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的大哥,做了一件事,害得末代皇帝投靠日本人

一、蔣中正的大哥

蔣介石(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名中正,字介石。幼名瑞元、譜名周泰、學名志清。祖籍江蘇宜興,生於浙江奉化,是近代中國著名政治人物及軍事家,歷任黃埔軍校校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中華民國特級上將、中國國民黨總裁、三民主義青年團團長、第二次世界大戰同盟國中國戰區最高統帥、中華民國總統等職。

蔣介石的大哥,做了一件事,害得末代皇帝投靠日本人

馮玉祥、蔣介石和閻錫山三結義

蔣介石是中國近現代史上的一個關鍵人物,他的政治生涯對中國近現代史的進程產生過極為重要的影響。他一生有幾個拜把子的結拜兄弟,比如說民國外交部長黃郛、民國第一豪俠陳其美、家貲萬貫的張靜江和稱霸一方的張學良、馮玉祥、李宗仁等等。這些人當中,馮玉祥是比較特殊的一個。他倆的關係始予1927年的北伐。從最初相見恨晚、惺惺相惜而義結金蘭,到為了不同利益而相互傾軋,甚至是你死我活的兵戈相向,最終因政見不同而徹底決裂,蔣馮之間長達21年的複雜關係,堪稱中國現代社會變遷的一個縮影。


二、趕走溥儀留後患

馮玉祥(1882年11月6日—1948年9月1日),字煥章,原名基善,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參加灤州起義。1921年7月後任陝西督軍。1924年發動北京政變,推翻直係軍閥控制的北京政府,並將所部改稱為國民軍,任總司令兼第1軍軍長,電請孫中山北上主持大計。1926年在直奉聯軍進攻下通電辭職。1926年3月赴蘇聯考察,同年5月加入中國國民黨。9月17日在綏遠五原誓師,率領西北軍出潼關參加北伐戰爭。1930年3月與閻錫山組成討蔣聯軍,中原大戰失敗後隱居山西汾陽峪,後隱居泰山。1933年5月,在察哈爾組織民眾抗日同盟軍,任總司令。1935年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位極人臣。

蔣介石的大哥,做了一件事,害得末代皇帝投靠日本人

婉容和溥儀

就在他1924年發動北京政變時,廢止舊的《清室優待條件》,將溥儀驅逐出紫禁城。《條件》內容要求溥儀暫居紫禁城,而後遷居頤和園,誰知溥儀厚著臉皮一直不搬家,還倒賣國家文物。馮大帥為國為民把溥儀人等全部請出紫禁城,在當時是大快人心。之後溥儀帶著家眷匆匆離開了北京,舉目無親,環顧四下只能回到他父親載灃的府邸。溥儀是當過皇帝的人,不甘於就這樣平庸的過一輩子,他勾結日本人,希望藉助日本的勢力東山再起。在日本人的保護下,從馮玉祥的眼皮子地下逃到了天津日租界。民國二十年(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溥儀於同年十一月在日本駐屯軍司令官土肥原賢二的幫助下從天津潛赴旅順,不久到奉天。次年在日本的扶持下於長春建立偽滿洲國,成為了日本人的傀儡。


三、六十六歲命喪敖德薩

馮玉祥戎馬一生,由士兵升至一級上將,所部從一個混成旅發展成為一支擁有數十萬人的龐大軍隊。在其50餘年的軍事生涯中,以治軍嚴、善練兵著稱。在作戰指揮上強調知己知彼,速戰速決,以己之長擊敵之短,藉助夜暗和惡劣氣候,運用側後突襲戰術,出其不意地打擊敵人。人稱“布衣將軍”。民國亂世,馮玉祥走了十步棋,前九步就對了,所以一路順風順水,到最後一步棋走錯了,也沒有回頭路了。人生如棋,一著不慎滿盤皆輸。馮玉祥一生倒戈的次數有九次,依次為:一、灤州起義倒清朝;二、護國運動倒袁世凱;三、武穴停兵倒段祺瑞;四、北京政變倒吳佩孚;五、反奉戰爭倒張作霖;六、五原誓師倒北洋;七、國共分裂倒共;八、中原大戰倒蔣介石;九、國共內戰倒蔣介石。原本就要功成身退的時候,卻走錯一步棋。

蔣介石的大哥,做了一件事,害得末代皇帝投靠日本人

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1948年7月31日,應西柏坡人士邀請參加協商會議籌備工作,在蘇聯駐美大使潘友新的幫助下,自美國回國乘“勝利”輪途經黑海在向敖德薩港。因輪船失火與女兒馮曉達一起遇難,享年66歲。裝殮馮玉祥屍體的靈柩後空運到莫斯科,按照元帥遺孀的願意,屍體已被火化。死者的幾名家眷、蘇軍和社會代表參加了葬禮,死者享受到了陣亡軍人的待遇。 馮玉祥的骨灰盒於1948年11月回到祖國。


圖文整理於網絡,若涉及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