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兩個兒子爲何都在20多歲自殺?

郭世英、郭民英分別是郭沫若和於立群的第二子和第四子,兩人在文藝上都有所造詣,但兩人分別在26歲和24歲時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郭沫若當時地位顯赫,其兩個兒子為何早早就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呢?

郭沫若兩個兒子為何都在20多歲自殺?

郭民英是郭沫若和於立群的第四個孩子,1943年11月出生於重慶。他對於音樂尤具天賦,竟然無師自通地考入中央音樂學院,專業是小提琴。到1965年春夏間,郭民英無意繼續學業,黯然神傷地離開了中央音樂學院。7月2日,郭沫若打算讓郭民英轉入中國人民大學,“即使從一年級開始也可以”。無奈郭民英不願從頭學他並不感興趣的專業。考慮再三,還是入伍。郭沫若夫婦親自登門,向總參謀長羅瑞卿求助。很快,郭民英去了一個經過挑選的海軍部隊。

郭沫若兩個兒子為何都在20多歲自殺?

郭民英入伍後,一度對海洋生活感覺新鮮,又因擅長音樂,很快成為部隊十分緊缺的文藝宣傳人才,併成為中共預備黨員。“文革”開始之初,部隊相對穩定,但像郭民英那樣的名門之後,不會不關注全國動盪的時局。1967年4月12日,誰也沒有料到,郭民英沒有留下任何相關的文字,竟悄悄地結束了自己年僅24歲的生命。一說為慢性疾病折磨而不堪忍受;一說去世前一天還照樣工作,是無任何異常跡象的突然之舉。郭民英之死確實是個難解之謎。

郭沫若兩個兒子為何都在20多歲自殺?

郭世英是郭沫若與於立群所生的第二個兒子。1962年秋,郭世英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名傳京都的101中學,考入北京大學哲學系。但這位深受俄羅斯文學薰陶又不乏民粹主義影響的學子就讀未滿一年,1963年夏季被迫中斷學業,下放到河南鐵泛區西華農場勞動。

事情的緣由須從“X詩社”說起。1962年歲末或1963年年初,郭世英與101中學的同學,後考入北京師範學院的張鶴慈,以及葉蓉青、孫經武、金蝶等人結成詩社。這群對現實氛圍深感窒息的文學青年,在文學的切磋中,不可能不涉及到對現實政治的指點激揚。X詩社的這些涉世極淺而又真誠任性的青年學子,他們不加掩飾的言談舉止,在當時“千萬不要忘記階級鬥爭”的政治情勢下,無疑成為“階級敵人爭奪青年一代”的絕好例證。還在X詩社事發之前,張鶴慈因其“意識形態問題”被北京師範學院勒令退學,金蝶則移居香港。1963年初夏,有人向有關部門檢舉告發了X詩社的離經叛道。公安人員很快對此案進行了處理。X詩社成員無一不交代自己的“反動”思想。

郭沫若兩個兒子為何都在20多歲自殺?

1963年六七月間,大學一年級學生郭世英下放河南西華農場勞動——這是一種尚有若干人身自由的改造,顯然是照顧到郭沫若的聲望才從輕發落。張鶴慈、孫經武、葉蓉青三人則以“反動學生”定罪判刑。這個案子驚動了中央高層,一是X詩社的成員多是高校學生,二是成員的家庭出身多是高級知識分子,甚至有軍隊的高級幹部。

郭沫若兩個兒子為何都在20多歲自殺?

郭世英在兩年的勞動中,意趣確乎大變,對於原先鍾情的哲學已不再在意,而對日日伺弄的棉花栽培發生了興趣。1965年秋,在自己並不願意的情況下,經不住雙親的勸說,他終於回到北京,進入北京農業大學重續學業。他期待在植物栽培學方面經過深造之後,重新返回農場。殊不料不到一個學年(正與當年就讀北大哲學系一樣),“文革”開場。1968年3月,隨著新一輪批判狂潮的掀起,許多高校的造反派大揪“反動學生”。郭世英就讀的北京農業大學的一夥人非法綁架了他,並私設公堂,刑訊逼供。這夥人要他招供五年前的舊案——X詩社事件。他們要追究的是——“誰包庇了反動學生郭世英?”誰都知道,郭沫若當時雖為副委員長,卻無以決定此案的審理判決。看來他們是想揪背後更重要的人。

郭沫若兩個兒子為何都在20多歲自殺?

4月22日上午,在徵得軍代表的同意後,郭沫若讓秘書和世英的妹妹去農大瞭解關押他的情況。然而,就在他們趕到學校的三小時前,郭世英從三層樓上關押他的房間裡破窗而出,以死抗爭。他死時,年僅26歲。這次打擊,較之年前的郭民英之殤,對郭沫若來說更為深巨。連續打擊,對郭沫若來說甚為深巨。郭沫若在家人面前強忍悲痛的淚水,以常人難以想象的毅力,將郭世英生前日記一行行、一頁頁地謄寫在宣紙上,整整抄了八本,以此寄託自己的哀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