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存银行20万下午剩35元,银行是否应承担全责?

演尽了世间所有的繁华


谢谢邀请,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储户的款项被第三人转出的责任承担问题,首先明确的告诉读者,本案当中最终判令银行承担责任,但是并不代表所有的案件可以通用,因为还需要结合具体的案情来分析才是。

先看下基本事实

李先生在某银行办了张银行卡,早上刚存进卡里20万元,下午就被人通过网银转走19.9万多。李先生将银行告上法院。

而某银行声称,他们有李先生在网银新用户注册示例截屏,能证明李先生已就此卡办理了网银业务;是李先生未妥善保管银行卡信息及密码,他的损失不应由银行承担。

对此,李先生认为,目前电子银行提供的交易功能中的网银转账功能,需在柜台签署相关协议开通。银行在他没有前往柜台办理相关手续的情况下,开通网银转账功能,使自己银行卡存款被盗刷,银行应担全责。

其实这里最关键的事实就是所有的款项系通过网银转出,但是李先生并未通过柜台签署开通协议的情况下,网银即被开通!这也是为何二审法院最后判令银行承担全部责任的根本原因!

法院的观点:

南宁市青秀区法院一审认为:识别网络转账的真伪,是金融部门为保障储蓄存款安全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因此在网上银行转账交易中,产生的风险应当由银行承担。李先生也存在未妥善保管银行卡信息及密码的情形,据此,青秀区法院一审判决,由银行赔偿李先生20%的损失。李先生不服,上诉到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

南宁市中级法院认为:按照规定,储户开通个人网银转账汇款功能,须到银行网点柜面办理相关手续。

该案中,银行在李先生未到柜面开通个人网银转账汇款功能的情况下,擅自通过其他途径为李先生开通此项功能,导致李先生名下存款被他人转走,银行存在重大过错,应对李先生存款损失承担全部责任。二审法院终审判决,某银行赔偿李先生存款损失199965元。

个人观点:

首先对于二审法院的判决,个人表示赞成。通过案件表述基本可以知晓款项系通过网银转账支出,那么在李先生未签署开通协议未到柜台办理网银业务的情况下,银行单方面未经过李先生的允许开通网银功能,导致李先生的存款被他人转移的事实,存在不可推卸的责任。

这也说明该银行的办理业务过程中存在不规范的行为,开通网银虽然方便快捷,但是考虑到当下网络的安全性问题,有些储户选择不开通也是情有可原的事情,银行即使需要为客户开通网银功能也应当事先说明并征得用户的同意才可为之,显然本案中的银行并未经过李先生的允许。

所以既然是银行单方面开通的网银造成的风险,那么自然对于李先生的损失银行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你同意吗?


麋鹿说法


楼主的问题有两个关键的地方,一个是当事人并没有通过柜面申请网银业务,这在法院审查过程中可以通过技术途径保存证据,那么,银行擅自通过其他途径为当事人开通网银转账功能导致损失,这是明显过错,已经构成操作程序上的违规,导致当事人资金陷于不安全的境地。

二个是当事人开通了短信提醒功能,这就有助于当事人及时了解资金变化,从而快速应对,避免因后知后觉造成证据保存困难。

目前,大多数的克隆卡、盗刷、网上转账都是基于持卡人的粗心大意。比如,随意把卡片交给他人使用,并告知密码;在不安全的网络环境下上网;在手机网银使用过程中,误入诱惑性微信、短信陷阱造成手机中毒;以及在陌生环境使用POS机,这些机具可能带有克隆功能。

目前,随着国内越来越多的金融消费时基于牺牲个人隐私来获得便利性,因此,如果保护个人信息、银行卡信息不受侵害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根据银联江苏提供的防范守则,主要有:

1、小心身边的“毒码”。不扫来源不明的二维码,防止手机中毒,防止被病毒暗中窃取你的手机短信中的验证码。

2、官方渠道下载APP。不要随意Root手机,一定要从正规渠道下载含有支付功能的手机APP,防止“李鬼”窃取你的账户信息。另外,最好在手机上安装安全软件,定期升级并检测手机系统安全。

