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和孩子談論「上海砍人事件」?

如何和孩子谈论“上海砍人事件”?

和劉軒一起成長

共享積極,共同進步

朋友,你好。不知道你有沒有關注到昨天發生在上海的一個暴力事件,兩個孩子在那場突如其來的暴力事件中失去了生命。當我看到這樣一個新聞時,真的很震驚!

我是一位父親,更能深深體會到在這場悲劇中受害家庭所承受的悲痛。

我一直在想我可以做些什麼?發聲譴責那個把刀伸向孩子的惡魔,想告訴孩子們要怎樣保護自己,還想幫助因為這件事心理受到衝擊的其他孩子做心理建設……

這一天,我也看到很多網上關於這件事的報道,下面這篇文章《如何和孩子談論“上海砍人事件”》中,有很多觀點也是我想表達的,所以,轉發給大家,給每個孩子和愛孩子的父母。

願天堂沒有惡人,孩子,一路走好。

如何和孩子談論“上海砍人事件”?

作為領先的國際素質教育平臺,少年商學院通過世界名校通識課幫助6-15歲孩子發現興趣並樹立目標。

昨天中午發生在上海的小學生被砍事件牽動著每個人的心。兩位無辜少年已經死亡。這讓人異常悲憤和難過。

如何和孩子谈论“上海砍人事件”?

下圖是其中一個已經去世的男孩的媽媽的朋友圈,悲痛與無助是肯定的,從昨天到現在,她內心究竟經歷了什麼,難以想象。

如何和孩子谈论“上海砍人事件”?

每每面對類此惡性事件,作為父母的我們,另一種心情也是極其複雜的——從江蘇常熟員工宿舍縱火事件、到深圳西鄉沃爾瑪砍人事件,再到江歌案,以及臺灣4歲女童被當街砍頭事件,如果孩子好奇地問起來,我們要不要,以及應該如何和Ta談論這些事?如果方法方式不得體,可能會對其心理健康引起一定的影響,嚴重者可能導致人格缺陷。今天學院君就和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告訴孩子也有光照不到的地方

今天的孩子需要知道世界上每天都有喜怒哀樂的事情,並且我們不僅僅是旁觀者。再說,資訊發達的今天,我們也不可能讓孩子與這些新聞絕緣。與其讓孩子自己瞭解真相,甚至對社會心生恐懼,不如我們做家長的主動出擊,主動和孩子聊新聞,讓孩子學會思考並保護自己,而不是自我封閉。

如何和孩子谈论“上海砍人事件”?

那麼,該如何把握分寸,才能避免社會新聞的模仿效應,既提醒孩子保護自己,又免讓孩子心生過大的恐懼?臺灣心理學家莫茲婷老師在接受《親子天下》採訪時,曾建議:

首先,家長不慌,孩子才不怕。不要揣測孩子之前聽到什麼,只要做好心理準備,從容地關心孩子對事件的瞭解。比如,“你知道有位大姐姐為了保護自己的好朋友被壞人傷害了嗎?”以此破題。

其次,討論事實,不要傳達偏見。驚悚社會事件的爆發往往伴隨著醜化、標籤、偏見,如“社會藏著很多殺人魔”,這些以偏概全的想法,會讓低年級孩子對世界產生錯誤判斷,對人感到不安與不信任。更好的做法,是指對孩子傳遞客觀事實。

小學低年級時要明白

任何情緒都值得尊重和理解

誰都不喜歡負能量。但正是這種“不經意”,我們成為了自己討厭的那種人,或者在培養孩子這件事上口是心非、南轅北轍。我們應該理解有些事情不宜張揚的原因,但這卻不能成為讓孩子活在真空的藉口,孩子需要知道世界上每天都有喜怒哀樂的事情,並且我們不僅僅是旁觀者。

除了讓孩子從小知道有這些事情,還有就是從小培養孩子的同理心,丹麥在這個方面就做得不錯,他們從小學低年級開始,就主張給孩子情緒教育,生活中不止有快樂,而且還有悲傷、憤怒等情緒。

如何和孩子谈论“上海砍人事件”?

