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麵食的過去決定它現在的吸引力!你都知道嗎?

每一種食物都有它的一個歷史進程,瞭解了你才能更好的享用它。我國的麵食起源於漢代。那時麵食統稱為餅,因面要在“湯”中煮熟,所以又叫湯餅。早期的面有片狀的、條狀的。片狀的是將麵糰託在手上,拉扯成面片下鍋而成。到了魏、晉、南北朝,面的種類增多。著名的有《齊民要術》中收錄的“水引”、“餺飥”,“水引”是將筷子般粗的面壓成“韭葉”形狀;“餺飥”則是極薄的“滑美殊常”的面片。

一種麵食的過去決定它現在的吸引力!你都知道嗎?

隋、唐、五代時期,面的品種更多。有一種叫“冷淘”的過水涼麵,風味獨特,詩聖杜甫十分欣賞,稱其“經齒冷於雪”。還有一種面,製得有韌勁,有“溼面可以繫鞋帶”的說法,被人稱為“健康七妙”之一。

宋、元時期,“掛麵”出現了,如南宋臨安市上就有豬羊庵生面以及多種素面出售。及至明清,面的花色更為繁多。如清代戲劇家李漁就在《閒情偶寄》中收錄了“五香面”、“八珍面”。這兩種面分別將五種和八種動植物原料的細末摻進面中製成,堪稱面中的上品。

拉麵--蘭州(甘肅省會), 板面--安徽, 旦旦面--四川, 燴麵--河南, 湯麵--山東(打魯你該聽說過吧)各地有各地的特色, 而且都是很好吃的面, 中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

一種麵食的過去決定它現在的吸引力!你都知道嗎?

下面開始我的分享:

沸水才下面

很多人煮麵時,都等水完全沸騰後才下鍋開始煮。其實這樣容易導致面受熱不均勻,面表面容易糊化而粘連,煮出的面一點都不筋道。

正確做法:

最好是在鍋底裡有小氣泡往上冒時下面,然後攪動幾下,蓋好蓋。等鍋內水開了再適量添些涼水,等水沸了即熟。

這樣煮麵速度快,面柔而湯清。相反,如果水沸了再下掛麵,面表面易粘糊,水分、熱量不能很快向裡滲透、傳導。再加上沸水使面上下翻滾、相互摩擦,這樣煮出的面外粘、內硬、湯糊

一種麵食的過去決定它現在的吸引力!你都知道嗎?

一種麵食的過去決定它現在的吸引力!你都知道嗎?

麵湯汁

很多人習慣將煮麵的湯水和麵一起吃,或是直接在湯水中加入其他佐料一起調味。但其實煮麵的湯水含鹼量較高,不宜直接食用。食用過多的鹼會損傷腸胃。

但喝麵湯是否有益健康,還是要考慮具體情況,而不可一概而論。如果是加鹼面、加鹽掛麵煮出來的湯,還是不喝為好。

正確做法:

應該將煮麵的湯水瀝乾,或是將面撈出,單獨加入高湯調味。

高湯可用豬骨、肉類熬製。如果不想吃得太油膩,又想要濃稠的高湯,可在湯中加入適量小米或黃豆,能讓高湯味道更鮮美。

早上吃麵

很多人都習慣早上吃一碗麵當做早餐,其實,吃麵最佳的時間是中午。

面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能提供足夠的能量。而且在煮的過程中會吸收大量的水,100克面煮熟後會變成400克左右,因此能產生較強的飽腹感。

所以中午吃一碗營養搭配合理的面是不錯的選擇,而早上應該吃些蛋白含量較高的食品

一種麵食的過去決定它現在的吸引力!你都知道嗎?

煮麵時添點涼水

自己在家煮麵時,通常將面扔進鍋裡,發現麵湯越煮越渾濁,有很多浮起的白泡。很多人都只是將鍋蓋揭開攪拌幾下讓白泡沉下去。

煮麵時加點冷水,能更好保持面的口感,也能減少面鹼性滲出。

煮麵時加點油

為什麼自己在家煮麵又幹又坨,而麵館裡的面卻根根筋道呢?其實就在於放油,麵館的煮麵的湯水多含重油,高湯裡也含有大量油脂,面自然更加軟滑。

為了健康,自己在家煮麵時,大可不必放重油,但適量調入一些橄欖油或菜油,不僅煮出的面不粘鍋,而且更美味。

一種麵食的過去決定它現在的吸引力!你都知道嗎?

許多人吃麵經常是面多,配菜少,營養很難達到平衡。為了營養均衡,一碗麵的蔬菜量最好達到200g以上,種類也要儘量豐富,最好能有以下三種。

蔬菜:黃瓜、蘿蔔、香菜、西紅柿等生吃比較好。另外,將蔬菜焯一下拌入面中也很好,比如油麥菜、菠菜等綠葉菜。

一種麵食的過去決定它現在的吸引力!你都知道嗎?

豆製品:吃麵最常見的營養問題是蛋白質攝入不足。因此,建議加一些豆製品在面中,如黃豆芽、煮熟的黃豆、腐竹、毛豆、豆腐絲等。

雞蛋:如果在面里加個雞蛋,面的營養會大大提升。

一種麵食的過去決定它現在的吸引力!你都知道嗎?

看了這麼多,你現在瞭解這類麵食了嗎?歡迎下方評論互動,

喜歡我的分享記得點贊關注我,並轉發分享給更多的朋友

獲取更多的美食小知識,感謝您的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