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分析,形勢恐怕沒有我們想像中的樂觀

中國的互聯網為什麼火爆?

很簡單,幾個原因:

1、人口紅利。超過7億的網民,佔全球16%。發達國家缺人,落後國家缺能力,中國正好介於兩者間,老百姓勤吃苦耐勞,IQ不低,整天琢磨如何發財,發展不起來沒有天理

2、中國在過去二十年電信業的興起。電信行業十幾年的高速發展,電信設備行業的開放競爭,中國供應商意外地崛起。從初期的七國八制,到華為中興步入全球,強大的人口邊際效應,極大降低了互聯網接入成本

3、貼地氣的互聯網體驗以及生態體系形成。毫無疑問,對中國人而言,QQ、微信、淘寶等比MSN、Yahoo messenger、Ebay等的體驗好太多,快速迭代使得國內應用可以較好地滿足國內的需求

4、語言文化防火牆。如同印度,如果中國人都講英語,估計很難抵得住國外軟件以及應用的衝擊,中國的相關產品,在語言的隔離下獲得了很大的喘息空間,當然,國內企業也明顯對政策管制更為靈活和適應

但認真分析,有相當隱憂:

1、互聯網市場主要仍然侷限在國內,說得不好聽,也叫窩裡橫

2、創新領域主要在媒體、電商、金融、醫療、遊戲娛樂等的運營、物流、營銷、渠道打通等環節,提高了運營效率,但在價值創造環節明顯不足。比如購買商品快了,簡單了,但很多商品本身並沒有太大變化,餓了麼後面的餐飲質量以及衛生等如何呢?看病掛號是方便了,但醫術以及設備提高得怎麼樣呢?芯片問題就不用說了

3、科技基礎能力受制於人。興起的雲計算、人工智能能,絕大多數平臺與技術仍然依靠美國,本來嘛,產業鏈相互依賴,也沒什麼大不了,但看看特朗普這個架勢,讓我們亞歷山大,逼得我們不得不去建立全產業鏈能力。

4、注重外表,不注重裡子。天天和全球比基礎設施比速度,自我滿足陶醉,燈光工程獨步全球,那又如何?外表都是用來欺騙眼球的,看得見的地方都挺好,看不見的地方誰苦誰知道。

都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我的建議是:外行不應喧囂,內行不要浮躁。還是腳踏實地,韜光養晦的好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