丹麥學校裡有一個全國性的同理心項目“Step by Step”——過程中,他們會看到帶有不同情緒表情的圖片,包括悲傷、恐懼、憤怒、沮喪和快樂,然後一起探討看到這些圖片時的感受,用盡可能具體的語言進行描繪,既要對別人的情緒進行敘述,也要說出自己的所思所想。

不過,這個項目不會要求孩子們對圖片內容做出判斷或評價,而是專注識別,讓他們明白到,任何情緒都值得尊重和理解。

如何和孩子谈论“上海砍人事件”?

當孩子對情緒有感性認識後,就可以更進一步。在一個名為“CAT-kit”的明星項目中,孩子們會通過不同的小道具,訓練自己判斷情緒的不同強度。

例如通過貼貼紙的方式,將面部表情和不同程度的形容詞對應起來。或是通過繪畫的方式,畫出自己所理解的各種情緒。這個項目,會讓孩子對情感更加敏銳,準確捕捉到別人的想法,同時,也能提升他們的表達能力。

幫助孩子應對以及走出創傷

伴隨創傷事件而產生的不安、困惑和恐懼的情緒,無論孩子們是否直接經歷過災難,災難在他們身上的表現都會更加明顯,尤其是創傷事件多次在媒體通過圖片影像等不斷傳播。

如何和孩子谈论“上海砍人事件”?

而與成年人相比,兒童和青少年更容易受到心理創傷,正確的支持和安慰也能讓他們恢復得更快。使用這些應對小貼士:你可以幫助你的孩子恢復情感平衡,恢復他們對世界的信任,從創傷中走出來。

最後我們也特別整理了美國國家精神衛生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NIMH)所給學校老師、家長們的建議。

首先,通過以下行為,來辨別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是否受事件影響,出現了心理創傷症狀:

5歲以下兒童可能:

顯示恐懼的跡象


緊貼父母或照顧者


哭泣,尖叫或嗚咽


無目的地移動或變得不動


回到孩提時常見的行為,如吸吮拇指或尿床

6至11歲的兒童可能:

失去對朋友,家人和有趣活動的興趣


做噩夢或其他睡眠問題


變得煩躁、憤怒或具有破壞性


與學校和家庭作業做對抗


抱怨身體問題


總是沒來由的擔憂


感到沮喪,情緒麻木,或對發生的事情感到內疚失望

年齡在12至17歲的青少年可能:

腦中回現事件,做惡夢或其他睡眠問題


逃避事件的提醒者


濫用藥物,酒精或菸草


具有分裂性,破壞性或變得無禮


抱怨身體問題


感覺孤獨,壓抑或抑鬱


失去對興趣愛好的興趣


有自殺的想法

以下則是讓孩子從創傷中恢復的一些方法與建議:

如何和孩子谈论“上海砍人事件”?

1、儘量減少媒體曝光

經歷過創傷性事件的兒童往往會因為無情的媒體報道而進一步造成創傷。過度暴露於令人不安的事件的圖像(例如反覆觀看社交媒體或新聞網站上的視頻)甚至會對未直接受此事件影響的兒童或青少年造成創傷性壓力。

限制你的孩子看媒體所報道的創傷事件。 不要讓孩子在睡覺前觀看新聞或查看社交媒體,並由家長來控制電視、電腦和平板電腦的使用,以防止孩子反覆觀看令人不安的鏡頭。

如果要看有關創傷性事件的新聞報道,一定要陪著孩子。你可以在你觀看時讓你的孩子感到放心,並幫助孩子正確理解信息。避免將你的孩子暴露在圖形圖像和視頻中, 閱讀報紙對於兒童或青少年來說通常較少受到傷害。

2、多多鼓勵你的孩子

如何和孩子谈论“上海砍人事件”?

