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
茶圈有些躁动不安,
惊蛰之后,清明未到,
朋友圈却已经霸屏卖春茶了。
在此提醒大家——
节气有时间表,茶亦有其生长规律。
春茶“求早”不如“求好”!
每年的“春茶”总是让人充满期待的,那么,春茶好好在哪儿呢?
春茶好在哪儿?
1、茶树经过一冬春的休养、营养积累,头采的养分更为充足,茶叶内含物往往是最丰富的;
2、气温相对较低,有利于含氮化合物的合成与积累,游离氨基酸、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含量较高,茶叶的香气、滋味也都会更好;
3、春茶季节气温低,病虫害发生比较少,茶叶品质更好。
但近几年来,画风突变,“买春茶一定要买最早的、最嫩的”,“春茶越早越好”……优质的茶叶真的是越早越好、越嫩越好吗?大家对于春茶存在哪些误解呢?
误区一:越早越好
大家对春茶认识最严重的误区就是,都认为越早采摘的春茶品质越好,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头春”,并非“早春”。只要是在春天第一波长出,第一次采摘的,都算是头春茶,并不是说越早采摘的越好!
万物生长自有它的定律,只有到了一定的时候才是最佳,如果过早地采摘,茶叶的新芽都还没完全展开,有效营养成分累积的不够,做出的茶不但香气偏轻,茶味涩、淡,并且不耐泡。现在大多数人一味求“早”,拔苗助长,使得春茶市场混乱让我们离好茶越来越远。
误区二:明前茶最好
现在很多人笼统地认为只要是在清明节采摘、制作的茶都叫做明前茶。其实不然,明前茶是我国江南茶区按节气对不同阶段春茶的称呼。
明前茶主要的品类是绿茶及少量的红茶,这类茶的采摘标准是采摘茶芽和一芽一叶,以及一芽二叶初展的新梢,这种采摘标准季节性强,大多在春茶前期采摘。
而像铁观音、大红袍等乌龙茶则不存在明前茶。乌龙茶一般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采摘,因其采摘标准属成熟采,须待新梢生长将成熟,顶芽已成驻芽,顶叶叶片开展度将八成左右,采下带驻芽的二三片嫩叶,俗称“开面采”。
六大茶类的工艺制作不同,不是所有的茶都在清明前制作完成。就拿岩茶来说,完成初制后,还需经过多次复焙和一年多的陈放,茶叶才醇化到位,品质稳定。从健康角度来说,当年的新茶是比不上隔年茶的《岩茶|为什么隔年茶好过新茶》。
误区三:早喝早享受
最后,还有的人呐,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新炒制茶才一买回来,就迫不及待的喝,结果上火!刚炒制好的新茶经过高温“杀青”、“烘干”等工序,带有“火”味,如果马上冲泡,喝了容易燥热上火、牙龈肿痛等。
另外,新茶含有较多的未经氧化的多酚类、醛类及醇类和咖啡碱等物质,这些物质对健康人群并没有多少影响,但对胃肠功能差,尤其本身就有慢性胃肠道炎症的病人来说,这些物质就会刺激胃肠黏膜,原本胃肠功能较差的人更轻易诱发胃病,喝得拉肚子。
因此,喝新茶可别心急!单凭上市时间这一个区分标准来判定茶叶品质并不科学,最关键的还是要认准茶叶的品质。
閱讀更多 茶人和一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