3、谨慎连接公共免费WiFi。避免在公共WiFi环境下使用手机进行支付,不法分子往往会设置免费WIFI陷阱窃取你手机里的通讯录、短信、微信、支付等收发的信息。如果必须通过网络支付,建议使用手机4G网络进行支付,可以减少不法分子窃取支付信息的风险。

4、谨防钓鱼网站泄露个人信息。确认支付类网站开头是“https://”,不点击短信中的链接,不在不明网站填写银行卡卡号、有效期、安全码、短信验证码等信息。

5、正规渠道申请银行卡。不通过“办卡中介”申办信用卡,谨防“黑中介”留存您的个人信息,防止被犯罪分子利用您的身份信息办卡。

6、先解绑银行卡,后再删除APP。2017年移动支付安全大调查分析报告中显示,删除手机应用APP时不解除银行卡绑定,这个占比高达49%。近一半的持卡人忽略的这个细节,增加了个人支付账户被盗用的威胁。

7、APP上只绑小额账户。使用移动支付时,最好绑定一张小额的银行卡,减少账户内资金的风险损失。一旦发生风险,要及时向银行挂失。如果发生了有疑似的可疑交易,可以向银行去申报,银行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去帮助持卡人减少损失。

8、不设简单支付密码。设置移动支付账户密码时,不要用自己的生日或过于简单的密码,在具备条件的手机中,在APP内开启指纹等生物识别功能;开通配有风险赔付机制的免密码支付功能。


财经无忌


首席投资官评论员门宁:

李先生的遭遇虽然是个例,但李先生的遭遇是大家最害怕的事情,即在银行的钱莫名其妙消失。

李先生未通过银行柜台申请网银业务,但银行仍然通过其他方式给李先生开通了网银,结果使李先生刚存的20万被人转走了19.9万元。银行明显有过错,因此判银行赔偿损失并没有问题,我甚至认为应该严查银行是不是有人参与其中,如果有要承担刑事责任。

银行为什么要擅自开通网银呢?并不是为了通过网银转走大家的钱,而是因为银行想要通过网银增加用户对其卡的依赖性,让客户为银行创造更多的收益。笔者有很多朋友在银行工作,他们经常找笔者开网银、关注公众号、注册APP软件等,都是他们的任务罢了。

不过李先生办卡的银行,没有经过客户同意就给他开通了网银,这暴露出这家银行的管理非常不规范,即使银行的人没有动客户资产的意图,也给不法分子留下空子,这也是李先生遭受损失的原因。所以大家在银行办理业务时千万不要认为各种签字很麻烦,规范的流程才是大家资产安全的保证。

最后提醒一下,不要在不熟悉的网站、陌生的WiFi环境中使用网银,也不要跟陌生人透露银行卡信息,在ATM机取款时注意观察是否被人安装了摄像头、复制卡的工具,同时谨防电信诈骗,毕竟挣钱辛苦,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资金安全。


首席投资官


早上存的钱,下午被转走,到底是谁搞的鬼?

据了解,李先生在某银行办了张银行卡,早上刚存进卡里20万元,下午就被人通过网银转走19.9万多元,余额只剩35元。银行卡在手,钱却不翼而飞,为此,李先生将银行告上法庭。

而银行有自己的说法,他们说自己有李先生在网银新用户注册示例截屏,这可以证明李先生确实为银行卡办理了网银业务。

但是,银行的网银转账功能,需要在柜台签署相关协议才能开通,而银行在他并未办理相关手续的情况下就私自为自己开通,这才导致自己银行卡存款被盗刷。

其实这里面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银行在未经过客户允许的情况下,私自开通了网上银行转账等功能。

在目前银行越来越受到移动支付的冲击,所以银行目前也是尽量迎合客户的需求,帮客户开通网银,这样可以使用户多使用自己的产品,让银行赚取更多的利润,然后得到更多的分成。

