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魁山針灸臨證經驗:「八法」在針灸治療上的應用之——下法

關注【愉享中醫】,關注生命健康!本號所發方劑以上世紀90年代以前出版的醫著為主。文中方劑僅限於學術交流,患者應在中醫大夫或中藥師指導下加減使用,切勿自行套方,免出意外。

鄭魁山針灸臨證經驗:“八法”在針灸治療上的應用之——下法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中滿者,瀉之於內。”《素問.至真要大論》說:“盛者瀉之。”就是病邪在中焦,腹中脹滿者,應用瀉法攻下的治療法則。《素問.針解》說:“滿而洩之者,針下寒也,氣虛乃寒也; ...邪勝則虛之者,出針勿按; ......刺實須其虛者,留針陰氣隆至,乃去針也。”《醫學入門》說:“下,針三陰交入三分,男左女右,以針盤旋,右轉六陰數畢,用口鼻閉氣,吞鼓腹中,將瀉插一下,其人即瀉,鼻吸手瀉三十六遍,方開口鼻之氣,插針即瀉.....”就是針灸瀉熱導滯,排除腸胃積結,通便止痛,推陳致新的方法。

(1)瀉熱通便 取大腸俞、天樞、豐隆、足三里,用涼瀉法,使其產生涼感下瀉。主治胃腸積熱,腹痛拒按,大便秘結,脈數有力的實熱證。如年老體衰、氣血虧耗、腸失潤養的陰虛便秘,則取支溝透間使,用瀉法;次髎、三陰交、照海用補法,以清熱養陰,潤腸通便。

(2)清腸導滯 取中脘、天樞、氣海、曲池、足三里,用涼瀉法,使其產生涼感通便,主治溼熱阻滯、腹痛便秘或下痢赤白、裡急後重、脈滑數的溼熱證。如小兒食積痞塊,取上脘、中脘、建裡,用平補平瀉法,不留針;取三關穴用點刺法出血,以健脾助運,消積化滯。

注意事項:表邪未解、婦女妊娠、產後、大出血後均不能用下法。年老體衰以及虛弱患者應慎用,或攻補兼施。

病案舉例

鄭魁山針灸臨證經驗:“八法”在針灸治療上的應用之——下法

①瀉熱通腸治便秘: 1938年12月2日,去河北安國縣中陽村出診,遇一高某,男,26歲,脘腹脹痛,噯氣厭食,已3天不見大便,小便短赤,面紅身熱,心煩,唇乾口臭,舌紅、苔黃燥,脈滑數。辨證系腸胃積熱,耗傷津液,採用瀉熱通便、生津潤腸之法。針中脘、天樞、足三里、上巨虛,用涼瀉法,使腹部和下肢產生涼感,留針30分鐘。針後不到30分鐘,即覺腸鳴,急欲大便,開始時便下乾硬發黑如羊糞,繼則瀉下稀便,瀉後脘腹脹痛消失,想進飲食。第2天再診時,患者已能進飲食,身已不熱,大小便恢復正常,惟仍唇乾口臭,仍針上述穴位,用平補平瀉法,治療2次病癒。

鄭魁山針灸臨證經驗:“八法”在針灸治療上的應用之——下法

②通利膀胱治尿閉: 1938年12月20日,去博野縣許村出診,遇一戴某,男,64歲,小便淋漓疼痛2日,欲便不得,小腹脹痛、隆起、拒按,口乾,苔黃,脈弦數。辨證系溼熱不化,下注膀胱,氣化失調,氣機阻滯而致,採用通調水道、疏利膀胱之法。針水道、三陰交、湧泉用瀉法,留針15分鐘。用左手掌心壓在肚臍上,中指壓在中極穴上,隨患者呼吸,用手掌向下推按,逐漸加力,操作2分鐘,即有少量尿液排出;右手持針從中極向恥骨方向斜刺0.5寸,用提插瀉法,出針後小便即自行排出。第1次針後,小腹脹痛減輕,共針3次病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