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住鄉愁—寫在洪洞縣古村韓家莊村志刊行前(5)-作者:張玉桐

堯舜遺風猶存

這方土地是舜耕歷山、堯王訪賢故事發 生地。歷史上一直受仁義之風的薰陶,韓家莊村子的雛形是;濟民堡,仁風堡;信念堡。 從這三個堡子名稱就可看出這裡民風淳樸。 一方土地養一方人,仁義之風在這裡的先民 中一代一代傳承,忠、孝、仁、義是他們成 家立業為人處事的根本,善行義舉事事件件 都被村民推崇弘揚。本村有很多青少年才俊, 立志寒窗苦讀,肩負父母囑託家鄉期望,懷 揣追求夢想走出小山村,努力打拼奮發創業, 為報效父母報效家鄉,報效祖國做出了應有 貢獻。村民當中善行義舉故事舉不勝舉。

1、通渡橋故事

大清嘉慶年間(1808 年),萬安劉丕公 義修通渡橋,韓家莊及周邊村民在橋西頭, 建青石碑亭面東立碑,碑的正面上書;

誥授資政大夫議敘鹽運史司鹽運使加三 級界封劉公功德碑

碑亭上有一副楹 聯;‘渡人載物不言 利,歌功頌德俱計年。’碑亭古碑已安立橋 頭 200 多年,接受路人感恩敬仰。文革後期 萬安一位下鄉幹部,不知何因竟命人把這精 美的石雕碑亭拆除了,功德碑流失,跟著橋 欄上的條石盡數被偷,橋面損壞,引橋邊牆 坍塌,間有人車掉下十分危險。

2005 年由張玉桐牽頭主持,從青龍山拉來青 石重修引橋、邊牆,硬化橋面,重立橋欄安 設排水,修橋當中與韓胡管,李天星,韓毛 娃議論;修橋容易,修復人心中的敬重敬畏更重要,遂決定重建碑亭尋找古碑,這一行 動得到全體村民支持響應。

消息傳到韓家莊在萬安兩個生林耳中, 李生林在萬安開醋坊,韓生林在萬安信用社 工作,兩個人利用各自關係網,在萬安村爭 先恐後查找古碑,原來碑亭被毀,古碑被拋 棄路邊,後又被人拉到萬安法庭門外,蓋在 排水溝上,再後萬安街面修繕路面硬化,古 碑又被東門外一戶人家收留家中。經多日查 尋韓生林先找到古碑,並墊付 500 元保管費 僱車親自護送回村。

碑亭新建古碑重立,這就是韓家莊人的 風範,對劉丕公的義舉和功德,二百年後依 然前事不忘,敬仰有加。

2、抗戰情深

這是一個國共兩兄弟,在抗日戰爭中結 下深情,並在長達幾十年艱難生活中不離不 棄,相互幫扶故事。國民黨軍隊 71 師軍醫韓 希迎韓家莊人,與曲亭韓略籍看護兵小趙, 在與日寇戰鬥中,冒著敵人的槍林彈雨,一 同出生入死搶救傷員,結下了生死之情。看 護兵每次探家從駐地沿呂梁山南下隰縣、蒲 縣,先到韓家莊韓希迎家居住,再由韓希迎 父親趕上牲口馱上糧食護送到韓略村,在最 困難的時候,照顧接濟看護兵父母家屬。在 兵荒馬亂最難熬過時候,韓家莊人對戰友對 弟兄給予了儘可能的幫扶。

後來國共分裂,看護兵趁探家之機,到 安澤縣參加了八路軍,轉戰太行,南下江浙。 全國解放後,看護兵被選送上海軍醫大學進 修,畢業後升為解放軍團級幹部。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他沒有忘記抗日 老戰友韓希迎及家人。從上個世紀 80 年代開始接濟恩人,每年從不多的工資中擠出 100 元錢,寄給早已解甲歸田回村務農的韓希迎。