而如果不办理网银,银行就只是一个存钱取钱的地方,银行也就没法赚钱,这也是目前银行拼命投资资源和财力进行改进网银的原因。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去银行办卡,银行工作人员基本都会提示你,要不要开通,很多人自己不明白就说不开了,但是银行工作人员大多数会给你偷偷的开通,因为这对于工作人员来说甚至已经成了他们的考核指标,所以你会经常看到,哪怕你一点都不懂一些功能,不打算开通,工作人员还是会喋喋不休的给你解释帮你操作。

最终,法院一审是判银行担责两成,在李先生上诉后,二审判银行全责,赔偿李先生全部损失。


小拉车


李先生在某银行办了张银行卡,早上刚存进卡里20万元,下午就被人通过网银转走19.9万多元,余额只剩35元。银行卡在手,钱却不翼而飞,为此,李先生将银行告上法庭。

银行被判负全责

对此,银行有自己的说法,他们说自己有李先生在网银新用户注册示例截屏,这可以证明李先生确实为银行卡办理了网银业务。

但是,银行的网银转账功能,需要在柜台签署相关协议才能开通,而银行在他并未办理相关手续的情况下就私自为自己开通,这才导致自己银行卡存款被盗刷,银行应当负全部责任!

最后法院一审是判银行担责两成,在李先生上诉后,二审判银行全责,赔偿李先生全部损失。

银行为何私自开网银?

由于目前银行越来越受到移动支付的冲击,所以银行目前也是尽量迎合客户的需求,帮客户开通网银,这样可以使用户多使用自己的产品,让银行赚取更多的利润,然后得到更多的分成。

而如果不办理网银,银行就只是一个存钱取钱的地方,银行也就没法赚钱,这也是目前银行拼命投资资源和财力进行改进网银的原因。

同时网上银行开通率,已经成为各个银行网点的重点考核指标,银行网点有非常大的压力,所以会经常主动提醒客户开网银,这样子办理业务更加方便。

这事也有可能是银行内外勾结,转移客户的钱。当然事情本质还是银行不遵守业务流程,管理不善,才会给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金十君的几点建议

第一,如果存款多可以分开几家银行存放,或者投资理财。最好不要只放在一家银行,这样风险是最大的,一旦有损失,就是全部损失。一般来说一家银行存钱不要超过五十万,因为现在国家允许银行倒闭,一旦银行倒闭赔款最多五十万。

第二,如果钱近几年都不急用,那么最好是直接定期存款个几年或者办理存折,保存好存款单存折。不会用到的钱不要存银行卡,银行卡只适合小额度的存款或者会急用的钱的周转。

第三,要确认银行和你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开户时要问清楚一些你不懂的条款。比如说题目说道的网银,如果你不会用的,就不要开。

号称“金饭碗”银行业为何不断涌现离职潮?2018年全国企业退休工资究竟能上调几何?关注“金十数据”,我们给您提供更专业的解读!

金十数据


嗨!我是大熊。。。这事发生在2015年12月3日有一段时间了,李先生是通过某银行官网申请的,办了一张借记卡,并保留了手机号。接着上午就存了20万进如该账户。

当天下午本来想去银行转账的,结果被告知银行卡内余额比不足。。

这就奇怪了,吓了李先生一大跳,刚存进去的钱怎么就不翼而飞了呢?

当天就差交易记录结果发现13时43分,自己的这张银行卡通过网银转出了199950,手续费15元,卡里只有35元余额了。

明明自己根本没有开通网银,现在怎么会被搬空了呢?

