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新型火箭試車成功,雖沒有熱鬧慶祝,但卻爲祖國省下了幾千億

據國內媒體報道,中國航天科工集團4院(航天科工運載技術院)研製的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固體發動機試車成功。雖事後沒有大肆慶祝,但這對於我國運載火箭事業來說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它將掀起我國航天史上的一次革命,讓發射成本降為以前的2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在未來可為國家省下幾千億。

運載火箭是二戰後以導彈為基礎發展來的,歷史上第一枚發射成功的運載火箭就是蘇聯用洲際導彈改裝的衛星號運載火箭。在那之後,各國陸陸續續開始研製運載火箭。

一枚新型火箭試車成功,雖沒有熱鬧慶祝,但卻為祖國省下了幾千億

美國在蘇聯之後由著名專家馮·布勞恩主持研製了丘比特C運載火箭,美國開始踏上太空之旅,此後,美國先後用幾種洲際導彈和中程導彈改造成為多種不同用途的運載火箭,取得了不少的成果。

美國之後研究多個系列運載火箭,有德爾塔系列運載火箭,大力神系列運載火箭,這兩個系列現在都進入國際發射市場,美國新研發的重型獵鷹運載火箭,以其性價比打破多項記錄,被稱為是現今最優秀的運載火箭。

一枚新型火箭試車成功,雖沒有熱鬧慶祝,但卻為祖國省下了幾千億

中國在90年代航空事業飛速發展,長征系列成為當時中國運載火箭主力,其中長征三號一度成為亞洲最大的運載火箭,並且外界普遍認為與當時歐洲的阿麗亞娜四號不相上下。

不過,隨後世界各國開始研製出一系列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大於20噸的新型大型火箭,中國在這樣方面的優勢開始逐漸喪失了,這之後美國誣告中國竊取美國技術,開始了對華更嚴格的高科技出口禁運,而中國在隨後的10年內的確再也造不出新的運載火箭。

一枚新型火箭試車成功,雖沒有熱鬧慶祝,但卻為祖國省下了幾千億

這一系列問題導致中國運載火箭事業一段時間進步緩慢,中國在2006年重啟了新一代運載火箭計劃,舊的長征二號、長征三號和長征四號將被替換,中國航天事業再次注入了活力,美國業內專家對中國的進步也刮目相看,但是封鎖從來就沒有停過。

要知道火箭的起源就在中國,我國完全有信心發展好自己的航空事業,走自己的獨立發展的道路,中國在科技方面不在受制於美國,航天事業才會走在世界前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