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在“西安‘黄帝都邑’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在“西安‘黄帝都邑’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在“西安‘黄帝都邑’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张岂之 西北大学名誉校长 ,西北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我因赴京参加另一个重要会议,不能临会参加讨论,特以书面形式发言。

一、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黄帝和炎帝是中国远古传说中的人物,这些传说经过文字加工,保存在先秦时期的一些文献中。

传说不都是虚构,只要有佐证,其中有可信的部分。关于黄帝及其历史贡献,经司马迁在《史记》中的叙述,以及后来中国考古学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的探讨,都说明黄帝时期揭开了中华文明的序幕。特别是近年来关于西安杨官寨遗址系首个“黄帝都邑”以及相关的讨论,对加深对黄帝时期历史的认识,意义重大。

司马迁说:关于神农氏以前的事他不了解,在《史记》中不写燧人、伏羲、神农“三皇”之事。他写《五帝本纪》,作为中华历史的开篇,“五帝” 之首就是黄帝。

根据《史记・五帝本纪》,加上中华文明起源的考古研究,认定黄帝时代距今有五千多年。今天中华儿女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

中华文明的开局是这样:在氏族部落的繁衍过程中,黄帝统一了黄河流域的大片土地,成为中原部落联盟的首领。黄帝时代,国家雏形确立、文字初现。制作车、船,学会打井、养蚕和缫丝。推进原始农业,制作冠冕衣裳,又设官治民,为中华民族的多元统一奠定了物质和教化的基础。后代子孙们推崇黄帝,祭祀黄帝,认定黄帝是中华的人文初祖。

2015年2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到陕西视察工作,指出陕西省有许多特点,如:“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就是其中之一。对此加以阐发,使更多的人了解,从而建立坚实的文化自信基石,加强民族凝聚力是十分必要的。人们了解“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需要读史。2015年2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陕西,建议干部们读《史记》与《汉书》。

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源头,黄帝陵是这个源头的象征,对此我们有这样的认知:“不论树的影子有多长,根永远扎在这里。”

二、中华文明根脉与文化自信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对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做了这样的阐述:“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对文化自信做了进一步论述:“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没有文化自信,不可能写出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

总之,文化自信是国家兴衰的命脉,是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基石。在西安举行的这次“黄帝都邑”学术研讨会,也以此作为主题,十分必要。

文化自信应认同中华文明从黄帝时代开始,5000多年没有中断。2015年9月3日,是我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在阅兵式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两次提到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他说抗日战争胜利“捍卫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发展的文明成果”,“中华民族创造了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灿烂文明,也一定能够创造出灿烂的明天”。

关于中华文明有5000多年的历史,我国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们已有不少研究成果发表,将继续推进这方面的研究。众所周知,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国。两河流域文明,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产生的巴比伦文明;埃及文明,即尼罗河文明,金字塔是它的象征;印度文明,起源于南亚次大陆的文明。与以上古文明相比,中华文明连绵不断。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遗传基因中产生发展起来的。

预祝西安“黄帝都邑”学术研讨会圆满成功!

----本文由张岂之先生审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