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8萬億資金存銀行吃利息 上市公司爲何愛上理財?

又拿巴菲特說事:在一年一度伯克希爾股東大會上,巴菲特透露,伯克希爾每週能賺4億美元,截至一季度末,伯克希爾賬上大約有1000億美元現金。另外,蘋果公司一季度末持有的現金2672億美元。實際上,A股上市公司中,也有不少公司持有鉅額現金。

逾8萬億資金存銀行吃利息 上市公司為何愛上理財?

截至2017年末,上市公司擁有的貨幣資金合計超過9萬億元,其中,約8萬億元為銀行存款。有業內人士指出,手持適當規模現金的公司擁有較高的抗風險能力,但過高的銀行存款也不一定是好事。據說,世上有一種能力叫“花錢”。

不差錢的上市公司 超8萬億元存銀行

根據同花順ifind系統,截至2017年末,A股上市公司貨幣資金累計為9.63萬億元。從目前公佈的數據構成看,貨幣資金中,很大一部份都是銀行存款。在其他貨幣資金中,有一部分是受限制的,比如用作借款、信用證及承兌匯票的保證金、存出資本保證金、存出證券投資款以及財務類子公司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等等。因此,銀行存款基本佔了貨幣資金的九成左右。

逾8萬億資金存銀行吃利息 上市公司為何愛上理財?

好多錢啊

舉個例子來看,剔除銀行、保險、證券等金融類公司,擁有貨幣資金最多的公司為中國建築。年報顯示,中國建築截至2017年末的貨幣資金2732.53億元。其中,庫存現金1.24億元,其他貨幣64.96億元,兩項合計佔比為2.42%。而銀行存款高達2666.33億元,佔比為97.58%。

逾8萬億資金存銀行吃利息 上市公司為何愛上理財?

非“中”字頭公司中,上汽集團表現最為出色,該公司截至去年末的貨幣資金1212.11億元,其中,庫存現金475.89萬元,其他貨幣資金114.29億元,銀行存款1101.77億元,佔比為90.84%。

逾8萬億資金存銀行吃利息 上市公司為何愛上理財?

上汽在非中字頭企業中還是很棒的

另外,還有萬科A等9家公司去年末的貨幣資金超過千億元。對比之下,13家貨幣資金不足1000萬元的公司顯得頗為寒磣,其中,2017年末,榮華實業貨幣資金僅有35.14萬元。低於很多白領的一年收入了。

而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上市公司貨幣資金為9.10萬億元。如果按照九成銀行存款來推算,截至3月底,銀行系統存款中,有8.19萬億元是來自A股上市公司。

熱衷理財產品 去年以來接近2萬億元

有財務人士表示,一般而言,貨幣資金反映了公司短期的承兌能力。大量的資金沉澱在銀行賬戶上,資金使用效率偏低。因此,不少上市公司熱衷買理財產品。數據顯示,2017年以來,有1533家公司累計購買各種期限的理財產品1.96萬億元,僅僅2018年以來的不足5個月,上市公司購買的理財產品規模已經達到4200億元。適當的理財產品有利提升閒置資金的使用率,但如果上市公司過於沉迷於理財,並非是一件好事情。

逾8萬億資金存銀行吃利息 上市公司為何愛上理財?

2017年以來,上市公司購買的理財產品次數達到2.52萬次,涉及金額1.96萬億元。其中,單筆規模較大的有寶鋼股份、洋河股份、溫氏股份、中國動力等。寶鋼股份去年4月28日披露稱,該公司購買信託公司理財產品、銀行理財產品,合計120.98億元。

今年以來,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的熱度未減。截至上週五收盤,上市公司購買的理財產品規模已經達到4201.23億元。有分析指出,在年報和季報披露結束後,可能會有更多的上市公司將賬戶上的資金轉入理財賬戶。

逾8萬億資金存銀行吃利息 上市公司為何愛上理財?

購買的產品五花八門 投資高手在這

今年以來,上市公司購買的理財產品多種多樣,既有傳統的銀行理財,也有信託計劃等風險相對較高的產品;既有1天期限的國債逆回購,也有時限在一年左右的集合資金計劃等。如今年2月初,廣匯汽車斥資65億元購買國債逆回購,做起的短息“放貸”的生意,為該公司帶來了93.15萬元的短期收益。

而麗江旅遊、今世緣、杭叉集團、倍加潔等公司均購買了期限在一年的產品,涉及到債券、私募基金、信託計劃、保本理財等等。

所以說,上市公司的業務可能覆蓋整個投資圈了,真正的投資高手可能在上市公司中。君不見不少上市公司依靠投資理財來彌補主營業務的窟窿麼?

而在今年4200億元的理財產品資金中,有不少是來自於募集資金。新和成、長榮股份、西部建設、中金嶺南、潤建通信等都利用募集資金購買90天期限的理財產品。

沒錢一定難受,但有錢也不一定很爽

一般而言,企業用後大量貨幣資金,或者購買短期理財產品是資金充裕的信號。這類公司安全性較高。不過,如果上市公司雖然手持現金,但過於熱衷理財而新增投資卻不明顯,未來業績增長也會受到影響。因此,投資者在選擇個股的時候,即使有“充足”的現金流,但依然要看主營業務情況。

逾8萬億資金存銀行吃利息 上市公司為何愛上理財?

正如一位私募人士所說:作為公司企業,有錢當然是好事情,但企業持有鉅額現金是不是好事情?不能一概而論,要看現金來源,以及使用計劃。有些公司的現金流是來自於主營業務,有些是來自募集資金,也不排除一部公司報表上的現金是拆借來的。

逾8萬億資金存銀行吃利息 上市公司為何愛上理財?

因此,貨幣資金充裕,或擁有短期可以變現的金融產品較多的公司,抗風險能力更強,基本面更加穩定,現金派發紅包的概率較高。但如果持有現金過多,新增投資放緩甚至是停滯,既降低資金週轉和使用率,也可能折射出企業未來可能變化。

難道大家都去買理財產品?當然不是,錢要去實體經濟,要投資,要產生新的利潤,要增值。而不是躺在銀行吃利息,或者倒騰一些理財產品。否則,將又會招致更多的監管和引導。

買股票如何看待上市公司理財熱?

職業投資者郭施亮指出,不可否認,在外延式併購卻呈現出分化的效果,且缺乏了良好的投資項目的背景下,與企業利用資金再投資生產相比,投資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比較穩定。當年部分上市公司雖然擁有充裕的現金,但不去再投資、不去現金分紅,卻偏愛於投資理財,值得投資者去思考。

需要打起十二分精神的是,近年來,上市公司投資理財也頻現黑天鵝。因此,投資者在選擇擁有充足現金流的個股中,依然要謹慎,要對比現金流的穩定性、持續性,以及貨幣資金來源。可以關注依靠主營業務增加而帶來大量現金的個股,而對依靠募集資金或部分拆借來增加貨幣資金的需要警惕。

在理財產品方面,單筆額度較高,且產品為股權投資類的也需要注意,防止出現黑天鵝。2017年11月29日晚,A股上市公司國民技術發佈臨時停牌公告,5億元理財投資項目中,相關人員失聯,投資款暫無法收回。在計提5億元壞賬準備只有,導致2017年業績鉅虧,股價連續跌停。

逾8萬億資金存銀行吃利息 上市公司為何愛上理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