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中國古代商業不發達,但這些話卻仿佛是預言一樣

都說中國古代商業不發達,但這些話卻彷彿是預言一樣

條件合理就可以合作,芝麻蒜皮的小利就不要爭了。合作的基礎是雙方都能獲利,如果把肉全吃了連口湯都不想給對方喝,那合作遲早會破裂。

都說中國古代商業不發達,但這些話卻彷彿是預言一樣

不走路就不會到達目的地,不做事就不會獲得成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如果不付諸實施,就無法知道是否可行,也無法獲得成功。

都說中國古代商業不發達,但這些話卻彷彿是預言一樣

在俗世想要辦成事,就得用凡人都喜愛的錢財。雖然有空手套白狼、借雞生蛋的案例,但更多時候,要做成一件事還是得靠錢砸。

都說中國古代商業不發達,但這些話卻彷彿是預言一樣

沒有漁夫帶路,怎麼能看到深海的波濤?專業的事情得找專業的人來做,人力就是最重要的資源,得用好。

都說中國古代商業不發達,但這些話卻彷彿是預言一樣

可以送匹馬做人情,但賣一支針也要收錢。這是一個原則問題,咋看好像有點死板,但做生意有做生意的規矩。

都說中國古代商業不發達,但這些話卻彷彿是預言一樣

牡丹花漂亮但只能光看,棗花小但能結很多棗子吃。這就是務實,能實際獲利才是重點。

都說中國古代商業不發達,但這些話卻彷彿是預言一樣

人能力強不如產品質量好,價格高不如口碑好。這社會不乏善於炒作的人,營銷公關做得槓槓的,為了樹立高端品牌的形象,產品還賣得賊貴。但產品賣出去後就出事了,消費者紛紛投訴,惡評如潮,最後砸了自己的招牌。說到底,產品好才是王道。

都說中國古代商業不發達,但這些話卻彷彿是預言一樣

太會砍價沒人願意再做你的生意,太會坑人沒人再回頭買你的東西。不管買東西還是賣東西,得厚道。

都說中國古代商業不發達,但這些話卻彷彿是預言一樣

已經賺錢很久的行業不要再擠進去做,大家都在搶著做的事情不要再跟上去做。久賺錢的行業、大家搶著做的事情,很容易出現供過於求、惡性競爭,到時本錢都難賺回來。

都說中國古代商業不發達,但這些話卻彷彿是預言一樣

小生意也能賺大錢,各行各業都有能幹的人。做不起眼的小生意,因為契合市場的需求賺到了大錢,這樣的牛人實在很多。

都說中國古代商業不發達,但這些話卻彷彿是預言一樣

不會笑口迎客就不要開店做生意,關門大吉了就別怪老天爺整你。可能有人反感“顧客就是上帝”這句話,但誰都不會花錢買氣受。

都說中國古代商業不發達,但這些話卻彷彿是預言一樣

本錢少利潤低也好過空坐著,屋簷滴下的水接久了也有不少。說這話的人如果活到現在,很可能得諾貝爾經濟學獎,說得太精闢了。現在市場上各行各業基本上是產能過剩,薄利多銷已成為常態。個體幾毛錢,體量大了就可以是幾億元。

都說中國古代商業不發達,但這些話卻彷彿是預言一樣

順著風吹火,就不用花費多大力氣。前兩年流行一句話“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這話聽多了有些審美疲勞,但大佬們的確都是順應了時代的發展起家。

都說中國古代商業不發達,但這些話卻彷彿是預言一樣

一年中最關鍵的時間是春天,一天中最關鍵的時間是在黎明;一個家庭最寶貴的東西是和睦,一個人要成功最重要的東西是勤奮。在這世界上,很少有一個民族能像中華民族這樣勤奮、能吃苦,只要是在和平年代,中國人總能創造經濟奇蹟的根本原因就在這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