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法造纸这样的陈谷子烂芝麻,真有传承意义吗

传承千年的古法造纸术,贵州大山里的活化石。这古法造纸术,能够传承到今天,确实不容易。但是,这古法造纸术,在现代造纸技术面前,有什么优势吗?真看不出来。如果古法造纸术没有什么技术优势,那又有什么传承意义呢?

古法造纸这样的陈谷子烂芝麻,真有传承意义吗

近些年来,保护文化遗产成为一股风潮,各个地方都在挖掘本地的文化遗产,结果呢,各种陈谷子烂芝麻都被挖掘出来,然后大肆其文化意义,然后就是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加以保护。

由于大力的宣传,各地的文化遗产,特别是作为非物质文遗产的传统技艺,统统被无限拔高,赋予了非富而高大的意义。事实上呢,靠的是文人记者的生花妙笔,把一些陈旧的技艺说得天花乱坠,真正的实用意义,几乎没有什么价值。

比如,这个贵州的古法造纸,虽然据说是传承千年,可是这千年前的造纸技艺,跟现代造纸技术相比,到底有什么价值呢?估计,唯一的价值,就是古法。可是,这古法有什么用呢?如果古法造出来的纸,质量不会更高,效率不会更高,这古法的价值,到底体现在哪里?现代造纸技术,需要借鉴这个古法吗?这古法造纸技术,跟现代技术相比,没有真正的优势,果真需要传承下去吗?

古法造纸这样的陈谷子烂芝麻,真有传承意义吗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信而好古”。在中国的传统思维中,人们固执地相信,凡是古的,就是好的。为了说明古代的东西好,人们甚至不惜胡编滥造,编造出古代东西好于现代技术的神话。

比如说,就有人要说古代的青铜剑如何锋利,能够削铁如泥云云。事实上,再好的青铜剑,也比上不普通工匠打造的钢铁剑。因为青铜的材质,决定了青铜剑不会太锋利。在历史上,铁器的出现,就是对青铜时代具有颠覆性的技术进步,铁制兵器可以轻而易举地把青铜兵器打成渣渣。

比如,每逢发生大地震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有人要鄙视现代地震预测预报的水平,就要拿张衡的地动仪说事。说什么两千年前的张衡,就能预报地震,说什么如果张衡在世,就能预报地震。这完全是胡说八道,可是就是有不少人信以为真。且不说,张衡的地动仪,在地震发生后,到底能不能做到蛤蟆吐珠,还是一个问题。因为,从地球物理学的角度看,从地震的震波能量分析,张衡的地动仪,实在是有点想当然。即使地动仪能够在地震发生后按方位做到蛤蟆吐珠,那也是在地震发生后的事,与地震预测预报,完全不是一回事。而现在的地震监测技术,已经能够做到准确地报出震中坐标和地震强度,比张衡地动仪的那几只蛤蟆,要高明得多。

古法造纸这样的陈谷子烂芝麻,真有传承意义吗

可是,在中国,偏偏就有为数众多的人,要相信古代的青铜剑比现代刀剑要锋利得多,要相信张衡的地动仪比现代人对地震的监测要高明得多。究其原因,就是中国人厚古薄今的思想观念,已经到了根深蒂固的地步。

这种厚古薄今的思维,认为凡事都是古代好,显然会阻碍社会文明的进步;认为古代的技艺显然要比现代技术高明,显然会阻碍现代科技的发展进步。

而现在,各地以保护文化遗产为名,真在不遗余力地搜寻各种陈谷子烂芝麻一样的传统技术,通过舆论大肆宣传各种陈旧技艺的高明,这无疑会强化人们的厚古薄今思想,对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其实有百害而无一益。

人事有代射,往来成古今。那些古旧的技艺,失传的原因,就是因为它们已经失去了应用价值,我们为什么要花大力气地翻拣出来,并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去保护?

有这劲头,用在现代科技创新发展上,不是更好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