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不是个东西:爸爸妈妈在“物化”你的孩子吗?

很多父母,对待孩子时,如对待器物般随意;评价孩子时,如评价器物般冷漠;要求孩子时,如使用器物般功利;孩子的待遇,有时甚至比一件东西还不如——至少还没有人要求餐桌能当钢琴弹,对孩子,我们却常常是想让他有什么功能,他就得有什么功能。

你的孩子,不是个东西:爸爸妈妈在“物化”你的孩子吗?

01 对待孩子,如对待器物般随意

带娃在快餐店吃早点,旁边坐了一家三口,妈妈和小姑娘一身粉色系打扮,相当精致。

从我们一坐下来,那位妈妈就在帮小姑娘梳头发,十几分钟后我们吃完离开,妈妈的手还在小姑娘的头发上,中间只停下一两分钟,三口两口把饭团塞进嘴里。

妈妈手里并没有梳子或者任何有助于把孩子的头发梳理整齐的工具,就是用自己的手指头,在那孩子头上挠啊挠啊挠啊——挠到最后,孩子的头发不但没有更整齐、更漂亮,反倒比刚才更凌乱了。

真心妈妈不禁就想了,乖乖坐在那里被妈妈毫无意义、毫无效率地鼓捣十几分钟头发的小姑娘,真是好脾气,换成小时候的我自己,早就跟我妈大喊大叫起来了:“你还有完没完啊!”

最近,我一直在想父母“物化孩子”——就是把孩子当成自己可以随意摆弄的物件——的问题,这个场景,真是“物化孩子”的一个生动隐喻。

一位妈妈可以如此随意、如此无意义地摆弄自己孩子的头发,就可以同样随意地对待孩子的身体、物品、精神、空间,想怎么弄就怎么弄。

有一次,我在悟空问答遇到了一个问题:“如何管教青春期的孩子?可以在他房间装监控吗?”提问的内容,真是让人毛骨悚然,难道仅仅因为孩子是自己生的,你就能如此对他他,丝毫不尊重孩子的人格吗?

你的孩子,不是个东西:爸爸妈妈在“物化”你的孩子吗?

02 评价孩子,如评价器物般冷漠

我孩子不爱学习、我孩子缺乏专注力、我孩子不听话、我孩子特别叛逆……一些父母评价孩子时,很容易就拿来一个现成的标签,给孩子贴上,丝毫不考虑孩子的具体表现到底是什么样的,那些表现,又在什么样的场景下发生,有哪些背景因素可以引发哪些“问题”。

那口气,就像是说“我手机坏了”、“我车子坏了”“我家停电了”一样,简洁、客观、不带任何爱意——那是一种深刻的、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冷漠,对没有生命的器物一样的冷漠。

接孩子放学时时,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冷漠场景。

一种是,爸爸妈妈接到孩子时,马上当着孩子的面,跟老师询问孩子在学校表现如何,丝毫不考虑接下来要和老师讨论的话题,会不会让孩子感到难堪。

一种是,老师为了什么事,让家长留下来谈谈,被约谈的家长,基本不会考虑支开孩子,反而如老师的复读机一般,老师说一句什么,家长马上就转头斥责孩子:“跟你多多少遍了,你怎么又这样?!”

孩子的表情,通常是木然、游离的,仿佛习惯了这样的场景,然后习惯性地把自己变成了一件不听、不看、不做反应的“物品”——孩子学会了“物化”他自己,这是多可怕的事!

你的孩子,不是个东西:爸爸妈妈在“物化”你的孩子吗?

03要求孩子时,如使用器物般功利

父母要求孩子“听话”,其实和要求东西好用,没什么本质区别。大部分父母,是要求孩子“听话”的——遵从父母的任何要求,没有自己的意愿,对违背自己意愿的事,不做反抗。

比如,爸妈认为你学习成绩不好,要去做上补习班,孩子就得乖乖地去上补习班;

爸妈认为你该多才多艺、有些特长,你就得乖乖地去上那些兴趣班,甭管那是父母的兴趣,还是孩子自己的兴趣;

爸妈认为每天早早起床是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那么周末你想睡懒觉,就是缺乏自制力、就是坏习惯;

爸妈认为你学了钢琴、小提琴就得每天坚持练习、不能放弃,那么你不想练、想放弃的时候就是“没毅力”。

总之,爸妈怎么想,比孩子怎么想重要得多,爸妈对孩子的希望太多了,孩子就得一一地去听话地满足,甭管孩子喜欢不喜欢、甭管孩子累不累——很多孩子就这样变成了满足父母欲望的工具。

你的孩子,不是个东西:爸爸妈妈在“物化”你的孩子吗?

04孩子的待遇,有时甚至比一件东西还不如

虽然这么说有些不恭敬,但我还是想说,有些孩子,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待遇,有时甚至比一件东西还不如。

比如,谁都知道锅不能放火上干烧,烧得时间长了,锅会坏掉,但很多孩子,长期处于这种“干烧”的状态,父母只管给他们施压,却很少考虑如何给孩子支持、给孩子的内心注入充足的爱意作为能量。

谁都知道,再结实的物品,长时间过度使用,也会用坏掉,但很多孩子,都是处于“长时间过度使用”的状态:学校下课了,还有课外班在排队等着,好不容易到了休息日、假期,爸妈又早就给他排好了假期的学习日程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有多少爸爸关心过“我孩子这样,他累吗?”

再比如,谁都知道,是啥东西,就有啥用处,你不能要求餐桌同时又是钢琴,也不能要求电脑同时又是手机,但对孩子,很多爸爸却缺乏这样的理性,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干啥啥行,你想让他有什么功能,他就得有什么功能。学习要好,琴棋书画打球赛跑也样样都行——可是你想过吗,即便有天才存在,他也不是样样都行的,何况,你的孩子有多大可能,真的是个小天才?

还有,在孩子教育上的功利。发现孩子哪里欠缺,就想花点钱,送他去某个班,然后就想了,钱花到位了,问题就一定能解决。这种心态,和一个东西坏了,花钱去把它修好,有什么区别?

孩子是个独立的、活生生的人,他就不是一件“东西”,我们如此对待孩子,于心何忍,又如何能说,这么做,是在爱他?

你的孩子,不是个东西:爸爸妈妈在“物化”你的孩子吗?


真心爸妈(徐智明、高志宏):

我们是一对真实的爸爸妈妈,本科均毕业于北京大学,真心妈妈为中国传媒大学博士。育有两子,一个生于2002年,一个生于2006年。我们在这个专栏中所分享的,都是自己亲身经验、思考所得,所有文章均为原创,欢迎转发分享、评论、讨论、提问。(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真心爸妈已出版的育儿书:《育儿基本:找到好方法,轻松做爸妈》

养育是不控制孩子,也不懈怠自己。 《育儿基本》分享真心爸妈实现孩子自主生活、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情感的基本教养法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