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语还休白鸡冠,武夷岩茶中唯一的道茶!

欲语还休白鸡冠,武夷岩茶中唯一的道茶!

白鸡冠,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晚生种。

系武夷岩茶传统五大名丛之一,与铁罗汉、水金龟、半天妖合称为“岩茶四大名丛”。原产自慧苑火焰峰下的外鬼洞。

相传明代已有白鸡冠,“朝廷敕寺僧守株,年赐银百两,粟四十石,每年封制以进,遂充御茶,至清亦然。”,可见白鸡冠之珍贵。

白鸡冠,亦有传奇色彩,有着神秘的传说与故事。

相传在古代,武夷山有一茶农的岳父做寿,于是茶农抱着家里的一只大公鸡给老丈人祝寿,旅途中被太阳炙烤地受不了,在一棵树下休息,奈何遇到了一条大青蛇,结果大公鸡被蛇给咬死了,殷红的血从公鸡的冠上往下流一滴一滴正落在旁边的一棵茶树根上。

说来也怪,公鸡滴血的附近,有茶树长势茂盛,那满树的叶子也一天天地由墨绿变成淡绿,由淡绿变成淡白,几丈外就能闻到它那股浓郁浓郁的清香。

欲语还休白鸡冠,武夷岩茶中唯一的道茶!

制成茶后,带着一股淡淡的药香,据说还能治病。这种茶,便被成为白鸡冠。

另一说法,则与南宋道教五祖之一的白玉蟾有关。

相传白鸡冠是白玉蟾发现并培育的茶种,在修仙时常喝。

白玉蟾在《茶歌》这样写道:“味如甘露胜醍醐,服之顿觉沉阿苏。身轻便欲登天衢,不知天上有茶无。”

诗中所写“味如甘露胜醍醐,服之顿觉沉阿苏”,指的便是白鸡冠。

白鸡冠与道家渊源颇深,故而也被称之为道茶。

欲语还休白鸡冠,武夷岩茶中唯一的道茶!

白鸡冠茶树特点

白鸡冠,其叶片颜色会随着生长期变化而改变。

其叶色略呈淡绿色,幼叶薄绵绵如绸缎,其色浅绿而微显黄色,白鸡冠由此得名。

在叶片发芽之际,色泽黄嫩,随着茶树的生长,叶片渐渐变绿色,色泽的变化,令人称奇。

白鸡冠适制火功:轻火、中轻火、中火

欲语还休白鸡冠,武夷岩茶中唯一的道茶!

白鸡冠条索颜色

轻火:色泽黄绿,颜色鲜嫩

中轻火:色泽黄绿

中火:条索颜色较深,黄中带着褐色

欲语还休白鸡冠,武夷岩茶中唯一的道茶!

白鸡冠汤色

轻火:色泽淡黄色

轻火:汤黄绿,颜色较淡

中火:黄色

不论火功高低,茶汤清澈透亮、不浑浊。

欲语还休白鸡冠,武夷岩茶中唯一的道茶!

白鸡冠香气

品种香:药香

白鸡冠的药香,似凉茶的香气。福建地区和广东地区,对这种凉茶香气最为熟悉,夏天一到,家里都有熬凉茶的习惯。

关于白鸡冠的香气,也有另一种说法,说白鸡冠是玉米香。然,玉米香,并不是白鸡冠的品种香气。

为何同一种岩茶,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气味?

原因在于投茶量。

在一些茶圈里,白鸡冠流行一种喝法——减少投产量。原本岩茶,投茶量为8克(常规),但因为白鸡冠品种的特点,如果放8克,味道会比较浓郁,味道甚至有些苦,于新茶友来说,不好接受。

于是他们将投茶量减少,只放5-6克的茶。少了投茶量后,白鸡冠的药香变淡,口感的苦味也减弱,喝起来会比较清。

随之而改变的,还有香气。

有的人喝过了少投茶量的白鸡冠后,于是就认为它是玉米香的。这是一个先入为主的错误观点。

欲语还休白鸡冠,武夷岩茶中唯一的道茶!

白鸡冠口感

白鸡冠的口感,比较浓郁,汤感浑厚。

投茶8克,冲泡后,汤水滋味甘醇、风味独特。

汤水中有着独特的药香,整体气质,与道茶二字很为相符。

据说白玉蟾当年,在修仙时,喝的就是白鸡冠。这股“药香”在全身游走,能让身体的气相通。兴许,这也是一种修炼的辅助手段。

白鸡冠能成为道茶,也不无原因。

欲语还休白鸡冠,武夷岩茶中唯一的道茶!

白鸡冠冲泡方式

常用冲泡方式,系八克杯(110-120毫升左右白瓷盖碗)

冲泡要点

水质:山泉水或矿泉水

水温:100℃水温

投茶量:8克

注水方式:环壁注水

出汤要点:1-5冲快出水,而后若是茶汤清淡,可适当坐杯,时间不宜过长,以十秒为基数,逐渐递增。

第一步:烫壶温杯,以保证茶具无异味

第二步:投茶

第三步:闻干茶香

第四步:注水

第五步:出汤

第六步:分茶

第七步:品滋味

欲语还休白鸡冠,武夷岩茶中唯一的道茶!

白鸡冠保存要点:遮光、密封、无异味、阴凉保存。

若是用泡袋包装好,一定要保证口密封好,避免受潮返青。

若是火功较低的白鸡冠,建议大家尽可能快地喝完。

白鸡冠,系岩茶中唯一的道茶。

明代的许次纾曾说:“余尝尽天下名茶,以武夷、虎丘第一。”“尤以武夷山顶所生,冲开白色者为第一。”

白鸡冠叶色漂亮,形状美好,品质极佳。

因其外观颜色素雅,色泽清淡,总会给人茶汤清淡,汤感清新的错觉。然,作为道茶,白鸡冠所拥有的药香,以及浓厚的汤感,却难以和小清新关联上。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lanxiaoping198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