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改融資或遭「一刀切」叫停?棚戶區改造大地震?!

6月25日,坊間突發傳聞:“國開行相關領導”在海通證券電話會議中就棚改融資相關問題發表了言論,稱棚戶區改造出臺的背景,本意是要解決去庫存和民生問題,但在執行中走樣,影響房地的價格,直接房地產化了,就不是棚改了……一時間,這一傳聞迅速被解讀為“棚改可能遭一刀切式叫停”,進而引發了房地產業界的恐慌情緒。那麼,“國開行”與棚戶區改造項目究竟有什麼關係?相關領導的表態又會對廣大被徵收人或者潛在的被棚改人帶來怎樣的影響呢?突然爆出的這則消息,對於老百姓而言是福還是禍呢?

棚改融資或遭“一刀切”叫停?棚戶區改造大地震?!

事實澄清:有關言論不代表國家開發銀行

據第一財經報道,27日國家開發銀行新聞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經核實,國家開發銀行從未授權任何人員參加該電話會議並代表開發銀行發表言論,有關言論不代表國家開發銀行。至此,該事件最終停留在“傳聞”層面,第一財經認為“目前的情況沒那麼嚴重”,尚不至真正引發市場的恐慌。廣大被徵收人也可以把心放在肚子裡,不必跟著市場去瞎恐慌。不過,在明律師想要提示大家的是,正所謂“無風不起浪”,傳聞某種意義上是棚戶區改造相關各方意識的反映,具有一定的“測水深”“探口風”意味。大規模開展棚戶區改造項目多年所積累下來的深層次矛盾問題,倒是值得參與方深思的。

政策解讀:“國開行”和棚戶區改造是何關係?

大家知道,棚戶區改造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和發展工程,其核心就在於上哪兒找錢。《國務院關於加快棚戶區改造工作的意見》一開篇就指出,棚戶區改造要“有效拉動投資、消費需求,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目的就是實現“以發展促民生”,找到足夠的錢來持續推動棚改,再通過棚改持續找錢發展經濟。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棚戶區改造工作的通知》中明確指出,要進一步發揮開發性金融作用。國家開發銀行成立住宅金融事業部,重點支持棚戶區改造及城市基礎設施等相關工程建設。據此,國務院要求國家開發銀行及其他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積極支持符合信貸條件的棚戶區改造項目,對參與棚改的市場主體提供融資支持並鼓勵其發行債券。沒有國家開發銀行的資金支持,2018年全年580萬套新開工項目建設就可能淪為無本之木,未來的新項目能否上馬也將成為問題。這也就是此番都不知道是誰的“相關領導”的一番言論幾乎引發地震的原因所在。

政策分析:棚改貨幣化安置陷入末路?實物安置捲土重來?

那麼,這一傳聞可能透露出的變局將會對被徵收人的權益產生怎樣的實質影響呢?在明律師想從兩個角度謹慎地談這個問題:

其一,所謂“坊間傳聞”,實在是大實話,若確係高層決策者的真實意志,則只會對老百姓有利。棚戶區改造項目大力推進近10年,客觀上實現了改善民生的預期目的,讓許多居住困難群眾搬出“棚戶區”住上了敞亮的新房子,但隨之而來的“變味”“走樣”卻也是客觀事實,徹底“變質”的危險不是不存在。“被棚改”的情況頻頻發生,許多建造於20世紀90年代的好房子想都不想就被列入各種“棚戶區改造項目”範圍,積極參與的市場主體改善民生是假,攆人拿地牟取暴利是真。所謂“棚戶區”,很多都是所在城市市中心的黃金地段,市場主體熱衷參與的心思到了後期可謂昭然若揭。這種亂象的擴大化無疑令棚戶區改造項目的“民生工程”屬性大打折扣,而在老百姓因被棚改“遭殃”的同時,“發展工程”的屬性若要實現也無異於與虎謀皮、飲鴆止渴。須知,民生問題就是最大的發展問題,二者絕不是對立、可分離、可取捨的關係,而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故此,若高層真的意識到了這一問題的嚴重性與複雜性,及時給不明就裡的棚戶區改造降降溫、踩踩剎車,做到像“精準扶貧”那樣的“精準棚改”,對於老百姓而言無疑是更加公平、合理的好事情。

其二,短期內貨幣化安置的高比例不會被動搖。棚戶區改造項目的一大特徵就是購房券、貨幣補償這兩種補償方式在“房地產去庫存”背景下受到鼓勵、扶持,被徵收人若自願選擇這兩種安置途徑就會額外獲取一筆獎勵金,或是提高一定的補償比例。而老百姓所推崇的“房屋產權調換”則不被徵收方所鼓勵,一些地方甚至出現了變相剝奪老百姓選擇安置房權利的違法情形。在明律師認為,僅僅憑這樣一次“突發傳聞”,尚不足以在短期內改變棚改補償“重貨幣,輕實物”的政策導向,引發的變動即使有也是極為微小、有限的。但需要強調的是,“盛極必衰”的道理在此事上同樣適用,個別項目貨幣化安置比例100%無疑是一種不正常的現象,既不符合民意也不符合法律的規定。從這個角度看,實物安置比例的緩慢提升是事物發展客觀規律的必然反映,也絕非一次傳聞就能帶來的什麼驟變。

在明律師最後想要提示廣大被徵收人的是,棚改是一項政策性極強的工程,關心政策面上的變化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只看法條還是不夠的。但只要590號令的規定不變,那麼被徵收人始終有權在此類項目中選擇改建就近地段的回遷安置或外遷的產權調換,要房的法律依據是穩定、充分的。如果你確實對券、錢這類東西不放心,而只認房,那麼就一定要在全面評估自己家庭需求的前提下堅定信念,而沒必要為這樣或那樣的傳聞鬧心。政策,可以導向,但不可以逼迫。

作者丨王小明

如果覺得我們的文章對你有幫助,請轉發關注。

如有拆遷問題,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諮詢,或與我們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