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改朝換代要先「處理」皇帝,日本天皇爲什麼能延續至今?

中國改朝換代要先“處理”皇帝,日本天皇為什麼能延續至今?

中國歷史上改朝換代,末代君主的命運大多慘淡收場,像秦朝的子嬰、南朝劉宋末帝劉準、唐哀帝李柷等都被殺,再有像南宋趙昺、明朝崇禎殉國,或者像漢獻帝劉協、陳後主陳叔寶一樣被優待,很少出現亡國之君還會被當做傀儡的。而作為鄰國的日本,天皇制號稱歷史上最長的君主制度,日本從沒有改朝換代,即便是權力被架空數百年,昭和天皇發動了侵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也沒有被強制取消,日本天皇為什麼能延續至今呢?

中國改朝換代要先“處理”皇帝,日本天皇為什麼能延續至今?

在日本,天皇是神話中的創世之神天照大神的後裔,天皇雖然是人,但天皇被神話了,天皇就是神的化身,甚至形成了壟斷,其他人不具備成為“神”的條件。而在中國,天子早早地被拉下神壇,大家都是炎黃子孫、龍的傳人,皇帝輪流做。陳勝振臂一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從此草民匹夫也可以有君臨天下的大志,並且真的有人能做到,這在日本是不存在的!

中國改朝換代要先“處理”皇帝,日本天皇為什麼能延續至今?

日本自1185年鎌倉幕府建立至1867年大政奉還,天皇被架空了六百八十二年。天皇作為國家的元首,沒權力也行,當吉祥物養著也可以。但這在中國不可想象,中國皇帝是不甘心做傀儡的,周天子債臺高築也要合縱伐秦,漢獻帝被架空搞出了衣帶詔,元善見被架空要計劃謀殺高澄,宇文邕隱忍十幾年也要殺掉宇文護。中國的末代君主很多明知螳臂當車也會想辦法重振自己的王朝,而日本天皇恐怕沒有想這麼多。

中國改朝換代要先“處理”皇帝,日本天皇為什麼能延續至今?

日本歷史上始終處於類似於分封制的存在,各地大名和幕府將軍相互抗爭,從某種程度上保護了天皇。幕府時代,無論平氏幕府、足利幕府還是德川幕府,他們對日本的統一,都是大範圍採取和稀泥互相妥協的結果換來的,有些地方軍閥雖然畏懼幕府,但幕府需要拿出天皇作為幌子來給他們一個臺階下,所以天皇就這麼可有可無地傳下去。而在中國,大一統和集權思想形成於秦漢,當一個權臣完成了集權,上任皇帝就可以不必存在,連傀儡也不需要,尤其是完成統一之後。

中國改朝換代要先“處理”皇帝,日本天皇為什麼能延續至今?

不過中國歷史上還是出現過長時間的傀儡天子,從周平王東遷洛邑至周赧王滅亡,周天子被架空500多年。但儘管地盤很小,周天子還是有立錐之地的。秦昭襄王滅東周之後,周天子並沒有再作為傀儡存在,秦國統一天子,幾乎每一座城池都是秦軍打下來的,不需要一個傀儡來維繫。

中國改朝換代要先“處理”皇帝,日本天皇為什麼能延續至今?

昭和天皇發動了侵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卻沒有被廢黜,原因其實也很簡單。保留天皇是日本“無條件”投降的唯一條件,美國雖然在戰場上取得了優勢,但也擔心日本“玉碎”,美國更希望儘快結束戰爭。此外,美蘇爭霸已經露出了苗頭,蘇聯出兵中國東北,顯然是要來亞太搶地盤的,留下親美的日本天皇,就等於控制了日本,對美日來說,維持天皇的現狀,是最好的結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