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5點你家爸爸是否滿足?是否是一個好爸爸?

記得有一次,我參加了一次親子講座,主持人讓現場所有父母回憶自己小時候跟父親互動中一件最觸動他們的事情,然後再投票選出最有同感的5件事。

其實,這種模式也適合用在現在我們這些父母和孩子身上,因為若干年後,你的孩子也是這樣回憶你們的。你們每天對孩子做的所有事情,在遙遠的歲月後,就會聚集成某一兩件讓他們難以忘懷的記憶,那便是你們在孩子心中的形象。

人性都是相似的,或許作為爸爸的你們,能從中找到參考價值,這是一份有關如何當好爸爸的一份清單。

這5點你家爸爸是否滿足?是否是一個好爸爸?

▲榜樣:爸爸有力量

一位剃著光頭、衣著有些朋克、家有5歲兒子的爸爸,他這樣回憶自己的父親,說到最後,我明顯看到他的眼圈泛紅:

那一年他差不多6歲,他的爺爺從老家出來,給他帶了一把木製的玩具槍。颱風打了幾天,一天終於停雨了,父親帶著他外出,小男孩當然不會忘記帶上玩具槍。走到家裡附近的廣場,一位長得粗壯的黑衣小男孩衝過來,伸手就要搶他的玩具槍。黑衣小男孩身後跟著一位長得像大猩猩那樣健壯的父親,滿臉鬍渣,眼神有些讓人害怕。

面對玩具被搶,他的父親在一旁告訴他:“你不想分享的話,可以不分享”。黑衣小男孩的父親有些不高興:“小朋友交換一下玩具吧,我們有弓箭玩具。”語氣似乎也在給對方施壓。

當年6歲的他抬起頭,跟黑衣小男孩那位像大猩猩般健壯的父親相比,他發現自己的父親是那樣的瘦弱和矮小,隨時可能會被大猩猩一手拎起甩一邊。但他瘦弱的父親仍舊大聲說:“我尊重孩子的意願,他不願意,我不會強迫。

”對方小男孩很不高興,那位大猩猩模樣的父親也氣得一腳踢在路邊的垃圾箱,垃圾箱立即破了一個洞,他打了一個寒顫,心裡有些害怕了。而他瘦弱的父親,始終像颱風中深嵌水泥地上的晾衣杆,雖不偉岸卻堅強,沒有人知道,他的父親那時剛做完一場手術,身體有些虛弱。

後來黑衣小男孩和他的大猩猩般健壯的父親離開了,父親的堅持,讓同樣瘦小的他如今學會了堅持做自己。

英國兒童心理健康專家凡赫斯塔‧賽斯納經過研究發現,陪伴孩子成長的爸爸如果是有自信的個性,孩子未來會較少有行為偏差方面的問題。根本原因是爸爸給了孩子一個正確的榜樣,一個如何為人處事、與人交往卻又不丟失原則的形象。

這樣的父親會讓孩子受益匪淺,孩子能從父親身上學到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什麼東西可以捨棄,而什麼是需要堅持的,做一個正直有力量的人。

這5點你家爸爸是否滿足?是否是一個好爸爸?

▲陪伴:爸爸能玩耍

這是一位留著波浪發的媽媽,她的兩個雙胞胎女兒已經4歲,她神采奕奕地回憶自己那位老頑童式的懂得玩的父親:

在她小時候,兒童腳踏車是稀缺的東西。5歲那一年,她趴在她家的窗臺上,看到鄰居家跟她年齡相仿的小姐姐踩著一輛紅色的小腳踏車從她家的窗前經過,她羨慕得想用所有布偶玩具跟小姐姐換,但是聽到她請求的小姐姐,不僅不肯看她一眼,更不用說借給她玩。

當她跑到剛起床的父親面前,滿臉期待地說“我也想有一輛兒童腳踏車”時,父親一臉為難地說“兒童腳踏車很難買,成年人的自行車卻很多……”說著說著,她父親揚起眉毛笑了一下,因為他想到了一個好點子。

她的父親洗嗽後立即把家裡的一輛老自行車拆了,留下輪子和剎車等主要部件,磨削木板、擰螺絲……“叮叮咚咚”忙了半天,給她組裝了一個能適合兒童騎行的大輪子車。她興奮極了,當她興高采烈地踩在路上,感覺非常拉風。

她的大輪子車不僅秒趕鄰居小姐姐的兒童腳踏車,還吸引了很多小朋友羨慕的目光。她奇特的大輪子車,現在看起來就像舞臺上小丑先生的巨輪腳踏車,其他小朋友視她為偶像,說她駕駛的東西一定是從月球來的……小朋友七嘴八舌的,讓她非常得意。而她的父親已經在研究如何讓這臺巨輪兒童腳踏車看起來更酷。

英國兒童精神病學專家保羅‧朗強唐尼(Paul Ramchandani)說,孩子小時候經常有父親陪伴玩耍,他們會在學習速度、認知能力和情緒穩定方面都有比較好的表現,那是因為父親的玩耍方式,能刺激孩子們的學習動力。當一位父親就像孩子那樣投入地跟自己的孩子玩耍,本身已經是一種與眾不同的存在,讓孩子感覺有趣,孩子們也更願意託付出內心,全身心投入到玩耍中。

當父親在玩耍中表現出專注和努力時,這種精神也會被孩子學習到。孩子們也學會專注和努力,對未知充滿期待,也能有更多的耐心應對玩耍中遇到的困難。

這5點你家爸爸是否滿足?是否是一個好爸爸?

