的象征,体现了在位帝王期盼江山永固、国泰民安和兴旺发达的心愿。

【涨知识】古代帝王的庙号、谥号、尊号,你都了解吗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

如我们的盖章“狂魔”清高宗,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 如汉武帝的第四个年号“元狩”。相传元朔六年十月,汉武帝狩猎时获得一只瑞兽。因此改年号为"元狩"。取此名的另一个原因是汉朝开始对匈奴进行大规模反击。狩,有征伐的意思。

【涨知识】古代帝王的庙号、谥号、尊号,你都了解吗

西汉与匈奴战争图

总而言之,庙号、谥号,是帝王去世后的称谓;尊号、年号,是帝王生前使用的称谓。

生前“尊号”,死后为“谥号”。

尊号为美誉,谥号在美誉的基础上对其功过评价。

另外,在我国文献中,对帝王不直接称姓名,多为“国号+庙号”、“国号+年号”的称谓,少称“国号+谥号(尊号)”

称谓可以大致分为三个时期:

谥号时期:

西周、汉至隋朝,如周文王、汉高祖、汉武帝、隋炀帝等;

庙号时期:

唐至明英宗,如唐太宗、宋太祖、明太祖等;

年号时期:

从明武宗年号正德,至清朝,如嘉靖皇帝、万历皇帝、康熙、雍正、乾隆等。

经过小编详细的解读,大家是不是对国号、尊号、年号,庙号、谥号有了充分的了解。

再次感谢读者们的观看,写作不易,如果你本篇文章有不同的看法或者意见,可以在文章下方评论,小编会用心翻看每一条评论,我们一起讨论,喜欢小编的文章请点赞、关注、转发,谢谢!

【涨知识】古代帝王的庙号、谥号、尊号,你都了解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