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美食原創」好吃不過餃子

看到美食專題,可能大部分人一下子腦海中出現的是山珍海味、大魚大肉,但是我一下子映入眼簾的還是傳統美食——餃子。

又是週末,老婆問我吃什麼飯,我隨口回答,好飯不過吃餃子。每週一頓餃子,這已成為我家不言而喻的一個習慣。之所以如此,大概原因有三……

「優·美食原創」好吃不過餃子

其一:吃餃子是我們兒時的一個願望。

坐著不如躺著,好吃不如餃子。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吃餃子只有等到大年初一才能吃上。平日裡吃餃子那時痴心妄想。大年三十,吃過午飯,媽媽就開始忙活開了。於是老屋裡,一個下午都在響起乒乒乓乓剁餡的聲音。

那個時候,沒有電燈,有的只是煤油燈,跳動的燈火如豆,有幾許昏暗,但它微弱的光照在我們每個興奮的臉上。大家圍坐在火炕上,隨著媽媽把大盆子的餡,大盆的面一股腦收拾到圪臺上,大家有的站著,有的坐著,圍在兩個盆子周圍包餃子。那時因為白麵少,需要摻和玉米麵,所以麵皮變得很脆。一個圓圓的劑子,用兩隻小手一捏,拇指一翹一閤中,一個圓圓的餃子皮就誕生了。記得那個時候的餃子個頭大,因為皮的彈性小,不便褶皺所致。包罷餃子後,如果剩下的是餡,據說有飯吃;如果剩下的是皮,那有衣服穿,在那個經常餓肚子的年代,剩下什麼都高興,其中寄託著人們幾多期待和夢想。

「優·美食原創」好吃不過餃子

包好的餃子放在兩個大篦子上,篦子是使用高粱秸梢棒穿成的,不沾餃子,餃子擺放也有講究,都是一圈一圈的,象徵團團圓圓。那個時候,我家姊妹六個,每個孩子肚子裡都缺油,媽媽的餃子肯定是大吃一通,不吃到肚圓滾瓜絕不罷休。

漸行漸遠,過去的一切都那麼美好,兒時的願望就是家裡那碗熱騰騰的餃子。

其二:吃餃子是我們節日美食的一個傳統。

“餃子”又名“交子”、“嬌耳”、"扁食"。餃子起源於東漢時期,為醫聖張仲景首創。當時的餃子是與藥用,用麵皮包上一些祛寒的藥材用來治病(羊肉、胡椒等),避免病人耳朵上生凍瘡。三國時期,餃子已經成為一種食品。春節時候吃餃子這種習俗在明代已經出現。到了清代,已經把它固定下來。吃餃子是表達人們辭舊迎新之際祈求願望的特有方式。餃子的諧音“交子”即新年與舊年相交的時刻。過春節吃餃子意味著大吉大利,餃子形狀像元寶,包餃子意味著包住福運。所以遠走他鄉的人們都會跋山涉水回鄉和家人過年團聚吃餃子,以示有個圓滿的歸宿。另外也是秉承上蒼之意,是必須要吃的一道任何山珍海味所無法替代的重頭大宴,否則,上蒼會在陰界中除去你的名字,死後會變成不在冊的孤魂野鬼。無論怎樣,為除掉一年的晦氣您也要在除夕吃一頓“餃子”。故此深受老百姓的歡迎。

「優·美食原創」好吃不過餃子

水餃人人都愛吃,年飯尤數餃子香。對崇尚親情的中國人來說,在除夕夜裡,窗外雪落無聲,屋內燈光暖人,鍋裡熱氣騰騰。把所有的思念與祝福,都包進那薄薄的餃子皮!紅紅的火苗滾開的水,越煮越覺得有滋味,伴隨著辭舊迎新的鞭炮,盛上餃子,也盛出了對來年美好的期望。怎能不驚歎文明古國的源遠流長的餃子奇苑呢!

其三:吃餃子是我們全家幸福的一個情結。

平日裡忙工作,只有到了週末才有充足時間,全家人便可圍坐在一起,邊包餃子邊聊天,雖然麻煩了些,費時了些,但大家動手其樂無窮。

1、剁餡。肉餡最好用手工剁肉的方法,絞肉機絞肉餡味道將大大遜色;把蘿蔔或茴子白等陪菜切碎,用布裹菜把水分擠幹,加少許鹽效果更好;然後加入蔥花、薑末、蒜片、花椒麵或五香粉、味精、固體醬油、料酒等,朝一個方向攪拌均勻,加鹽品嚐鹹淡。攪好的肉餡稍放一會兒就可以包餃子了。

2、和麵。最常見的是小麥麵粉,用涼水攪拌。面與水的比例4:1。放置一刻時間醒面即可,不然面軟了煮的時候易破;面硬了包的時候費勁。

「優·美食原創」好吃不過餃子

3、擀片。把醒好的麵糰放在案板上,搓成圓柱形長條,再切成劑子,把劑子用手壓成扁圓形。再用小擀杖旋轉式擀成餃子皮。擀皮時,案板上要撒些幹襯面,以防粘到案板上。

「優·美食原創」好吃不過餃子

4、包捏。用手工捏的方法,習慣傳統的餃子一般都是彎月形。包制時,要把麵皮對摺後,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沿半圓形邊緣捏製而成,要捏細捏勻,謂之“捏福”。有的農家,把捏成彎月形的餃子兩角對拉捏在一起,呈“元寶”形,擺在篦子上,象徵著金銀萬貫。也有的農家,將餃子捏上麥穗形花紋,象徵著來年五穀豐登。

「優·美食原創」好吃不過餃子

5、煮餃。開鍋水嘩嘩疙瘩起來後,餃子就可以下鍋煮了,把勺子底部朝上,沿著鍋的邊緣順一個方向輕輕推動餃子,可防止餃子坐鍋底。老話說“開鍋煮皮,蓋鍋煮餡”,水滾起來一會後,點水再煮。點水的用處是,增加水沸騰的時間間隔,使餃子餡充分的熟透。滾三滾,神仙也站不穩,等餃子肚皮肥胖、鼓脹,就說明餃子已經由裡至外煮透了。

餃子在我們的傳統文化裡,不僅是一種食物,也是一種生活狀態,更多的一種文化符號,象徵團團圓圓,體現和和睦睦,表達甜甜蜜蜜。一碗熱騰騰的餃子寄託著父母的恩恩愛愛,牽掛著遊子的平平安安,訴說著家鄉的心心念念,承載著歲月的日日夜夜!

昔日想起餃子流口水,今日寫著餃子心頭醉。包餃子、包進耕、包進種、包進豐收的喜悅;吃餃子、吃出情、吃出義、吃出幸福的美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