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到今,中国哪个省的教育水平最好?

哈娱乐大爆炸


既然说是从古到今,当然得先看一下古代的情况了,最直观的就是各朝各代科举考试的状元和进士数量了。

首先是状元:

嗯,江苏第一,浙江第二,福建第三,然后是江西和山东。这个结果其实和现在的情况蛮接近的,例如亲爱的广东不管古代还是现代,都是敬陪末座……

其次是进士数:

总算下来,依旧还是江、浙、闽的天下,山东和江西陪跑。河北的话,从清朝开始坚挺起来,一直到现在的北京和天津……

所以说江、浙、闽三省在古代教育水平最高应该没什么异议了吧。

然后看看高考的状况:

这个数据比较颠覆,但是正常情况下,像排名前3位的北京、天津和上海应该属于剔除范围,道理大家懂的……

而之后的宁夏和青海也是类似情况,毕竟国家有所照顾,那里的考试数量也不多,还有不少其他省市过去蹭的……

除去这5个以及之后的内蒙古和新疆,排前三的是山东,福建和浙江,这个情况和之前古代的状况略有差距,但是变化也不算太大,毕竟山东在古代科举方面的表现也一直都是稳定前5的,好歹也是孔圣故乡。

倒是江苏的名次下跌的厉害。如果对这个结果还有怀疑的话,下面这个是2017年的录取率,我特别贴出的是与江苏一样同属自主命题的省市。很遗憾,江苏在其中的排名还是不高……

这样算下来,在古代,江苏明显是一支独秀,不过最近几年,有明显的下滑,倒是福建、浙江和山东的表现始终稳定,江西则是明显掉队了。


一百分计划


这些问题比较容易回答,因为历史上人们最容易说的就是“天下才子数三江”。这里的三江主要是指江苏、浙江和江西。

如果三省人才比较,我们也可以看出江苏省最多,浙江省第二,江西省第三。只是到了近代,江西浙江落后于江苏省,特别是江西恐怕居于全国平均水平左右了。最近报道江西省玉山县就是全国的博士县,一个县域就有6000名硕士,600名博士。

但是从教育来说,人才都是教育培养的,浙江省历来教育发达,在明清量大的进士考试中,如果没有省份限制,浙江省的人数可以包揽很多名次,所以为了体现公平性,照顾各个省际的学子,所以把指标分到省里。这样不论哪里的人晋升官员队伍,最大的愿望就是招聘绍兴师爷。因为浙江绍兴的人才特别多,能舞文弄墨者帮助官员队伍出谋划策的人太多太多了。

从现在的高考来看,浙江省的学子高考成就特别高,毕业后从文学技术、科学技术的人员特别多。即便不从事如前所说的工作,但是在全国创办企业而且干出成绩的相比较其他省份也很多。但是与江苏相比起来,顶尖级别的科学家相对较少。人们说江苏省宜兴市(县级市)大学副校长以上1千多人,大学老师1万多人。



例如2009年有个统计,两院院士江苏省最多达到306人,而居于第二位的是浙江省达到258人,居于第三位的广东省则103人。其他省份都在100人以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江苏省人才密度特别高,成才成大才的数量居于全国之冠。

由此看来,从古至今中国教育水平最高的省份应该是江苏省。


锦绣中华一捧土


当然是江苏了。

从古至今,江苏经济发达,教育教学质量水涨船高,人才辈出,精英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明代南北贡院,南贡院就在南京夫子庙,教育家朱永新,成功教育等各种教育新实践、新模式,都在江苏遍地开花。

十几年前,我去扬州邗江中学采访“办有道德的课堂”,触动很大。提出这个理念的是徐金才,他的理念思路非常清晰。其次,他不但是校长,也是高中集团董事长,教育产业化在该校开展的红红火火,而这样的局面,在当时的河南闻所未闻。

另一个我采访的洋思中学校长蔡林森,他改变了填鸭式教学,提出每节课只讲五分钟,一下子为全国教育界所熟知。为此,每天从全国来参观的大巴车挤满了学校,学校因为卖门票,从而增加了一大笔收入。

综合而言,江苏因地处富庶之地,无温饱之优,少困顿之苦,加上视野开阔,见多识广,少小多读书学习,人才辈出也是情理之中了。

下面的回答是关于古代的人才选拔模式,仅做参考

在过去,朝廷选拔任用人才,一般通过科举考试。唐武周时期,由于江南出现大量人才,导致南北人才局面失衡,朝廷才不得不按区域选拔人才,即从各州各府每年必须录取多少人。

清华大学是美国用庚子赔款为中国建立起来的大学,在学生录取上起先也是无章可循,可最终也是采取了按片录取的方式,这样做的目的,一是招到江南的大量人才,同时,也保障了落后地区人才输出数量。

时过境迁,这一传统一直沿用到今天。虽然每年高考来临之际,这样一种选拔人才都会遭到人口大省如河南,山东等省的口诛笔伐,但依然因为没有更好的代替方式而被束之高阁。


乐影东方


这个问题,问题很多。

第一,何谓从古到今?

