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浙江对一条河的起源之争:浙江唯“大”,安徽唯“长”

安徽浙江对一条河的起源之争:浙江唯“大”,安徽唯“长”

先说说历史:

历史上的江南东道监察区:驻苏州(今江苏苏州市),辖地为今江苏省苏南地区、上海市、浙江省全境、福建省大部分地区及安徽省古徽州地区,含今天的江西婺源。经历了安史之乱后,大唐开始显出疲态。地方割据兴起,道成为事实上的地方行政机构,并伴随各地节度使,成为藩镇割据的开始。

后来的唐肃宗终于忍无可忍了,于是他做出重要批示:拆!!!

乾元元年(758年),江南东道一分为三。变成了浙江西道、浙江东道和福建道。

浙江西道:领长江以南,至新安江以北的原江南东道地,包括今天的苏南、上海和浙北和徽州,即润、常、苏、湖、杭、歙六州。

浙江东道:领新安江以南、福建道以北的原江南东道地,包括今天的浙江省除浙北之外的所有地方,即睦、越、衢、婺、台、明、处、温八州。

也就是说:“浙江”,从此时此刻开始,成为一个地理区域概念!!!

唐后期,浙江西道与浙江东道合称两浙,浙江东西二道也成为今浙江省名的早期由来。这个时候,徽州区域还是属于两浙地区的!这两个区域一直很傻很天真地认为可以这么没羞没臊的一直走下去,然而好景不长,唐朝亡了……什么?大唐完了?

唐朝末任浙江两道双节度使钱缪,在两道地盘的基础上,建立了吴越国。其他的兄弟完整,可是歙州丢了……从此,歙州(徽州前身)不再属于传统的两浙地区,与两浙再也没有半毛钱关系。

在此之后,南宋的两浙路范围基本继承了唐末的两浙道。 徽州加入了江南东路。

元代建立行省制度,把宋时的两浙、江东(江南东路)、福建三地揉作一团,于是徽州和浙江短暂的在江浙行省里破镜重圆。

等到白山黑水的子弟杀到江南灭了南明后,有了江南省。但是这么大的一个盘子,hold不住,怎么办?于是依旧是屡试不爽的老办法——拆!哈哈,难道这就是我国在国际上被称为“拆那”的原因?

“‘浙江’,从此时此刻开始,成为一个地理区域概念!!!”

那么在成为地理区域概念之前呢?

浙江,当然是一条江。

安徽浙江对一条河的起源之争:浙江唯“大”,安徽唯“长”

我们看看过去人们怎么说。

“浙江出三天子都,在其东,在闽西北。入海,余暨南。”(《山海经·海内东经》)

这是一部神书,里面的内容到现在也没有人敢说全部看懂的。不过从这条浙江词条记述看,作者当时意识是清醒的。翻译为白话:浙江从三天子都山发源,三天子都山在蛮地的东面,闽地的西北面;浙江最终注入大海,入海处在馀暨的南边。

三天子都又叫三天子鄣,到底是一座山还是三座山,有几种版本的争论,或者位于徽州边界、或者位于徽州腹地。我们不需要关心,反正记住都与徽州有莫大关系。

从地图上看,能符合这词条描述的,只有下游钱塘江、中游富春江及上游新安江这条河流的组合了。

是的没错,这条河流北支(发源于休宁县)至钱塘口段,古称“浙水”。

“浙”字何解?

浙=氵+折。

浙的意思就是河流七拐八扭,折来折去。

于是浙江也写作之江,走Z字型,生动形象。

安徽浙江对一条河的起源之争:浙江唯“大”,安徽唯“长”

民国时代杭州有所著名的大学,就叫之江大学(Hangchow University),老牛逼了,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解散,院系拆分至浙江师范学院、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校,依然老牛逼。

黄山市境内的新安江一段,没有人称呼“浙江”,却有个“渐江”之名。明末有个弘仁法师,自号渐江学人、渐江僧,和人一起开创了有名的“新安画派”。

渐江和浙江什么关系?

古人认为,“浙”通“淛”通“渐”。也就是说,“渐江”本是“浙江”,写错了。

不管怎么写,浙江和渐江在徽州方言中,都差不多是一个发音,其实没有区别。

浙江水因为所属州府居民各自的习惯,一江三表。上游歙州(徽州)睦州(严州)的因为故新安郡称呼为新安江,中游由于故富春县称呼富春江,下游因为故钱唐县称呼钱塘江。

浙江作为江名,慢慢湮没于世俗生活中。

关于浙江的源头,《汉书·地理志》提出“水出丹阳黟县南蛮中”。《后汉书·地理志》又提出“浙江出歙县”。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肯定了《汉书》的说法。但没有关系,总之都是认为徽州境内的新安江上游是浙江的源头。这是浙江源头北支说。

浙省的朋友心中不太开心,我堂堂浙江,怎容发源于异省?古书不可信!

20世纪30年代,地理工作者实地考察后,认为钱塘江发源于浙江、安徽、江西三省交界的开化县马金溪。这就是浙江源头南支说。50年代,电力工业部上海水力发电设计院和浙江省水利厅勘测设计院联合组织的钱塘江查勘队,对钱塘江进行流域性的水利土地资源的查勘,确定了浙江源出于浙皖赣三省交界处的莲花尖。

还是纠结,一定要在我们省内!70年代末,一些学者和新闻工作者再次组织了江源勘查,结果还是南源说。只不过南源还在安徽省休宁县龙田乡境内的龙溪(即龙田河),即青芝埭尖——即现在的钱江源自然保护区。

80年代,浙江省再次组织了一支科考队,对新安江进行了深入的实地考察,确定钱塘江正源是新安江,源头位于安徽省休宁县鹤城乡海拔1600多米的怀玉山主峰六股尖,全长605公里。北源的说法才被最终被确定。

2010年9月,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发布了《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关于启用浙江省主要河流长度、流域面积、主要湖泊面积数据的公告》。在该公告中,钱塘江以北源新安江起算,河长588.73 公里;以南源衢江上游马金溪起算,河长522.22 公里。

不过浙江有部分文史地理工作者还是不太满意,认为“在确定江源时并不存在单一的“河源唯长”的原则”。“钱塘江的干流若以新安江为源,则其上长度为373公里,流域面积为11047平方公里,年均径流量为110亿立方米。而以衢江为源,其上长度为293公里,流域面积为19350平方公里,年均径流量为188亿立方米。在确定源头最重要的三大指标中,衢江以二比一取胜,且后两个指标远超新安江,衢江为干流,新安江为支流,实无疑义。衢州的许多有识之士,无论在感情上还是在理论上也都不太能接受是钱塘江支流的说法,如在新编《市志》中,就坚持称衢江为钱塘江的南源。”

好像也有道理?不过安徽方面坚持“河源唯长”。

徽州的先民最终也厘清了一点,新安江上游应是在屯溪以上,又分为吉阳水(横江)和率水,这两地也曾争议过源头,但最后一般认为是以休宁婺源之际的率山作为发源。

过去人虽然猜到了率山山脉,但是没想到是休宁县鹤城乡的六股尖。

为何古代人一开始认为新安江上游在黟县,后来又认为在歙县(休宁旧属之)?

因为黟县的吉阳水流域先被开发,所以定为新安江正源;后来休宁的率水流域也开发出来了,弄清了它更长,此后的方志就认定率水是正源。

最后,浙江因为渐江而得名,渐江发源于徽州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