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產業發展,警惕“一刀切”

原文 :《辯證看待疫情對產業發展的影響》

作者 |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發展部部長 趙昌文

圖片 | 網絡

從產業佈局的角度來說,多年來中國製造業的地區分佈基本上都是小而全的結構,除了珠三角形成了一些相對成規模的產業集群,大多數的中間產品和零部件的生產供應,都很難說是基於比較優勢和專業化分工。我們看到的所謂的產業集群是在基層行政力量作用下形成的較低水平的產業集群。這次疫情中,不少企業需要跨不同的行政區域,甚至更遠的地理距離尋找零部件,這自然會影響到整個復工復產的進程,這是對製造業影響比較大的方面。所以,下一步要解決的最主要問題是如何加快復工復產。

战疫 | 疫情下的产业发展,警惕“一刀切”

需要指出的是,應對疫情,促進生產恢復一定要有輕重緩急。復工復產過程中,政府既要積極幫助企業,也不能大包大攬,要尊重市場規律。如果說有優先序的話,重要產業鏈、重要企業的復工復產要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因為這些企業的復工復產直接涉及更多的企業,特別是重要產業領域的出口型大企業。如果說這些企業的復工復產不能快速推進的話,那麼,出口的定單很可能被替代。

這次疫情給新產業帶來的影響是什麼?現在可以說,機遇與挑戰都有,疫情背景下新產業呈現分化的態勢,分化意味著有好有壞。在前期的疫情防控和病人救治過程中,我們看到不少新技術的應用,比如,大數據在多場景的應用,大家最熟悉的是健康碼,這裡既用到大數據,又用到人工智能,包括正在利用這些技術推進疫苗和藥物的研發。

战疫 | 疫情下的产业发展,警惕“一刀切”

此外,智能設備、遠程診斷、在線教育、在線醫療等很多方面,背後都有數字技術的支撐。所以,這次疫情給這些新產業帶來了更多的機會,受益最大的是基於數字技術和互聯網的新產業。

既然是分化,就意味著還有另一類新產業在疫情過後可能會面臨嚴重的困難,比較典型的應該是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車。

战疫 | 疫情下的产业发展,警惕“一刀切”

過去我們一直認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會有同樣大的機會。現在看,這次疫情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是各不相同的。全球油價的下跌,以及在比較長的時間內會維持在較低的價格水平,對於新能源行業,包括頁岩氣、頁岩油的開採,甚至包括節能環保產業都會帶來很大的壓力。最近特斯拉的事在國內頗受關注,汽車行業,特別是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屬於大浪淘沙的過程。疫情一方面給了大家更多的購買動力,人們希望有自己的車,以便減少被傳染的概率,另一方面,油價大幅下跌使得新能源汽車和傳統燃油車之間的相對競爭力下降了。這兩種力量的方向是相反的。

战疫 | 疫情下的产业发展,警惕“一刀切”

當傳統產業復工復產過程順利推進的時候,對於新產業的發展也需要分類施策,不能簡單地一刀切。疫情期間的一些政策是階段性的,一段時間以後自然會適時退出,推動新產業發展的暢銷機制還是要為它們創造更好的生態環境,讓這些新產業在陽光雨露的滋潤下健康發展。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701期第1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疫情過後,大健康產業會否迎來蓬勃時代?| 社會科學報

戰疫 | 疫情下的文旅產業,“失”與“得”何在?

面對疫情衝擊,經濟復甦如何“對症下藥”?| 社會科學報

战疫 | 疫情下的产业发展,警惕“一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