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變法的成功與失敗

商鞅變法的成功與失敗

商鞅

商鞅,衛國人,本名衛鞅,又名公孫鞅,後期被秦孝公封至商地而得名商鞅。商鞅在魏國不得志,後得知秦孝公以重賞求才,故而離魏去秦。經宦官景監介紹,與秦孝公會談四次,得到秦孝公變法的首肯。

商鞅變法,使秦國帶入富國強兵,最終統一中國。

從表面上看來,他的變法是成功的,但從深層去看,也給秦國帶來滅亡。商鞅是法家的代表,在治民方面,他認為人性本惡,必須以惡制惡,將人民當牛馬來治理,他認為所有關係都是建立在利益基礎上,無論君臣、父子、夫妻。他推行嚴刑峻法,實行殘酷的刑罰,鼓勵人民告密,見密不告者,罰腰斬;鼓勵人民與人民之間要敵對,互相監督。透過敵對,人民才會去找有權力的人來受保護。

在君臣方面,他認為君要防臣叛亂,臣要想辦法篡權。君臣關係是種利益,商品交換的關係,毫無道義、忠心可言。在《商君書》提到,要廢止一切道德教化。在生產方面,他獎勵農業,懲罰商業,獎勵軍功,抑制貴族。鼓勵人民生產農業 充實糧草以便軍事。鼓勵人民在戰場上殺敵,砍一顆頭,賜爵一級。結果是秦軍一上戰場,就拼命的去砍敵人的頭。《商君書》提到:"民之見戰也,如餓狼之見肉,則民用矣"。意思是要鼓勵人民見到敵人,要像狼見到肉一樣。因而很多國家把秦國視為"虎狼之師",

商鞅希望將人民變成"奸民、愚民、貧民、弱民",只有這樣,人民才會聽從上級的指示,這就是商鞅的整套變法,算是有點反王道而動,反人性而動。

商鞅確實給秦國帶來了一時的富國強兵,他的變法得罪了秦國貴族,導致秦孝公死後,秦國貴族的反撲報復;他把社會變成一個赤裸裸的利益關係,給自己帶來了濫殺無辜的報應。《東周列國志》上說:百姓爭啖其肉,百姓都想衝上前去吃商鞅的肉。

公元前338年,商鞅鞅被牽出城外車裂,五馬分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