纣王妲己的罪行莫须有,都是历代的欲加之罪

史上最早站出来为纣王鸣不平的是子贡(孔子大弟子),他曾指出: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这段话意思是:纣王的恶名,不是传说中的那样厉害。但是君子不喜欢居于人下,或者说不喜欢不被人重视,天下不管真实不真实的骂名都被君子强加于纣王了。

纣王妲己的罪行莫须有,都是历代的欲加之罪

南宋时期罗泌在《桀纣事多失实论》中认为:“纣大造宫殿,建酒林肉池,宠信女色,囚禁贤人,残害忠臣等罪恶,与桀的罪恶如出一辙,凡桀的罪,就是纣的罪,桀纣不分,这些都是出于模仿。”翻开正史《尚书》《史记》,夏桀的罪恶商纣王都有,而夏桀没有的罪恶纣王也还有。两人的罪恶出奇的相似,仿佛就是复制一样,让人大多难以置信。

明朝末年的顾炎武也说过:前人多言殷亡于纣之不仁,吾殊谓不然。他列举了自盘庚迁都以后,商朝贵族离心离德的种种行为,得出惊世骇俗的结论:商亡是必然的,帝辛只是赶上的时候,换作其他任何人,都无法拯救商朝的命运。帝辛与崇祯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比起前几任,都勤政英明的多,但都赶上了时候,做了亡国之君。崇祯帝临死前仰天长叹“君非亡国之君,臣是亡国之臣。”大厦将倾,独木难支,故帝辛自焚,崇祯自缢,英雄末路,无限悲凉。

纣王妲己的罪行莫须有,都是历代的欲加之罪

近代郭沫若先生在殷商故地考证时曾大声疾呼:“殷辛之功迈周武,殷辛之恶莫须有。殷辛之名当恢复,殷辛之冤当解除。”

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指出:纣的罪恶在周的《尚书》中只有六点,战国时期增加到二十七,西汉又增加二十三,东汉增加一,东晋时增加十三,这样一凑,商纣王就变成自古未有的残忍暴君。顾氏通过考证,彻底洗清泼在帝辛身上的脏水,还其真实的历史面目。帝辛无罪,妲己更无辜。他们的所谓恶行都是封建王朝的欲加之罪。

纣王妲己的罪行莫须有,都是历代的欲加之罪

这千年积毁的结果,都是哪些人参与他们诋毁的目地是什么?有五大部分:

  1. 仇敌周人,他们诋毁是为夺取天下。

  2. 商朝内部叛徒,他们目的是为了争权夺力。

  3.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诸子,他们目的是为宣扬自己的理论,拿纣王做反面教材,信口雌黄。

  4. 历朝历代的史官,他们的目的是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明知道罪名是杜撰,却睁着眼说瞎话。

  5. 文学家和民间艺人,目的是为了讨生活混饭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