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業如何由「大」變「強」

中國製造曾經以成本低廉、價格便宜暢銷全球,但是近年來,由於土地和人力成本不斷上升、缺乏自主創新意識 、資本脫實向虛,中國製造的競爭優勢正在被逐漸侵蝕,如今,發達國家製造業開始迴歸,發展中國家製造業也在奮起直追,我國製造業轉型急需突破哪些障礙?

1 企業要勇於絕地求生

張燕生在《中國經濟大講堂》演講時說:“科技創新、制度創新和文化創新形成一個內升的動力,對中國企業製造業的轉型是至關重要的。”

以“美的”為例子。“美的”是生產家電的企業,在2011年開工率不到50%,小家電產品大量積壓。之後,響應國家號召,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核心業務砍一半,把十九萬員工減少到十萬,把有限目標、有限領域做大做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需要的需求痛點。從數據來看,2011年,一個人的產出67萬,2016年上升到134萬,效率大幅度提高,現在它併購了德國最好的工業機器人公司庫卡。

2 發掘混合所有制潛力

張燕生指出,中國製造業做大做強做好,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改善市場環境,其中,最重要的驅動力就是創新。“創新最大的內升增長的驅動力是什麼?我自己的看法就是有一個作用,一個好的混合所有制的結構,我們製造業民營企業佔比61.2%,國有企業的佔比27.8%,外商投資企業的佔比11%,因此可以看到在製造業領域,它是民營、國有、外企都在一個市場競爭中,用效率來取得勝利。”張燕生強調,下一步製造業要做大做強做好,這方面的改革還需要有更大的努力。

3 提升國際競爭力

張燕生認為,我們要努力去提升國際競爭力,努力輕裝上陣,跑起來、快起來、好起來。一個更加開放的投資環境能夠提高我們整體的效率,但可能有的時候會引發惡性競爭,兩個企業惡性競爭應該辯證地看待,不好的地方是惡性競爭經常會有違反商業道德的情況,但是好的地方是往往殘酷競爭的領域,往往產生世界最優秀的企業。

4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張燕生在演講時強調,財產權保護、知識產權保護以及我們老百姓的基本的權力保護,都是下一步我們改革開放進一步推進的重點。“也就是我們四中全會講的‘法無授權不可為,法無禁止皆可為,法定責任必須為’,法的責任很大程度為我們創造一個更好的財產權、知識產權和老百姓基本權利的保護,下一步目標就是要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社會的全面進步和經濟的全面繁榮,要做到這一點,我們的知識產權保護是至關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