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明朝遇到西方列強會怎麼樣?表現出的結果有清朝好嗎?

dingyongkang


一、歷史不容假設

首先這是一個並不嚴肅的問題,歷史是已成事實的過往,是記載和解釋作為一系列人類活動進程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既然是一門學科,似乎以“假如”“假設”為題,大有幾分戲謔之意,概只有當下茶餘飯後才會由此雅興對此進行琢磨探討。

清.康熙帝畫像

二、明清實力對比

明清兩朝是我國封建專制的最後兩個王朝,清承明制,兩個王朝又都是大一統王朝,坐都北京,是我國君權達到頂峰時期。縱觀明清兩朝發展似有很多相似之處,但又有極大的不同。最大的不同即是大清是我國東北少數民族建立的統一多民族王朝,似乎也猶如此才使得清朝多出勤政的皇帝,較之於明朝在這一點上似乎更勝一籌。同時也使得我們通讀中國歷史的時候,並未發現我們所熟知的如文景之治、大唐盛世、亦或清朝的康乾盛世,這種舉國強盛的局面鮮有出現,而且較之於大清國的皇帝,似乎明朝的皇帝除了開國的朱元璋與後來奪國篡位的朱棣,其他的幾位皇帝並沒有引起我們太多的關注。即便被我們所熟知也如被土木堡奪走的明英宗;深度“戀母情結”的明憲宗朱見深,寵溺比自己大18歲的萬貴妃;怠政懶政,數十年不理朝政的嘉靖帝跟萬曆帝爺孫二人組;“鎖匠皇帝”天啟帝以及病急亂投醫,誅殺功臣袁崇煥的崇禎帝。

這僅僅是從皇帝個人來看,如果由此衍生其他問題更是如此,比如太監干政,歷史上太監干政屢見不鮮,比如東漢閹黨亂整,再如唐朝宦官干政更是到了將皇帝視為兒戲的地步。而這些太監的干政都是出現在皇權危機,朝堂黨政傾軋之時,很少有國運不久即開啟太監理政的先例。明太祖朱元璋始設司禮監,明英宗時太監就開始參與國政處理,進行批紅。而且明代君主為了實行恐怖統治,還對全國進行監控,設立廠衛制度:錦衣衛、東廠、西廠,弄得滿朝文武大臣人心惶惶,惴惴不可終日。

對外關係上,我們都指責清朝統治者鼠目寸光,閉關鎖國使得中國的看不到世界發展的速度而逐漸淪為列強分割的“肥肉”,“東方雄獅”成為“東亞病夫”,但瞭解歷史的都知道,閉關鎖國並非清朝首創,在鄭和下西洋以後,明朝政府就逐漸關閉了中國的大門,而且縱觀東亞歷史都瞭解,當時推行這一政策的也非中國一國,與中國相鄰的朝鮮、日本等國也有類似的政策。

朱元璋畫像

反觀清朝,由一個東北邊陲的少數民族政權異軍突起,清太祖努爾哈赤以十三付遺甲為資本,率自己身邊三十個人,能在短短几十年內,統一女真各部成為一個敢於大明王朝分庭抗禮的政權,實為不易。同樣以皇帝自身為評判的角度來看,清朝皇帝中除了慈禧的兒子同治皇帝以外,其他皇帝均有可圈可點之處,例如被稱為最為勤政的皇帝雍正,在位十三年,所批閱奏章的字數統計多大五千萬字,比有明一代的所有皇帝加一起還有多。在對待皇子教育上清朝也是極為盡心。比如道光皇帝一怒之下踢死了自己一位讀書不認真的阿哥。

三、西方文明的勁流

英國大本鐘街拍


西方文明是一種強勢文明,自從新航開闢之後,世界的歷史就逐漸改變為世界史,世界彼此之間的聯繫越來越強,正如馬克思所說的那樣東方文明是一種亞細亞生產方式,在這種情況下,西方近代的資本主義文明也就成了一把“雙刃劍”。一方面破壞了當地的原有傳統,另一方面也在播撒近代文明的種子。這種雙刃劍的觀點早在馬克思論述英國對印度的統治中就已經提出過。在西方不斷革新發展的情況下,中國的專制體制似乎已經很難擺脫“王朝循環”的宿命,在外國人看來中國自秦至清以來,中國的專制王朝就陷入了一種週而復始的發展狀態,都是以鼎力革新為開始,以天災人禍為結束。以至於神聖的皇權都被國人戲謔為“皇帝輪流坐,今年到我家。”所以,在古老的東方,即便是到了明代中後期江南地區出現過資本主義萌芽“機戶出資,機工出力。”,那也只不過我國江南一地而已並沒有在全國出現。而且也未催生出一支強勢階級,這種發展極為不均衡的社會形態下,使得近代社會發展極為畸形。正如楊天石先生所說:中國近代的資產階級似乎只佔中國的10%都不到。比例很小,並不能形成一支革新的獨立階級。

四、清朝皇帝的暗殤

清朝皇帝有他們的幸運,建立了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享國二百餘年。但他們又存在著自身的不足,即便有力挽狂瀾的明君英主,似乎也無法改變歷史的格局,幾次錯失追趕世界的機遇。如果近代沒有慈禧的干政,如果光緒皇帝是一個長壽的皇帝,似乎中國近代的歷史真的會改寫,但正如前文所述,歷史不容假設。清朝皇帝的“鍋”,就在於他們沒有審時度勢,順勢而為,而是保守殘缺,錯失改革良機,這一點可以與日本形成強烈反差。但即便如此,正如朱維錚先生所說:鴉片戰爭前清朝的GDP比歐洲所有國家加在一起還要多。這時的中國依然如同馬可波羅所描述的那樣物阜民豐。但時代的主流不容如此,改革已迫在眉睫,清朝不缺一個勤勉的皇帝,而缺少一個適時的改革大帝,如果康雍乾三朝在位,亦或結果大大不同。所以我們說即便是明朝時期遇到西方強勁的西方文明,歷史的歷程依然不會改寫,甚至有可能更為嚴重。

參考文獻:

1) 胡潔瑤:從“雙重使命”到對殖民主義的批判——馬克思論殖民主義與印度傳統社會的關係,現代哲學,2018。

2) 漆永祥:論朝鮮燕行使筆下的清朝皇帝形象,中國文化,2017。

3) 石志海:明朝皇帝為何多“荒唐”,領導文萃,2014。


季我努學社


明朝不但遇到過,而且還幹了起來。順帶發現對方的優點,開始反過來學習。

兩張對比,你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