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等巨頭瘋狂搶短視頻流量!抖音一哥不穩?

美團、大眾點評合併,滴滴打車、快的打車合併,58同城、趕集網合併,攜程、去哪兒網合併,頻頻出現的垂直領域合併潮加上BAT三巨頭,讓互聯網創業者領域越來越難有成長為新巨頭的機會。

2016年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李彥宏提到稱“移動互聯網的時代已經結束了。我說這個話,不是說以後大家不會用手機來上網了,而是說如果今天這樣一個公司還沒有成立或者是做大,靠移動互聯網的風口已經沒有可能再出現獨角獸了,因為市場已經進入相對平穩的發展階段。”其他的大佬也曾發表過類似的言論,大家的共識是,移動互聯網領域再想做大的概率幾近於零。

CNNIC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國境內外互聯網上市企業總數為102家,總體市值為8.97萬億元,其中BAT三家企業的市值佔總市值的73.9%。

BAT等巨頭瘋狂搶短視頻流量!抖音一哥不穩?

抖音帶來的不僅是用戶層的痴迷,於創業者、互聯網巨頭們而言,瘋狂的抖音背後亦有不少啟示意義。

除快手這類短視頻外,手機社交、手機新聞、手機搜索、手機音樂、手機視頻、手機支付、手機購物等移動互聯網領域,也早都是“一個蘿蔔一個坑”,新人難有“佔坑”機會。

但抖音從爆紅至瘋狂,卻給了創業者、互聯網巨頭們一個啟示,看似已經飽和沒機會的移動互聯網市場,仍然有機會,抖音的爆紅區別於Faceu、足記、瘋狂猜圖、魔漫相機等曇花一現的應用,在社區+社交的雙重屬性下,用戶並不會用完即走,而是逐漸沉迷,只至用戶的碎片化時間被打斷或自身厭倦才會離開。

第二,巨頭們的“護城河”並沒有那麼深。互聯網公司的盈利模式並不複雜,電商、遊戲、廣告再加上用戶付費,前三者是主流,這四種盈利模式看似土氣,實則可以千變萬化,只要有流量,就能夠衍生萬象。

於新興的創業公司/創新產品而言,要想成長,就邁不過BAT等互聯網巨頭們構築的“護城河”,不在巨頭這裡交“入門費”不行。移動互聯網產品最終都是要落地到下載量和安裝量,下載量、安裝量不落地的移動互聯網公司基本上都是“吹水”,而在下載量、安裝量方面,巨頭們都各守要道,比如關鍵字廣告、信息流廣告、應用商店廣告,基本上都在巨頭手裡,App的創建維護成本降低了,可是其渠道成本卻變高了,沒錢的創業公司直接在渠道層面就折了。另外,新興創業者/創業公司在模式上最終也很有可能和巨頭們衝突,而一旦遇到互聯網巨頭的話,大多數創業者/創業公司都充當了炮灰。

在巨頭們未重視的短視頻領域,抖音開始逐漸成長,直至其也成為短視頻領域的巨擘之後,BAT等互聯網巨頭們才開始緩過頭來,巨頭們看似很深的“護城河”並沒有擋住抖音的壯大。

BAT等巨頭瘋狂搶短視頻流量!抖音一哥不穩?

BAT等巨頭瘋狂搶短視頻流量!抖音一哥不穩?

第三,不能放任抖音不管。如果任由抖音一路高歌猛進,最終互聯網巨頭們都有可能受到抖音的掣肘,一方面是巨頭旗下產品的用戶使用時長、用戶注意力會被抖音給搶走,另一方面是,抖音的規則已經建立,其他平臺只能成為抖音的玩家,這兩者顯然都不是互聯網巨頭們所希望看到的。對於巨頭們來說,就必須要有動作。

BAT等巨頭瘋狂搶短視頻流量!抖音一哥不穩?

雞賊的創業者們亦不願意放棄做抖音“學徒”的機會。據郭靜的互聯網圈瞭解,創業者們對抖音的“學習”非常之誇張,比如抖秀短視頻、抖叄短視頻、抖s短視頻、抖浪短視頻、抖友短視頻、逗音短視頻等,在名稱、形式等方面,與抖音完全是“孿生兄弟”般相似。

為何包括BAT等互聯網巨頭在內,都開始做抖音的“學徒”呢?

一是既然抖音能夠有脫穎而出的機會,其他平臺自然也有這種脫穎而出的機會,萬一也像抖音一樣做大了呢;

三是抖音本身的門檻並不算高,抖音的前置屬性是短視頻製作工具,是一種短視頻的玩法,而這種玩法並不是“獨門秘籍”,能讓用戶感到娛樂有趣的玩法有很多種。

當然,抖音如今也遇到了一些麻煩,這是任何公司在做大之後都會遇到的坎坷,只要抖音能跨過去,未來還是很美好的。

在短視頻策略上,互聯網巨頭們更鐘愛的方式是,將短視頻作為一種新的內容介質,與平臺結合,比如淘寶商品詳情頁裡逐漸以短視頻內容作為呈現方式;App Store的App介紹裡,也允許開發者使用短視頻作為介紹;新聞資訊平臺裡短視頻也早就開始佔據重要位置,在線音樂平臺的短視頻也已獨立成為一個子頻道。

遑論巨頭們對於抖音的危機感,我認為有點兒誇大,一方面,互聯網巨頭的主營業務非常穩健,另一方面,巨頭們的諸多投資佈局也逐漸成型,且獲得了不菲的商業回報,抖音不可能成為互聯網的第四極。

所謂“邯鄲學步”,學抖音挺沒意思的,只怪市場的大機遇已成定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