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手“BAT”,上海需要的是什麼?

牵手“BAT”,上海需要的是什么?

CFIC導讀:

在不到半年時間裡,同“BAT”及小米等互聯網科技巨頭加強戰略合作,上海在傳遞產業佈局方面的明確信號。聚集創新前沿的優質企業,瞄準前沿領域、高端環節,是上海在互聯網經濟進入“下半場”時的某種“策略”。

牵手“BAT”,上海需要的是什么?
牵手“BAT”,上海需要的是什么?

上週二,上海市政府與百度公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人工智能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至此,“BAT”齊聚上海,先後簽署有關合作協議。

李強會見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時表示,人工智能是上海發展實體經濟和提高創新能力的關鍵領域之一,而百度公司圍繞人工智能技術發展進行前瞻性佈局,“同上海的產業發展方向高度契合,雙方合作前景廣闊”。

幾個月來,上海連續與阿里巴巴、騰訊等互聯網巨頭簽約合作,李強面對各掌門人,也表達過類似的意思。各大公司也紛紛在上海佈局新業務、新技術,設立創新中心,將上海作為前沿領域探索的重要基地。

無論面對馬雲、馬化騰還是李彥宏,李強都表示,上海將為前沿技術提供良好的應用場景,並積極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為各類企業在滬發展提供良好服務”。

牵手“BAT”,上海需要的是什么?

對“BAT”來說,要發展新興技術,上海本身具有的市場與科創資源,以及城市管理、運行、服務方面的應用需求,都顯得不容錯過。

而在不到半年時間裡,同“BAT”及小米等互聯網科技巨頭加強戰略合作,上海亦在傳遞產業佈局方面的明確信號。聚集創新前沿的優質企業,瞄準前沿領域、高端環節,是上海在互聯網經濟進入“下半場”時的某種“策略”。

與“BAT”的深度合作,上海看重的也是其在人工智能、物聯網、金融科技等領域的增量業務。而它們與上海的實體經濟及要素市場的融合,並促進傳統產業的升級,正被視作是日後新的增長點所在。

這些企業的到來,亦與李強本人親自“招商”不無關係。一週前,他還在區委書記座談會上表示,抓發展是當書記的“重要工作”,自己就“花了相當一部分時間見企業家”,特別是創新型企業的領軍人。

而需要各級官員“用心去見”的,並不只有“BAT”這樣的“巨頭”。

牵手“BAT”,上海需要的是什么?

會見李彥宏的同一天,李強調研了三家本土企業——位於楊浦區的千尋位置網絡有限公司、優刻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位於浦東的上海東昌企業集團有限公司。

與“BAT”相比,這三家企業的社會知名度當然不可同日而語。但其作為創新型企業,來頭同樣不小。

千尋位置基於中國自主研製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構建位置服務雲平臺,系全球最大地基增強系統運營商;優刻得目前已是國內領先的雲計算公司,在互聯網、金融、教育、新零售、醫療以及政府管理等多領域開展實踐應用。東昌集團則以投資實體經濟為核心,業務涵蓋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等領域,系滬上重要的民營投資集團。

調研這些企業,據說是李強本人點的題。這既是此前走訪民企的延續,也旨在強調上海吸引、集聚更多創新型企業,並鼓勵企業提升創新能力的明確導向。

就像面對“BAT”時一樣,李強多次談及相關企業同上海未來的契合度。比如,希望千尋位置“依託上海應用場景豐富、基礎數據海量、基礎設施齊全等優勢,推動新技術、新模式、新產品率先落地,推動建立技術應用新標準”。

在優刻得,他明確說,“這類賦能型高科技企業符合上海產業發展方向”。

牵手“BAT”,上海需要的是什么?

他同時表示,企業應立足長遠、前瞻規劃,聚焦科技創新尖端和前沿領域,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突破,“吸引集聚更多上下游優秀企業,形成良好的產業生態”。

構建這種“產業生態”,正是時下上海產業導向的又一重要側面。而針對關於上海是否“偏好大企業”的議論,這也是一種明確的回應。

李強曾多次表示,大企業的到來,並不意味著“贏家通吃”,相關方面更應看到其對中小企業的輻射、帶動和孵化作用,並通過環境塑造、政策設計等,放大這樣的溢出效應,最終是為了推動更多優質企業在上海創新發展,成長為“參天大樹”。

一個有意思的細節是,被多方寄予厚望的千尋位置,就有阿里巴巴投資的背景。在這個意義上,與“BAT”簽約合作,並不能以某種“大功告成”的心態來看待。對上海而言,這更應被視作一個新的釋放更大潛能的起點。

牵手“BAT”,上海需要的是什么?

當然,各類所有制企業之間,知名“巨頭”和相對“隱形”的創新企業之間,也絕非各自為陣,更不能“非此即彼”。

“上海將不斷優化營商環境,以更加優質高效的服務讓各類企業心無旁騖謀發展。”李強說。在這裡,“各類”二字無疑頗具深意。

而作為一種導向,企業是否“優質”,是否合乎創新的方向,無疑是比其所屬何“類”更需要深思熟慮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