改革開放後看護兵回家探親,還特意安排把 韓希迎老人請到他老家裡,徹夜暢敘生死之 交,感恩之情。

錢一直寄到 2001 年,韓希迎去世。其 孫子韓張平給趙爺爺去信,告知自己爺爺已 過世,不要再寄錢來,並代表全家對趙爺爺 多年的資助,表示感謝和深深的敬意。

3、德源希望小學

記住鄉愁—寫在洪洞縣古村韓家莊村志刊行前(5)-作者:張玉桐

德源希望小學

2010 年 11 月 28 日,新建韓家莊德源希 望小學竣工剪綵,慶典儀式正在隆重舉行。 校園內,彩旗招展,鑼鼓喧天,來賓鄉親, 高朋滿座。央視記者,各路媒體,紛紛前來 採訪報道韓家莊村這一前所未有過的盛事。 教學樓門前掛出由張洪順先生撰寫大紅喜聯; ‘百年老校承德開源換新顏,萬名學子沐光 競勝啟後人’。橫批;立德樹人。

正如喜聯所言,韓家莊學校是一個百年 老校,始建於辛亥革命後的 1912 年,由鄉紳 韓懷仁、李全福、張書禮資助,時名國民學 校。百年間,學校學制幾經變化,生源範圍 遍及河西,名校名師,重教重學,才學濟濟, 英才輩出。延至 2007 年,校舍遭遇火災損毀, 師生困於村民窯洞分散辦學,家長學生心急 如焚,何時才能進住新建校園,盼,盼,盼。

2010 年河南籍民營企業家蔡光勝先生,也是中國慈善總會德源分會會長,這位從農 村走出的企業老總決定,為回報社會每年拿 出部分收入,要在全國各省建一所德源希望 小學。經市縣鎮推薦,慈善部門篩選,德源 希望小學花落韓家莊,蔡先生投資 120 萬元 興建教學樓。為弘揚民族優秀文化,率先在 校內開設國學課程,撒播慈善立德樹人。

慶典儀式上,韓斌老先生代表全體村民, 發表了‘蔡光勝先生,韓家莊人永遠感謝您’ 的講演。蔡光勝先生,不圖名不圖利,不沾 親不帶故,急韓家莊所急,想韓家莊所想, 捐巨資建新校,大胸懷大善舉。

記住鄉愁—寫在洪洞縣古村韓家莊村志刊行前(5)-作者:張玉桐

北 大 教 授 勵 志 課

老校友韓紅旗也代表百年來從母校走出 的學子,和全社會關心母校建設有識之士送 來賀聯;‘師也友也、縱山南海北能不心繫 乃校,學乎問乎、雖男僮女生切莫虛度斯門’。 表達感激和期望之意。

吃水不忘打井人,上學不忘建校人。韓 家莊學校師生表示,要發楊德源精神,建一 流學校,辦一流學校,好好學習,刻苦鑽研, 考中學考大學,將來做企業家慈善家。不忘 父母,不忘故鄉,一定要用優異成績報答蔡 光勝先生的大恩大德。

碑文上說;人有善為,天必佑之。善有 善報,韓家莊人為蔡光勝先生祈福。蔡光勝 先生的公司企業,一定會欣欣向榮,蒸蒸日 上。蔡光勝先生的慈善事業,必將在韓家莊, 在山西,在全國發揚光大。

4、李康德捐款打井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孩 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1999 年 10月 15 日李康德老人給韓家莊村民寫來一封公

開信,各位鄉親;我李康德 16 歲離家抗日,62 年來一直在外從事革命和工作,對家鄉父 老和家鄉建設沒有出過力,對此我一直深感歉疚。現得知村裡缺水嚴重,急需打一口井, 這很有必要,我打算捐資四萬元,盡微薄之力, 也好了卻我多年想為鄉親們辦點事的心願。 為此,我有幾句話要對鄉親們交待。

一、解放後我一直是靠薪水生活,父母 子女需要贍養。近幾年子女相繼成人,生活 負擔減輕,才有了點積蓄。這錢本是人民給的, 應該給人民辦事。

二、打井之事應由村黨支部村委會去辦, 我將把錢直接寄給村黨支部。請鄉親們大力 支持和監督。

三、井若打不成,這筆錢就拿去修繕本 村學校。井若打成了,其產權完全歸全村所有, 人人有份。我李家所有親戚一律不得享有特 權。希望鄉親們同心同德,早日解決缺水問題。

老家的鄉親們,對這位遊子思念家鄉之 情和雪中送炭的善舉,給予積極肯定和高度 評價,並在《洪洞報》以‘一位隨營老八路的民 生情結’為題做了報道。整理:韓學斌,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