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孝公和商鞅相輔相成,如魚水之交

大約公元前三個半世紀,秦孝公繼位,時秦國內憂外患,內部貴族與貧賤衝突愈發嚴重,對外失地連連,更有六國強敵劍指分秦。

秦孝公是一位銳意進取的君主,他效法齊國稷下學宮,廣招賢臣,不限國界。此時被魏國追殺的衛人名鞅來到秦國,孝公三次召見衛鞅,終於在第三次談話時確立了他們的共識,那就是法制秦國。

孝公啟用商鞅,實行第一次變法,對外提升軍事實力,對內大力發展農業,實行連坐制度,獎勵軍功,數年之間,秦國實力大大增加,基本具有抵禦外敵的實力,公元前350年,任秦國大良造的衛鞅實施第二次改革,此次改革的結果是秦國成為諸侯國之間的強國。

在大刀闊斧改革的過程中,衛鞅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面對舊貴族的阻礙,外部強敵入侵的壓力,但始終有一個堅強的後盾現在他的身後,就是秦孝公。秦孝公用人不疑的性格成就了秦孝公和秦獻公兩代君主的夢想,在其改革時期,衛鞅祝孝公收復了失去多年的河西地區並佔據了天險崤山,其外交天賦上則表現為重創當時的霸主魏國,使縱橫幾十年的霸主魏國江河日下。秦國強大的軍事實力再也不敢讓列國覬覦!

衛鞅因功勞巨大,被孝公封地商邑十五縣,商鞅之名由此而來,後人稱之為商君。孝公執政時期,大多數決策都聽取商君的意見,兩人是生死之交。秦國的強大離不開孝公和商鞅,這一對君臣天然壁合,稱得上千古,如魚水之交。變法之期,秦國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山間無盜賊。

然而,孝公去世,太子嬴駟繼位,商鞅被孝公兄長公子虔誣告謀反,被惠文王處以車裂之行。商君歲死,其法猶存。實行商君之法為日後秦國統一六國奠定了強大的基礎!歷史上對商鞅的爭議很多,大家有什麼爭議可以留言……
秦孝公和商鞅相輔相成,如魚水之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