后来查明发现,2015年12月4日13时37分,有人用李先生的银行卡账号开通了两个人网银及手机电子渠道,并于当天13时43分,通过个人网银将李先生银行卡内存款199950元汇到户名为胡某的银行账户。

对此,李先生认为,目前电子银行提供的交易功能中的网银转账功能,需在柜台签署相关协议开通。银行在他没有前往柜台办理相关手续的情况下,开通网银转账功能,使自己银行卡存款被盗刷,银行应担全责。

随后把银行告上法庭,一审判银行但二成责任。

南宁市青秀区法院一审认为,识别网络转账的真伪,是金融部门为保障储蓄存款安全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因此在网上银行转账交易中,产生的风险应当由银行承担。李先生也存在未妥善保管银行卡信息及密码的情形,据此,青秀区法院一审判决,由银行赔偿李先生20%的损失。

李先生不服二审南宁中院改判负全责

南宁市中级法院认为,银行作为金融机构,有保障储户银行卡内资金安全及交易安全的义务。李先生银行卡内的存款是通过个人网银转走的。

按照规定,储户开通个人网银转账汇款功能,须到银行网点柜面办理相关手续。

该案中,银行在李先生未到柜面开通个人网银转账汇款功能的情况下,擅自通过其他途径为李先生开通此项功能,导致李先生名下存款被他人转走,银行存在重大过错,应对李先生存款损失承担全部责任。二审法院终审判决,某银行赔偿李先生存款损失199965元。

这几招一定要记牢!

我是大熊--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大熊叨叨叨


1、就我目前个人所经历过的银行来说,上述事件发生的概率基本为0,因为即使银行后台给你操作直接开通网银的话,系统也会自动给你发送短信通知,这个就比如你在ATM机上输入错误的密码,银行后台也会立马发送短信提示。当然因为我所经历的的都是国有大型银行,可能相对系统相对较完善,小银行也许存在不会发送短信通知的情况。

2、银行为什么会擅自给李先生开网银呢?如果不是恶意勾结的话(恶意勾结的概率太低了,很多银行开通网银需要主管授权,一个人想自己偷偷开客户的网银转账的话有几率,但是要再说服一个主管,概率比较低);因此最大的可能就是指标率,不知道从几何时,各个银行的总行就老是会下发各种数据指标任务,比如网银、手机银行、贵金属账户、代扣等等,这也是现在为什么很多银行网点会举办各种活动来促进指标率的完成,比如客户开通手机银行并转账或者缴费一笔会送礼物,都是任务逼迫,毕竟完成任何可以获得奖金,完不成会被扣罚绩效;因此本案中银行私自为李先生开通的网银的更主要原因应该是为了完成任何指标;

3、对于这起事件,银行肯定必须付全部责任,因为即使李先生的银行账号密码被骗子所知,但是没有开通网银转账,骗子也无法将李先生的钱转走,说到这里就多说一句,现在社会诈骗太多,很多人害怕被骗,其实有很简单一个方法可以保证你们的资金安全,当然安全带来的后果就是麻烦:你可以开立两张卡,其中一张网银、手机银行、网上支付等等各种功能全部关闭,这种卡只能到柜台办理业务,再把你主要的资金存入这张卡,这样骗子就是有你的密码账号都转不了你的钱;然后再办一张平时用的卡,开通各种功能,留几千元现金在里面,方便平时使用,这样即使被诈骗了,损失也不大。

好了,希望以上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晚安!这题答完又是夜里12点了(⊙o⊙)…希望看到的朋友多多点赞。


鲤行者


这是一个银行违规操作带来恶性影响的典型案例了,事件发生的比较早,2015年发生的事,前后经过2次判决,最终当地中院判银行全责。原因在于,李先生本人并没有亲自去前台办理过电子银行渠道的加办业务,但是事实上李先生的这个账户却开通了网上银行服务,并通过网银被盗走了19.9万元

因为案例描述的不是很清楚,造成这种情况的有两种可能性:

1.银行在客户开卡时就帮李先生开通了网上银行,却未告知客户,客户办理业务中只签了字,却不知道签了什么字。

这种情况实际上是比较多见的,也有很多人遭遇过,有些柜员迫于支行的业绩考核压力,在客户开户时,将电子银行开办的协议直接让客户签字,但是却没有口头告知,这是一种违规行为,但是不易被发现,即便发现了很多客户也不以为然,开通就开通了,反正也不收什么费用。