从三皇五帝的传说开始,还是从先秦有史记载开始?还是隋唐科举之制开始?还是元朝有行省制度开始?还是从新中国各省基本版图确立开始?

传说年代就不提了,主要的教育估计是狩猎,种五谷,生娃和制衣了,炎黄,东夷,南蛮之间没有高低之分。

战国时候,齐国最先兴起管学,就是官办教育,最有名的就是稷下学宫,百家争鸣了解一下,诸子齐聚,基本课本上你认识都在哪里待过。此时最好的教育当然就在现在的山东那边。

后来孔子办私学,万世师表。弟子号称三千,贤人七十二。虽然他周游列国,但主要弟子还是出自鲁国周边,现在的山东省。

后来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中央官学正式创办,黄老之术繁荣,即便汉武帝配合董仲舒的独尊儒术,黄老繁荣依然不减,直至发展为三国两晋的玄学。此时教育最好的地方当然是长安所在的关中地区,现在的陕西省。

三国两晋之后,汉人多次南迁。尤其永嘉之乱后,北方士族南迁,南方的文化教育始终是压北方一头的。东汉及三国西晋时期,教育中心自然是东都洛阳最为繁盛,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三国两晋士族门阀崛起,要说背景,教育和资源无出其右,军师联盟动辄颍川士族,都是所谓知识分子的大家族。直到隋唐科举制度确立,士族门阀应该是教育最好的地方了吧。

隋朝首开科举制(有争议),至唐朝玄宗皇帝完备。

此处该列举提问者的第二个问题了——

如何评价教育最好,最优?按照状元数量?还是文盲识字率高低,还是文化名人多少?

现在北大清华生源最多不是来自高考大省江苏,河南,山东,湖北,而是帝都北京。那么北京教育就绝对好过其他省市?有人会说政策倾斜。那难道北京教育不如其他地方?这更是胡扯。

个人认为,古代各朝都城永远是教育水平最高的地方,但是好在隋唐以后,全国一张卷儿,状元只有一个(不含武状元。如有特例请忽略)。

正史朝代(指不含割据地方政权),自隋唐至清末,共考取503名状元,隋,唐,北宋北方地区共产生74名状元,有唐一代,河南出了15名,河北11名。中原地区依然是文化教育中心。但是自唐安史之乱和唐末农民起义,及至南宋偏居一隅,汉人不断南迁。注意,能迁移的大都是有钱有势有文化的人,穷的一无所有,也就不怕再失去什么了,古今都是这个道理。

南宋以后,至明清,此时江浙能富庶地区的状元频出,江西,福建,安徽等重视教育的地区也出了不少。

明清两朝,北方出了状元22名,南方146名。

如果有人了解明史或者看过胡军版的《朱元璋》,一定记得大明朝第一次科考的事故,南北榜案,其实电视剧是改变了历史时间,事件但是真的。洪武三十年丁丑科殿试,春榜录取51人全是南方人,北方一人没有。有人说考官作弊偏袒,其实是胡扯蛋。明清殿试作弊比现在高考难多了。朱元璋眼皮子底下作弊,想诛十族吗?

其实就反应了一个问题,北方学子不行了。

所以朱元璋就南北当分别取士。

及至现在的各省市单独命卷,著名高校全国招生,独自招生,都是一种平衡,并不是你的省市教育质量高,生源好。

再说多了,这个答案就没法发布了。

另外,唐朝以来的状元名单,北方120,南方237。河南37,山东30,和河北29居北方前三。江苏60,浙江54,福建33居南方前三。

再补一句,教育,文化,永远是和经济绑在一起的,经济强大了,又会扯上政治,政治讲求的是平衡。

所以哪个省市教育最好?

北京,上海经济发达,文化发达,怎么看不到他们上榜?因为他们历史上不过是河北和江苏治下的一小部分。


旮旯学堂


不用说太多,上两个图说明问题了


另外关于高考,我觉得如果你们知道葛军葛大爷是什么人物,哈哈哈,是不是该庆幸没遇到他。

举个栗子🌰:著名女声林妙可的北京卷文化分,换算成江苏分,只有201分,江苏艺术类总分440,她这个分在江苏的话连本科线都达不到,大专的命,可人家是北京户籍,懂了不?人家能上南艺,😂😂!你叫江苏学子们情可以堪!

总结

1、江苏人杰地灵,教育发达人才辈出!(倍出)

2、全国高考难度排名:江浙-山东-全国卷-京津沪-海南


草民社社長




看到这些帖子,都在那里吹江苏,想起一个古代的故事来,至于谁胜谁负,让大家自己去打分吧。

这个故事发生在清朝。

有一个山东籍的官员到江苏“出差”,(想不出别的词)来到江苏地面,在宴席中间,江苏的官员就开始“摆活”,说什么江南山清水秀,人才辈出。席间 ,文人墨客总是要做些文字游戏的,一江苏官员就开始挑衅,出了一个对子,上联曰:多山多水多秀才。



大家都明白什么意思,上联出来后,一片喝彩声。

一会这个对一句,一会那个对一句。山东的官员和大家应酬喝酒,并不做声。他不想躺这个混水,毕竟是客人。

但一会就有人搭话了,鲁大人(权且姓鲁吧),你来对个对吧,意思你有什么可夸耀的?

