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大師沈駿強:再造經典「提梁壺」

  • 紫砂壺,製作原料為紫砂泥,是明清時期江蘇省宜興地區所產的一種陶質茶具。其起源可上溯到春秋時代的越國大夫范蠡,已有2400多年的歷史。紫砂壺曾是中國特有的手工製造陶瓷工藝品,現也有機器大批量製造的。
  • 紫砂壺的成陶火溫在1100~1300攝氏度,其質地緻密,既不滲漏,又有肉眼看不見的氣孔,能吸附茶汁。經長時間使用,紫砂壺的顏色會變得越來越自然,而在壺內泡著的茶會滲進壺體內,使壺體蘊含茶味。紫砂壺反覆使用,可以以茶養壺,頗具收藏價值。
紫砂壺大師沈駿強:再造經典“提樑壺”


  • 古代的紫砂壺可以用於燒水燒茶,這在唐代的歷史中曾經有過記錄。宋代的蘇東坡也曾做出過可以用來煮茶的“東坡提樑壺”,其材質能夠接受冷熱的結變。但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古代紫砂壺的原料配方和製作工藝已經完全失傳。經過兩年多的反覆試驗和不懈探索,沈駿強老師終於製出了能燒水的紫砂壺。他告訴記者,這種可以煮茶的壺叫提樑壺,煮茶時方便提拿。
紫砂壺大師沈駿強:再造經典“提樑壺”


  • 沈駿強老師1966年生於陶都宜興丁蜀鎮。他自幼利用業餘時間隨母親(原紫砂工藝廠老藝人)學習紫砂陶藝;1986年開始專職從事紫砂陶藝創作工作,其間得到汪寅仙等多位紫砂工藝大師的指點,並與譚泉海、儲雲等多位大師多次合作,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創作風格;1989年,他創辦了自己的“福源陶藝工作室”。近年來,他常有佳作推出,已經成為陶都優秀陶藝創作者的代表人物。
紫砂壺大師沈駿強:再造經典“提樑壺”


  • 沈駿強老師堅信,古代可以用來燒水的紫砂壺一定可以得到複製,他便利用業餘時間不斷探索可以用來燒水的紫砂壺的仿製。在兩年多的時間裡,他不斷挖掘原砂老料紫砂泥的特性,反覆嘗試紫砂壺的原料配製方法和製作工藝,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燒裂了200多把紫砂壺後,沈駿強老師終於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成功地燒製出了這把可以煮茶的提樑壺。
  • 沈駿強老師燒製出的提樑壺能耐住風、火和水等自然元素的作用,不僅能在煤氣爐上燒,也能在柴火上燒,並且經過反覆地試用,其燒水和煮茶時的冷熱結變都沒有問題。而且,用這種提樑壺煮出來的茶,特別香甜和潤滑。
  • 沈駿強老師製作出的提樑壺重塑了古代工藝,傳承了千年的中華文化,他為紫砂壺製作行業做出的貢獻將永載史冊。
  • 指南針:
  • 鑑別紫砂壺的好壞可以從六個方面進行鑑別:
  • 一、泥料。壺體的密度越高越好,最好要做得像岩石一樣。
  • 二、顏色。好壺的顏色很講究。紫色高貴、神秘;紅色端莊、絢爛;黃色如綢緞一般典雅。好的顏色具有較高的觀賞性。
  • 三、器型。從壺身上所看到的線條,包括輪廓線和壺面交界面的線條,要有彈性,如樹杈、竹枝一般,能立得住,彰顯出蓬勃的生命力。身筒要有膨脹感,有氣感,有空間的張力。
  • 四、比例。壺體造型各部分比例要協調,要遵循章法。
  • 五、細節。對於壺中不容易看見的地方更要仔細審視。就像壺的氣孔不只是一個簡單的眼,而是藝術作品裡的一個元素,要做到一看就覺得漂亮,而不僅僅作為透氣之用。
  • 六、合理。壺的設計要符合自然規律,剛柔並濟,方圓並現,曲直結合。一把壺拿在手裡,從不同的角度要能看出對比和變化,而不是絕對的一成不變。
  • (本報記者 馮秀斌 郭明生)
  • (本信息由馮秀斌 郭明生 發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