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做企業,怕就怕「認真」二字

不認真與太過於聰明,是一個問題的兩面。我不知道別人對中國人智商可以號稱“天下第一”怎麼想,反正我覺得這未必是件好事。聰明人一生都在想辦法,想如何找到更好的辦法超過對手,而不是通過認真做事超過對手。

遺憾的是,無數行業都在上演著類似的故事,因為這種聰明意識已經根植於我們的生存環境中。

在中國做企業,怕就怕“認真”二字

比如我們父母如何教育孩子?孔融讓梨,是我們傳統的美德。哥哥與弟弟在一起,媽媽分梨的時候,如果哥哥總是要大的梨,媽媽一定會這樣教訓孩子:孔融都知道讓梨,你怎麼不知道讓著弟弟呢?

於是哥哥下次就學會了如何對付媽媽。每次哥哥都會說,媽媽,把大的給弟弟吧,我要小的。這樣幾次之後,媽媽就會說,哥哥這麼懂事,還是把大的給哥哥吧。從此之後,大的梨就永遠是哥哥的了。

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到,中國傳統的教育方式,從來不鼓勵人們直接爭取自己的利益,從來不鼓勵人們直接表達自己的願望,而是鼓勵孩子從小就培養權謀,鼓勵他們如何捉摸大人或老師的心理,拿到好處。

所以,如果我們不改造這種聰明思想,每個人都想玩“聰明”,總想走捷徑,那麼,我可以負責任地預測,中國企業可以造出好產品,但絕不可能造出世界級的產品;中國企業能夠成為好企業,但絕對不可能成為世界級的企業。

事實上,我們已經看到不少名牌,在創立品牌的時候質量一流,但幾年之後就大不如前。同樣的零部件,在國內組裝的車要比國外組裝得差,這是為什麼?

是技術問題嗎?不,恐怕更多的是認真問題。在我看來,在中國企業中,執行問題的核心是文化,而文化問題的核心是認真。在中國做企業,怕就怕“認真”二字!

“一個人是一條龍,三個人是一條蟲”。從“龍”變成“蟲”,背後就是每一個人都去耍小聰明,小聰明的結果是把大聰明丟掉。執行只與勤奮有關,與責任有關,與用心有關,而與聰明無關。

一個有執行能力的人,他身上唯一的標誌就是對自己負責!

所以,我建議那些有志於塑造世界一流執行力的中國企業,要在執行文化中,明確地提一個口號:“認真第一,聰明第二”。我們要明確一點:一件事情要想真正做好,支撐你的不是利益,而是內心的一種責任感,一種對待事情是否認真的信念。

道理很簡單,要想達到世界級的產品質量,需要幾十年如一日地做到一絲不苟。要想成為世界級的企業,需要我們為了一個目標,矢志不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