2.别用冒用李先生的身份开通了网上银行服务,如果是这种情况,这就属于银行员工的严重失职了,开通网上银行必须本人携带身份证原件到场,经核实无误后签字确认。银行对电子渠道加办卡的是非常严格的,就是为了客户的资金安全,如果出现冒用身份开通,那就是明显的未能识别客户身份了,属于严重违规。

网上银行的开通,可以轻易的转走客户资金,因此网银、手机银行的密码一定妥善保管,定期更换,保证安全。

如果在业务开通方便有严重违规行为,这一点银行肯定是负全责的,这一点法院的判决也是令人信服的,银行也没什么可辩解的。

如果是银行方便合规办理了网上银行,那结果就大相径庭了,可能就成会维持一审的判决,银行承担少部分责任,主要责任是客户承担,因为客户没有妥善保管自己的密码安全。

在此提醒各位用户,在银行办理业务签字,一定自己复核一遍签字的协议内容,因为不是每个人都尽职尽责,可能一个小疏忽就导致一个大错误,自己首先对自己负责,不要拿起笔就一顿猛签。


不立而立


看法院判决,银行是背着客户擅自开了网银,呵呵,这银行的风控也是醉了,承担全责也是应该——开网银的经办,罚款,开除等处罚,一个也不会少!


银行为什么擅自开网银?

原因和银行网点导流客户去ATM机一样,追求高度信息化惹得祸。

网上银行开通率,是网点的重点考核指标,银行网点有非常大的压力。所以经常主动提醒客户开网银,办理业务更加方便。

技术进步,竞争激烈,利润下滑,逼的银行不得不将线下业务向线上转移,也是大势所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所有银行都这么推。

不过,题中这家银行是走火入魔,风控出了极大问题,没有经过客户允许擅自开了网银,导致客户损失——会不会下一步就擅自转走客户的钱。


这事也有可能是银行内外勾结,转移客户的钱,事情也屡见不鲜,核心是银行不遵守业务流程,管理不善,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没啥可狡辩的,法院判了,银行就主动承担责任吧!

这也提醒我们,保护你自己的资金安全,常看看账号。


财富精算师


网银功能强大,从基本的转账汇款到购买理财产品、办理银证转账、开通贵金属交易无所不包。

但我们在利用其便捷的同时,也不得不注意安全问题。

在这个案例里,客户上午在银行开好账户存好20W,下午就被网银转走,基本属于极端的银行管理出现漏洞才会发生的问题。

开立一个网银的过程,银行也是设置了重重风险把控环节的。

一、必须是本人亲自办理

如果你要替你爸爸妈妈、女儿女婿、三叔四婶去银行办个网银,那么不好意思,全国的银行哪儿哪儿都办不了。

这个案例里,当事人的确是亲自到场办理的开户(虽然,估计没有要求办理网银)。因此,在本人办理这一条是符合要求的。

二、需要当面签署网银开立协议

按照银行规定,办理网银需要签署网银开立协议,其中有银行与客户的权利义务约定。

如果在当事人不需要开立网银的情况下,银行人员擅自为其开立网银,不一定会给客户签署协议。

三、需要刷网银所属借记卡

在开立网银的操作过程中,需要刷网银所属借记卡,这也是为了规避随意为账户配置借记卡的风险。

该案例中,因为客户去银行办理了开卡,因此银行工作人员完全可以接触到客户的借记卡。

四、需要输入借记卡密码

银行为了验证是客户本人办理网银的真实意愿,在开立网银过程中,要求客户输入密码进行验证(我们一般认为,密码只有户主知晓),该步骤也是为了保护网银申请者的利益。

此案例中,客户估计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输入了借记卡密码

因此,特别提醒,客户办理存款是不需要输入密码的,如果银行工作人员要求客户输入密码,就应该引起警惕。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