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關係」是最沒營養的安慰!孩子受挫,家長可以這樣做!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總會有自信心受挫甚至崩塌的時候。怎麼幫孩子重建自信,是每一位父母都需要解決的難題。其實這難題實際上是有章可循,或者說是一門“技術活”。今天,葉子老師分享的這篇文章,可以指導家長幫助孩子走出低谷,重拾自信!


“沒關係”是最沒營養的安慰!孩子受挫,家長可以這樣做!

受挫力差,輸不起的孩子,他的人格、品行養成會受到很大影響,因為這類孩子一般會有以下品性特質:

  • 脾氣較暴燥,一點不如意就鬧脾氣。

  • 嫉妒心較重,好攀比。

  • 嬌氣,好哭,總要人哄。

  • 較容易對競爭者產生敵意,與同學難相處。

那麼,孩子為什麼會受挫力差,輸不起?原因如下:

1.家長的“過度表揚”或“不當表揚”

中國很多家長並不懂如何表揚孩子或鼓勵孩子,大都落入“過度表揚”或“不當表揚”的誤區,把愛的教育誤當成毫無分寸的表揚,所以才讓孩子在泛濫的誇獎下,失去了抵抗不完美的能力。

孩子不清楚自己的位置,自我膨脹,不能應付沒有表揚時的失敗挫折。

2.家長拔苗助長,或能力受生理限制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過程,未發展到某個階段,孩子就很難做到家長想要他做或是他自己想要做到的事情。比如讓一個3歲的孩子去畫一個很形象的人物,他是完成不了的,因為他還處於塗鴉期,畫不出來必然會產生挫折感;比如能力受生理限制,如某個孩子動作協調性發展不好,他再怎麼努力,在各種體育活動中也很難得第一,也會產生挫折感。

3.家長日積月累的心理暗示

很多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希望孩子樣樣優秀拔尖,父母的這種期望和態度,會讓孩子逐漸對自己形成一些不切實際的期望,事事爭強,贏得起,輸不起。如果家長總是對孩子說“你要努力考班裡的第一名”、“我最喜歡你考滿分”等,就會讓孩子覺得只有自己考了第一名,父母才會喜歡他,如果做不到,就不喜歡他了,當孩子確實不具備該項能力時,他害怕讓父母失望,失去父母的愛,因此焦慮難安,備受挫折。

4.家長包辦過多並對孩子過分遷就

家長總認為,孩子還小,需要呵護也無法承受挫折,因此一味地放縱和滿足孩子,從不讓孩子受“苦”,就連平時與孩子的遊戲,也側重維護孩子自尊心所以極度遷就孩子,甚至故意輸給孩子,以保持孩子愉悅的心情。家長對孩子的過分保護和寵愛,會讓孩子失去缺乏輸的體驗和應對挫折的機會,孩子遇到一點困難就垂頭喪氣,也受不得半點委屈,別人稍微批評一句就會氣急敗壞。

5.過於重學習輕逆商

中國的應試教育,一直以來都注重知識灌輸,動作技能的訓練,忽視積極的情感態度、意志、體驗、價值觀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在這樣的風氣下,父母週末給孩子報了多種興趣班,如鋼琴、英語、畫畫、識字等,卻沒有對孩子的心智發展有足夠的重視。孩子缺乏閱歷和經驗,並且能力有限,做事遭遇失敗在所難免。再加孩子受挫後,沒有得到父母正確的引導和教育,所以難以接受(或說不懂如何接受)在競爭中輸了的結果。

如何培養孩子的“抗挫力”及“不怕輸”的精神?

1.家長鬚做到鼓勵但不幫忙

很多父母或祖輩每當看見孩子身陷困境,內心便焦灼難安,趕緊上前保護或者幫忙,這樣孩子便失去了面對困難自己處理的能力。比如孩子蹣跚學步摔倒時,如果不嚴重,不必著急忙慌地去扶,而是溫柔鼓勵,讓孩子自己站起來……

2.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長不代替包辦

孩子生活中遇挫的體驗、經驗的積累往往決定了孩子對輸贏的看法與承受能力,比如,孩子兩三歲開始就可以鍛鍊他自己吃飯,穿鞋穿衣,這些都是孩子自己的事,家長只需教會孩子做這些事,不需為他們做。

3.家長擺正自己的“輸贏觀”,不給孩子太多壓力

別對孩子要求太高,避免孩子重壓下受挫。比如說孩子的學習成績,總是不前不後,可孩子也正兒八經地學習了,成績卻仍舊不見好轉。這時,孩子心理壓力本身就大,如果家長再焦躁不安並對孩子指責和批評,孩子就會更不願意面對挫折,家長與其發怒不如耐心鼓勵,讓孩子恢復信心去面對挑戰。

4.人為設置一些“小挑戰”,引導孩子體驗輸贏

鼓勵孩子參加各類小競賽,只強調重在參與,不強調輸贏;並常帶孩子參加有強度體能訓練,比如跑步,打羽毛球,爬山,讓孩子明白挑戰處處有,抱平常心。

5.家長以身作則,保持積極進取心態

家長不要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就抱怨,自認為不如別人;家長受挫不打退堂鼓,家長樂觀堅強,孩子受挫力就強。

“沒關係”是最沒營養的安慰!孩子受挫,家長可以這樣做!

最後,葉子老師想說:孩子終究是要獨自面對這個世界,我們無法插手於他走出社會後的人生。龍應臺也說過: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我們首要做的是要讓孩子深深明白:哪怕遇挫滿盤皆輸又如何,能在失敗挫折中泰然崛起的才是真正的強者,才可以成為淡定從容的智者,才可以在笑看風雲中遇到屬於自己的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