▲懂愛:爸爸愛媽媽、愛孩子

這位爸爸在回憶自己的父親時,有些靦腆,他有一位3歲大的女兒,小女娃在臺下一直喊“爸爸加油”,讓人感覺很溫馨。

他6歲那年,愛上了父親單位附近的一家包子鋪賣的肉包子,那種肉包子似乎跟別的地方完全不一樣,一口咬下去,渾厚的肉香灌滿心田。冬天的早上,剛下了一場冷雨,天剛矇矇亮,他的父親臉色紅撲撲地進門,從懷裡掏出幾隻肉包子,有些夾扁了,但還是熱乎乎的,因為父親把幾個包子捂在了內衣裡。

母親擁抱了一下父親,眼睛泛著淚光對兒子說:“你父親凌晨5點下班,大冬天的在包子鋪門口等到了6點老闆開門才買到的包子,騎著單車騎了1個多小時,回到家裡包子還是燙的,快起床,趁熱吃了……”父親憨憨地笑著說“沒什麼,你和小崽都愛吃!”

三人在啃著包子時,父親還翻出了自己包子裡面最大的肉片,夾了出來給他和母親吃。後來父親挨凍買了幾次後,母親特意給人家包子鋪免費打工了1個多月,學會了那種包子的做法。

美國知名腦神經科學家約翰.梅迪納曾經說,想讓孩子的成績好,就要家庭情緒穩定,想要家庭情緒穩定,這個家庭的爸爸要愛媽媽。爸爸愛媽媽和孩子,他的孩子會從爸爸身上學到與人相處的溫暖模式——“付出愛,才幸福”。

被愛的孩子不僅會以愛反饋他的父母,也會以愛對待身邊的朋友和他人,最終將有益於他的人際交往、婚姻,以及未來的家庭。“愛”的模式其實可以“遺傳”到下一代的身上,因為孩子的父親以每天的行動告訴孩子:愛別人,就像呼吸空氣一樣自然。

這5點你家爸爸是否滿足?是否是一個好爸爸?

▲溝通:爸爸懂得如何好好說

這是一位短髮的溫婉的媽媽,她不僅是一位幼兒園老師,也是一位3歲小男孩的媽媽,她說她常常會在記憶深處,回憶起小時候被父親餵飯的情景:

她2,3歲時,有一天不知什麼原因突然不想吃飯,她媽媽如何哄都不願張嘴。這時她父親從門外進來,跟她說:“我們玩一個火車進山洞的遊戲怎麼樣?”她高興得跳起來,因為她最喜歡玩遊戲。

父親彎腰站在她跟前,跟她說:“你看,我手上的飯勺是一輛火車,你的嘴巴就是黑漆漆的山洞,當火車‘呼呼’響起時,就是火車要進山洞了……”結果當那頓飯吃完了,她的遊戲癮還沒完,最終吃多了半碗飯。

這位父親跟女兒的溝通,便是“有話好好說”的非暴力溝通。美國心理學家馬歇爾·盧森堡說,非暴力溝通是一種以愛為出發點的溝通模式,是一種愛的語言,可以讓人們溝通後彼此尊重、相互理解。

我們無數父母,面對“不聽話”的孩子,常常是一來就採取指責打罵甚至是暴力強迫的方式,逼迫孩子就犯。這種粗暴的方式即使會讓孩子暫時妥協,但卻不被孩子認可。一位懂得如何好好說話的父親,能讓孩子感受到平等的相處和愛的氛圍,繼而孩子也會同樣反饋給自己的父親,懂得跟父親和他人好好說話。

這5點你家爸爸是否滿足?是否是一個好爸爸?

▲示弱:爸爸也會犯錯

這是一位長著小鬍子、穿著西裝的爸爸,他有1歲大的女兒和6歲大的兒子,他說他最大感觸的那一幕,是父親真誠地向他認錯:

在他也是5歲那年的一個週末,他纏著父親帶他去釣魚。他的父親跟他說:“要上班”。他沮喪地去了姨媽家,跟小表姐玩耍。回家的半路上,遇見他的父親在買魚餌。

他父親跟他道歉:“爸爸錯了,爸爸早上太累想睡一覺不想去釣魚,爸爸當時覺得跟你解釋會太麻煩,所以便撒謊說要上班,其實爸爸躺在床上怎麼也睡不著,覺得不該跟你撒謊。希望你能原諒爸爸……你看,爸爸已經忙著準備下午的釣魚活動了,要不我們馬上出發?”當時的他很意外,也很感動。

他說:“我的父親用行動告訴我,每一個人都有不小心犯錯的時候,犯錯後不要害怕道歉,道歉能幫助人不再犯錯。”

英國科學家懷特黑德說過,畏懼錯誤,就是阻礙進步。每一個人,無論是父母還是孩子,難免會犯錯。犯錯其實不可怕,可怕的是犯錯後還自以為是、錯誤重複發生。這種心態會傷害身邊的人,讓人不敢靠近和信任。

當父親以一位犯錯者的身份真誠地跟孩子道歉,其實是給孩子上了最好的一課:爸爸也會犯錯,所以小孩也不需要害怕犯錯,爭取進步、避免犯相同的錯誤才是目標。

所以,什麼是好爸爸?

孩子害怕時,父親能給孩子帶來力量;

孩子孤獨時,父親能陪伴身邊帶來快樂;

孩子寒冷時,父親能付出愛,給孩子帶來溫暖;

孩子遇到困難時,父親能懂得溝通,成為孩子成長的明燈;

孩子犯錯時,父親能告訴他誰都會犯錯,避免犯同樣的錯誤才是人生的智慧;

所以,一位好父親,常常是柔軟卻又有力量的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