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成立 50 周年,半個世紀以來它定義了 PC 行業

英特尔成立 50 周年,半个世纪以来它定义了 PC 行业

英特尔成立 50 周年,半个世纪以来它定义了 PC 行业

1968 年 7 月 18 日,因為不滿前僱主仙童半導體溫吞的風格,工程師羅伯特·諾伊斯和戈登·摩爾選擇了離職,並投資創建諾伊斯-摩爾電子公司,隨後公司支付了 1.5 萬美元從 INTLECO 公司買到了“INTEL”名字的使用權,並更名為英特爾公司。

今天(2018 年 7 月 18 日),是英特爾 50 歲的生日。

從 1968 到 2018,這家公司沒停止過對於微處理器的探索,並逐漸成為信息時代人類社會最重要的幾家公司之一。可以這麼說,沒有英特爾,就沒有 PC 行業的今天。

謹以此文,祝這家處理器巨頭 50 週年生日快樂。

英特尔成立 50 周年,半个世纪以来它定义了 PC 行业

英特爾的兩位創始人

一、飛速發展

就像松下最開始是一家電器配件廠、任天堂最早是一家玩具廠一樣,成立之初的英特爾,主營業務也並不是微處理器,而是內存,也就是 RAM。

1969年,英特爾推出自己的第一批產品——64K的雙極靜態隨機存儲器(SRAM)代號 3101。英特爾早期的產品偏向於中低端,物美價廉,很快打開了市場。

但是,日本、韓國的半導體公司開始崛起,他們生產的存儲器更便宜、合格率也更高,英特爾的份額開始下滑,營收也遇到了瓶頸。

英特爾下定決心,開始朝微處理器市場轉型。

1971年,英特爾開發出第一個商用處理器 Intel 4004,片內集成了 2250 個晶體管,能夠處理 4bit 的數據,每秒運算 6 萬次,頻率為 108KHZ,這是世界上第一塊商用微處理器,從此,微處理器開始了改變世界的進程。

1974 年,英特爾又推出了 Intel 8080,其性能是 4004 的 20 倍,併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款個人計算機 Altair 的核心。

英特尔成立 50 周年,半个世纪以来它定义了 PC 行业

1981 年,當年的 PC 老大 IBM 為了更“短平快”地推出新品,沒有采用自研芯片,而是直接採購英特爾的 8086 處理器,這使得英特爾迅速擴大了份額。PC 廠商負責硬件,英特爾們負責芯片的模式延續至今。

1985 年,英特爾推出了自家第一款 32 位處理器(同時也是世界第二款,第一款為摩托羅拉生產),集成了 27 萬 5 千隻晶體管,超過了 4004 芯片的一百倍,每秒可以處理 500 萬條指令,同時也是第一款具有“多任務”功能的處理器。也是在這一年,英特爾徹底放棄了存儲器業務,專攻芯片。

1992年,英特爾的銷售額達 58 億美元,利潤首次突破 10 億美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企業。

1993 年,英特爾放棄了過去一直沿用的數字命名法,而是申請了一個全新的品牌,也就是我們熟悉的“奔騰(Pentium)”,英特爾奔騰處理器採用了 0.60 微米工藝技術製造,核心由 320 萬個晶體管組成。支持計算機更輕鬆的集成“現實世界”數據,如語音、聲音、手寫體和圖片等。

英特尔成立 50 周年,半个世纪以来它定义了 PC 行业

1999 年,英特爾市值最高達 5090 億美元,考慮到通貨膨脹,這一數字相當於 2012 年的 7025 億美元。

2006 年,英特爾推出第一款雙核處理器平臺,包括採用英特爾 955X 高速芯片組、主頻為 3.2GHz 的英特爾奔騰處理器至尊版 840,宣告處理器正式進入雙核時代。

2008 年,酷睿(Core)處理器的誕生,酷睿 i7 處理器擁有超線程技術,性能遠勝 AMD 等競爭對手,酷睿也讓英特爾在高端市場的地位更加穩固。

2009 年,英特爾又馬不停蹄地推出了四核處理器,進一步提升了 CPU 的處理效率。

2011 年 3 月,在 32 nm 工藝的桌面級和移動端處理器新品上,英特爾第一次採用了i3、i5 和 i7 的產品分級,劃分出了低、中、高端清晰的市場策略。

英特尔成立 50 周年,半个世纪以来它定义了 PC 行业

2014 年,英特爾首發了桌面級 8 核心 16 線程處理器:i7-5960X,這是第一款基於22nm工藝的八核心桌面級處理器,擁有高達20MB的三級緩存,主頻達到3.5GHz浮點數計算能力是普通辦公電腦的10倍以上。

