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血管病康復的誤區知多少?

脑血管病康复的误区知多少?

腦卒中以其高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複發率和多併發症成為世界性健康問題之一,也成為醫學界研究和關注的熱點之一。但實際臨床工作中,存在諸多康復誤區,影響患者康復的進程。

誤區一:關於開始康復時間的認識

早期介入康復具有重要意義。急性腦卒中是神經內科的急症,時間就是生命。直接進入腦卒中單元,優化緊急醫護,使腦卒中後併發症的出現降到最低,尤其對於危及重症患者,儘早進行良好的護理及良肢位的擺放等宣教工作,可以降低腦損傷後吸入性肺炎、脫水、肩後縮、肩關節半脫位、足內翻等的發生。事實上,許多國家已經強調腦卒中作為醫療急症需要緊急入院,這就意味著腦卒中康復對於絕大多數患者而言應當在入院時就開始了。

誤區二:認為患者應儘快攙扶下行走,為早日獨立行走打基礎

腦卒中恢復應循序漸進,切記急於求成。早日獨立行走是患者及家屬迫切心願,因此,臨床中經常看到部分患者尚不能獨立站立,已在家屬拖拽和攙扶下強迫行走,表面看起來儘早訓練了行走,但其危害很快就在患者自身體現:因大部分患者中老年人,肌力不足時強迫行走,致膝、髖關節過度損失,同時亦容易導致足內翻、足下垂、膝過伸等一系列併發症,並很難糾正。因此,應在專業醫師指導下,循序漸進,不可揠苗助長。

誤區三:認為患者只要“刻苦鍛鍊”就能早日康復

腦卒中的恢復,不單單需要堅持不懈的“刻苦鍛鍊”,還需掌握科學的訓練方法。訓練時間、強度、頻率等根據不同患者的年齡、性別、身體素質的情況有不同的要求,既要保證一定的負荷量、維持一定的時間(超常負荷原則),還應注意避免過度疲勞(肌肉收縮的疲勞度原則)。訓練量不足或過度疲勞,均不能有明顯的臨床療效,因此,應在專科醫師指導下,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制定適宜的運動處方,為早日迴歸家庭和社會打下堅實基礎。

誤區四:對於心理康復不夠關注

腦卒中作為一種心身疾病,不僅需要藥物和綜合性的康復措施治療,而且更需要及時正確地進行心理干預。在臨床實踐中,在實施綜合康復治療的同時,有針對性地進行個性化心理干預,在康復治療中情緒反應平穩,有利於促進整體康復進程,因此,心理康復應貫穿治療始終。

誤區五:認為腦血管病後遺症期,康復意義不大

腦卒中康復單元可以降低死亡率和降低殘疾,已得到普遍認可。有組織的腦卒中康復治療在非專業的康復病房中很可能降低療效,但仍然有效。有研究表明改善預後的時間可以持續到腦卒中後5年;並有人證實腦卒中康復單元的療效甚至可以持續10年有效。

臨床中,一些不良姿勢的形成,常由於患者不當鍛鍊所致,因此,如果刻苦鍛鍊很長一段時間,臨床症狀仍沒有改善,建議諮詢專業康復醫師/治療師,對訓練方法、訓練時間、訓練強度等進行相應地指導性訓練。因此,正規的康復訓練應持之以恆,堅持長期鍛鍊。

誤區六:“出院”就是腦卒中康復治療的結束

康復的最終目的是迴歸社會與家庭,“出院”意味著患者病情相對穩定,門診及家庭康復是對患者的一種支持,使其逐步增加力所能及的娛樂活動和社交活動,如聽音樂、下棋等,充實患者的生活情趣,充分發揮社區優勢,加速患者的社會迴歸率。

有臨床觀察發現:那些接受有組織化住院治療的患者(如在腦卒中單元中提供多學科專家小組)較沒有接受專家治療的患者(如僅提供醫療上的監護)在腦卒中1年後可以在家中更活躍、獨立、有生命力。卒中單元並非單一的治療手段,而是一種綜合治療的理念,具有中醫特色的卒中單位已逐步形成並獲得患者的普遍認可。

以上內容僅用於健康教育學習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