你不能強迫你的孩子從創傷性壓力中恢復過來,但是你可以在治療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只需花時間在一起並且面對面地交談,免於電視、遊戲等其他因素干擾。盡最大努力創造一個讓你的孩子感到安全的環境,以表達他們的感受並提出問題。

為你的孩子提供討論的機會,討論他們所經歷的或他們在媒體上看到的內容。鼓勵他們提出問題並表達他們的擔憂,但不要強迫他們說話。

承認並理解你的孩子的擔憂。創傷事件可能會引發你孩子無關的恐懼和問題。對你的孩子的安慰來自於你的理解和接受,所以即使他們看起來與你無關,也要承認他們的恐懼。

讓孩子放下戒備。這件事不是他們的錯,你愛他們,如果他們感到沮喪,憤怒或害怕是可以的。

不要強迫你的孩子說話。有些孩子可能很難談論創傷性的經歷。一個年輕的孩子可能會覺得繪製一張描述他們感受的圖片比說出來更容易。然後你可以和你的孩子談談他們畫的是什麼。

說實話。雖然你應該根據孩子的年齡來調整你分享的信息,但一定要坦白地說,這很重要。如果有些事情是錯的,不要告訴他們沒有什麼是錯的。

和你的孩子做一些“正常”的事情,這些事情與創傷事件無關。鼓勵你的孩子尋找朋友,追求他們在創傷事件之前享受的遊戲、體育和業餘愛好。走出家門,外出去公園或海灘,享受遊戲之夜,或一起看有趣或令人振奮的電影。

3、鼓勵體育活動

如何和孩子谈论“上海砍人事件”?

體育運動可以消耗孩子身上的腎上腺素,釋放讓情緒感到愉悅的內啡肽,並幫助孩子在夜間更好地入睡。

找到你的孩子喜歡的運動。諸如籃球,足球,跑步,武術或游泳等需要應用手臂和腿部的活動可以幫助喚醒你的孩子的神經系統,使其免受經常出現創傷性體驗的“卡住”感覺。

跟你的孩子一起運動,遊戲或其他身體活動。如果他們看起來很難從沙發上下來,那麼聽一些他們最喜歡的音樂並一起跳舞。一旦孩子動起來,他們會開始感覺更有活力。

鼓勵你的孩子出去和朋友或寵物一起玩,釋放自己。

安排一個家庭活動,如遠足步道,去游泳池或公園。

4、重建信任和安全感

如何和孩子谈论“上海砍人事件”?

創傷可以改變孩子看待世界的方式,他們會覺得世界變得更加危險和可怕。你的孩子可能會變得更難相信他們的環境和其他人。你可以通過重建孩子的安全感來提供幫助。

培養習慣。為孩子的生活建立一個可預測的結構和時間表,有助於讓孩子的世界再次變得更加穩定。儘量保持定時吃飯,做家庭作業和家庭活動。

儘量減少家中的壓力。儘量確保你的孩子有足夠的空間和時間來休息、玩耍和娛樂。

管理自己的壓力。你越 冷靜、輕鬆和專注,你就越能幫助你的孩子。

說出未來並制定計劃。 這可以幫助抵消受創傷的兒童之間的共鳴,即覺得未來可怕,黯淡和不可預測。

遵守你的承諾。你可以通過值得信賴的活動來幫助重建孩子的信任,保持一致並貫徹你說你要做的事情。

如果你不知道問題的答案,不要害怕承認它。不要通過製造不安來危害孩子對你的信任。

即使創傷事件發生得很遠,他們也可能擔心自己的安全。讓你的孩子感到安心,並讓他們正確理解事件。

如何和孩子谈论“上海砍人事件”?

逝者安息。再一次為被害的兩位孩子表示悼念。天堂裡沒有傷害。也希望孩子的父母和親人們多多保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