2017 年,《財富》美國 500 強排行榜中,英特爾位列第 47 位。

2018 年,為紀念 X86 架構 40 週年,英特爾破天荒的和競爭對手 AMD 合作,宣佈推出搭載 Radeon RX Vega M 顯卡的酷睿 i7-8086K 限量版處理器。6 月,英特爾宣佈進軍顯卡領域,將於 2020 年推出首款獨立顯卡。

得益於對製程及核心數的不斷追求,英特爾擺脫了早年只會做做低端處理器的帽子,開始擔任微處理器探尋性能天花板的先鋒,也逐漸成為 PC 處理器的代名詞。而公司本身,也從兩個人創始人成立的存儲器廠,發展成為擁有 10 萬名以上員工、市值 2400 億美元的科技巨頭。

二、艱難時刻

英特爾一度統治了全球個人電腦及服務器芯片市場 80% 以上的份額,但是在其他領域,英特爾就沒有這樣統治級別的優勢了。

首先,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英特爾幾乎完全把移動芯片這塊大蛋糕拱手相讓,X86 架構也被 ARM 釜底抽薪。

英特爾曾拒絕給第一代 iPhone 提供芯片,隨後的諾基亞、黑莓等廠商崛起的紅利,英特爾同樣錯過了。等他們納過悶,移動處理器早就是 ARM 的天下了。英特爾曾試圖在移動平臺繼續沿用 X86 架構,並試圖說服廠商們購買,但收效甚微。時至今日,英特爾只能靠給蘋果提供基帶芯片來延續自己在這一領域的參與感。

英特爾似乎已經放棄了當下對於移動互聯網的追求,轉而開始佈局更代表未來的 5G。

其次,競爭對手也逐漸趕了上來。回顧英特爾的歷史,不能忽略的就是其與 AMD 延續數十年的相愛相殺。兩家公司成立的時間僅相差一年,並且早期的核心人員也都是來自仙童。

過去幾年,得益於技術優勢,英特爾對於 AMD 幾乎呈碾壓姿態,無論是高端市場還是入門級產品,AMD 甚至被認為只是因為反壟斷法的存在,英特爾需要一個名義上的對手。但是,英特爾因為緩慢的更新幅度,被冠以“牙膏廠”的戲稱,而 AMD 則靠蟄伏多年的 Ryzen 處理器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沒人會拒絕物美價廉的產品,Mindfactory 公佈的數據顯示,在今年4月份,英特爾“只”拿下了 53% 的市場份額,而 AMD 則拿下了 47%,兩家已經接近五五開,甚至去年 8~11 月份,AMD 實現了對英特爾的反超,這在過去幾乎是不可想象的。

但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好事,在競爭對手追趕的壓力下,英特爾拿出了近些年更新幅度最大的產品:8 代酷睿,而性能怪獸 i9,則是進一步亮出了自己在高端處理器上的肌肉。

當然,英特爾還要面對內部問題,時值 50 週年的大喜日子,CEO 柯再奇卻因為辦公室戀情而請辭,英特爾現在還在尋找合適的繼任人選。

三、轉型之路

PC 已經進入飽和乃至衰退期、移動芯片市場的發展期已經錯過,而未來屬於 5G、雲和人工智能。英特爾深諳這點,並且也在積極轉型。從去年開始,英特爾開始頻繁向外界釋放信號,稱英特爾未來會成為一家“數據公司”。

在 AI 上,英特爾通過收購和整合不斷提升技術實力,推出了 Nervana 平臺,打造 Lake Crest 深度學習芯片;在無人駕駛上,英特爾在去年推出橫跨汽車、連接和雲的全新汽車解決方案品牌——英特爾GO,以 153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 Mobileye;在 5G 上,CES 2017 ,英特爾推出了 5G 調制解調器,是首個全球通用的 5G 調制解調器;英特爾還跟中國移動、Sprint 等運營商合作,宣佈推出基於 5G 的設備,同時,英特爾還是 2020 年 iPhone 5G 芯片的提供商。

一個必須要承認的事實是,PC 已經是夕陽產業,就像曾經捨棄存儲器業務那樣,英特爾也需要放下身段,去尋找新的增長點。 未來,依舊挑戰重重。

但必須要說的是,在過去的 50 年裡,英特爾這家公司在極大程度上推動了個人電腦的出現及發展,提升了微處理器性能的上限,最終提高了人類社會的效率,這些都將被歷史銘記。

最後,再次祝英特爾 50 歲生日快樂。希望英特爾的下個 50 年,依舊如此精彩。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作者為古泉君

英特尔成立 50 周年,半个世纪以来它定义了 PC 行业

《市場觀察》雜誌中國營商風向標

微信ID:scgczz長按關注中國商業走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