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为医草 此时艾灸,祛毒邪、补元阳,为“三伏灸”打基础

明日端午。自先秦时期起,端午就是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安康的日子。因此,民间习俗流行在门前插艾条、熏艾烟、洗艾澡,以达到除邪辟秽的目的。那么,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来看,端午时节应该如何养生呢?

为何农历五月被称为“毒月”?

艾为医草 此时艾灸,祛毒邪、补元阳,为“三伏灸”打基础

古人以天干地支纪时,农历五月又称为“午月”。午是十二地支中火性最旺的一个,“热之极为火,火之极为毒”,因而农历五月是一年中湿热毒邪最盛的时候,加上天气炎热,百毒齐出,故而古人将五月称为“毒月”。

“毒五月”以“九毒日”为最,也就是农历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此九天为“天地交泰九毒日”,是一年中最毒的时候。

艾为医家之草

艾为医草 此时艾灸,祛毒邪、补元阳,为“三伏灸”打基础

《荆楚岁时记》云:“五月五日,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端午时节,艾草花未开,叶正茂,药效最高。新艾气味芳香,能解毒去秽,净化空气,起到消毒作用。现代研究发现,艾叶含有大量的植物杀菌素,对很多病毒和细菌都有抑制、杀伤作用,还能把一些对人体有害的致病物消灭。如果在屋内点燃艾叶,用艾烟熏蒸,消毒效果更好。

新艾如此,那么陈艾呢?陈艾是一味中药,全草入药,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其功甚多。从文字学考证,艾与“乂”通,“乂”的本义是治理,故而艾有拨乱反正之意,使患病之人恢复健康。

冬病夏治,始于端午

艾为医草 此时艾灸,祛毒邪、补元阳,为“三伏灸”打基础

冬病主要指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风湿等病,多因正气虚弱、感受风寒而诱发。由于冬季寒冷,所以病情一般较重,且易反复发作,难以缓解。而从端午开始,阳气逐渐达到顶点,此时艾灸完全符合“天人相应”的原理。加上艾灸最适合虚寒之证,特别适合外感风寒湿邪、素体阳虚等因素导致的冬病。所以,端午时节艾灸,可以起到“缓治其本”、“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目的,能为“三伏灸”的灸治效果打底,让冬病夏治的效果更好。

端午时节,人体易:毒盛、内虚!

艾为医草 此时艾灸,祛毒邪、补元阳,为“三伏灸”打基础

毒盛

端午是黄道中代表太阳的节日,从端午开始,阳光炽热,阳气上升,百毒齐出,人体毒素达到顶点。同时,伴随天气炎热,人体新陈代谢加速,脏腑组织排出的毒素随之增多。毒素发在身体表面,就会形成疙瘩、疹子、痘痘,成人容易生脚气,小孩容易生痱子。

不过,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毒素既然能发出来,就说明容易清理。尤其端午“九毒日”处在毒邪的顶点,同时也是祛除毒邪的最佳时期,借助这种极端火热的天力,排出体内毒素,可以事半功倍,对整个夏季疾病的预防也起着决定性意义!所以,想彻底排毒,千万不要错过端午“九毒日”!

内虚

太医窦材在《扁鹊心书》中云:“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弱则人病,真气脱则人亡。”真元就是元气、阳气,是生命之本、健康之本、长寿之本。

中医认为,五月阳气最旺,而“九毒日”更是阴阳相争、死生分判之时。对人体而言,就会“阴阳争,血气散”——阳气外散,引起内虚。

所以说,“九毒日”是伤身损气耗精元的日子,一要节欲保精,否则易导致腰腿酸痛、四肢无力、头昏眼花等肾虚症状,秋冬则恶寒怕风,手足发冷,春夏则喉疼目红,腹痛闭痧;二要补充精元,不给邪气侵袭的机会。

综上所述,端午时节,尤其是端午“九毒日”,养生应当围绕两点进行:祛毒邪、补元阳。

艾灸:两大问题,一次解决!

艾为医草 此时艾灸,祛毒邪、补元阳,为“三伏灸”打基础

祛毒邪

艾本身就是纯阳之物,加上艾灸以火为用,火为阳,因此艾灸为阳中之至阳。至阳之性活跃、发散、走而不守,与毒聚集之性相反,故能解毒。端午“九毒日”大自然的阳气最旺,再结合艾灸的纯阳之气,将双重阳气注入体内,可起到祛除毒邪的作用。

祛毒邪以艾灸膀胱经为主。因为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它负责排出人体70%的代谢废物和毒素,身体中各脏器的毒素,几乎都要经由它排出。也就是说,膀胱经好比城市的排污管道,汇聚各处污水,统一排出!

此外,针对不同的毒邪,可加灸不同的穴位:

寒毒:加灸大椎穴、命门穴、至阳穴;

水毒、湿毒、痰毒:加灸阴陵泉穴、丰隆穴、三阴交穴、复溜穴;

血毒、瘀毒:加灸血海穴、委中穴。

补元阳

阳气是人的重要精微物质,阳衰则阴盛,而艾为“地之阳”,自古以来,艾灸就有“天下扶阳第一方”的美誉,此时艾灸能够祛除阴寒,振奋阳气,充沛精元,特别适合身体虚弱、阳气衰微的人群。

补元阳以艾灸督脉为主。因为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而且,督脉络肾,与肾气相通,督脉阳气充盛,肾气才能充沛;同时,督脉循行于脊、入络于脑,五脏六腑通过膀胱经背部的腧穴受督脉经气的支配,因此脏腑功能与督脉息息相关。给督脉补足阳气,可促进全身气血循环,让五脏六腑得到濡养,保证身体阴阳平衡。

此外,为了增强效果,还建议加灸以下穴位:

肾俞穴:补肾益精、强健腰背、温阳散寒;

神阙穴:温补元气,健运脾胃,固脱复苏;

关元穴:元阴元阳之气闭藏之门户,男子藏精、女子藏血之处,统摄元气之所,艾灸此穴主诸虚百损;

足三里穴:健脾胃、助运化、调气血、扶正气、壮元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