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反抗大明能屢敗屢起,爲何抗擊滿清卻不行

文|小河對岸

明末的李自成起義,幾次都差點被大明撲滅,卻又都死灰復燃,並最終推翻了大明王朝。但為何在山海關一片石大敗於吳三桂與滿清聯軍之後,便一敗塗地,再也不能復起?筆者以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李自成反抗大明能屢敗屢起,為何抗擊滿清卻不行

首先,政治環境的不同。明朝末年,外有後金(滿清)寇邊之患,內有農民起義之憂。後金寇掠與農民起義往往能遙相呼應,而使大明王朝顧此失彼。如,據《清史稿·洪承疇傳》記載:莊烈帝(崇禎)..令(洪)承疇專督關中,復與(李)自成戰臨潼,大破之,(高)迎祥就俘。自成號闖王,分道入四川,承疇與屢戰輒勝。自成還走潼關,承疇使總兵曹變蛟設伏邀擊,自成大敗,以十八騎走商洛。關中賊略盡。

李自成反抗大明能屢敗屢起,為何抗擊滿清卻不行

但是,滿清卻於此時大規模入關寇掠,嚴重威脅到京畿地區的安全。逼迫大明朝廷不得不將孫傳庭、洪承疇等人調往遼西一線防範清軍,而使李自成在商洛山中得以喘息。而滿清入關之後,卻無此後顧之憂,能專心對付李自成起義軍。

再則,滿清多騎兵,更為機動靈活,而使李自成的農民軍得不到喘息與休養。李自成的起義軍大多數都是流民,軍隊的戰鬥力並不強,而沒有力量固守一地,經常被政府軍追著走。故而,只能採取流寇式走州過縣,依靠涸澤而漁、殺雞取卵式的掠奪來補充給養。而大明之所以征剿不力,就在於雙方都是步兵為主,往往弄不清其行蹤所在。而滿清卻多騎兵,李自成的農民軍跑到哪?滿清就能追到哪,使得農民軍得不到休養。

李自成反抗大明能屢敗屢起,為何抗擊滿清卻不行

第三,李自成的農民軍進入北京之後,腐化速度太快而使軍隊的戰鬥力嚴重下降。農民軍的成員多為流民,其為溫飽與錢財而戰,而並非有遠大的政治理想。在李自成的農民軍進入北京之後,便迫不及待地大肆拷掠明朝官員士紳以助軍餉,而底層農民軍更是肆意掠奪民財。而待農民軍發了財之後,其對戰爭的熱情就自然下降了。而後,八旗軍隊的戰鬥力也迅速下降,跟此也有很大的關聯。

李自成反抗大明能屢敗屢起,為何抗擊滿清卻不行

參考史籍:《明實錄》、《清史稿》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