只见鲁官员撵撵胡须,那鄙人就却之不恭了,慢慢吟出下联:一山一水一圣人



此联一出,举座皆寂。场面十分尴尬。因为什么呢?

一山,五岳独尊。

一水,趵突泉,皇帝御封天下第一泉,谁敢改?

一圣人,孔圣人,谁能比?

说到这里,又想起一个故事。



有记者问丘吉尔:“莎士比亚与印度哪个更重要?”丘吉尔回答:“宁可失去50个印度,也不能失去一个莎士比亚。”

所以说,要看质量,不要光看数量。一只狼,就能驱赶一群羊!

这些各地方打口水仗的问题,以后不要在提了,伤和气。


老衲侃春秋


从古到今,请也许我把古和今分开来谈,有些省在古代能说教育水平好,但是现在就没这资格了!

古代:天下才子数三江!

江西

古代:

豫章书院大家有所耳闻吧!是古代江西学术思想传播、人才培养的著名管学机构!是江西书院四大之首!《宋史列传》所列入的名人有219人,居全国第一!唐宋八大家江西就有三人,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现代:江西再也回不到,曾经那个拥有进士5千多人,状元1百多个的文化省,如今连一个985大学都没有!

浙江

古代:

曾经它作为为出口中医药大省,就如同今日的“一带一路”,南宋时期,全国商业中心,而在每个不同年代基本都能在中国站一个角!在文化底蕴上面也是外国人欣赏的!教育做的不仅内行,宣传工作也不逊色!

现代:说的最多的就是大学来谈,不说好,也不说坏,从人文方面来看,似乎也是强一面,倒一面!但是硬要评价,恐怕不及它省!

江苏

古代:

也许这个就不用多说了!文化底蕴最浓的一个“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江南烟雨朦胧,小桥流水人家,古代徐淮文化、维扬文化在江苏几个市里面盛行,也引得众多人才来此地游玩,使此的文化气息越发浓重!这里的诗人有骆宾王、陆游、谢灵运、孟郊等等!

现代:

仍然有“江南鱼米之乡”称号,人均GDP进入前18,由于悠久的历史文化熏陶,也许带着古代气息的也只属江苏了!有在“南京大屠杀”事件中让江苏人民的性格上受到一定冲击,稳中带甩的人也是他们独有的个性,也形成了追求内心安宁的形态!江苏一直没有变的古城!

现代:

在古代文化延续上没有丢掉,在教育上也抓得紧,江苏省内的大学,能进全国性排名的还真不少,矿大、南京大学、东南大学、苏州大学……

而要说现代那些省份教育水平好!只能说中东部的,而要说西、北、南这些省份就说不过去了!


分享分听


古代和当代的教育不能同日而语,在春秋和战国时期,山东的教育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西周在周幽王时期,犬戎攻破镐京,周朝的礼仪文化典籍都被破坏了。因为周朝的礼仪文化都是周公创立的,而鲁国又是周公的封地,鲁国后裔往来首都,带去不少文化典籍,当镐京被外族入侵以后,文化遭到破坏,只有鲁国还保存完好。

春秋时代加上鲁国诞生了孔子,孔子又有学生三千,贤者七十二人,他的学徒将其思想传播到了整个诸侯国家。到了战国时代,齐国又设立了“稷下学宫”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我们所熟知的孟子和荀子都在“稷下学宫”当中学习和教学。可以说山东的教育,独霸了整个春秋和战国时代。

秦朝统一六国以后,李斯作为儒家学派人物,就以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汉朝建立后,虽以黄老之学治国,但是到了汉武帝时期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正式成为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直到清朝灭亡才逐渐消亡。另外,儒家的《四书五经》被历朝历代视为治学强国的经典,在古代的山东可以说是教育水平最好的一个省份,但是在当代山东就很难排上号了。

如果说现在的教育水平最好的省份,那就很难说了,这是一个极具争议的话题。按照2017-2018中国大学排名来看,浙江、湖北、江苏这三个省份的大学比较牛逼。目前,教育水平较高的省份都是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我在网上也了解了一下,关于“2017年中国内地31省(区、市)高等教育竞争力排名”江苏省排在第一,紧随其后的是湖北,然后是广东。

这个教育最好的省份,不知道是高等教育还是初等教育,还是全民教育。我相信经济发达地区的教育绝对不会差,经济越好的家庭就越重视教育。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都去忙于工作,对孩子的教育也忽视了。所以,要说教育水平好,只有沿海较发达的省份教育好一些了。比如浙江、江苏、广东等省份。

我们可以看看垫底的机构省份,都是经济不好的省份,所以要说教育真的很难抓起来。等把温饱解决了,再来谈教育,吃饱了穿暖了,教育就上去了。教育上不上的去,还是要看父母,现在国家基本都不收取九年义务教育的费用,要上学其实很容易,就看父母管不管,重不重视教育了。


孟子说史


我认为,从古到今,中国湖南省的教育水平最好。湖南省现在还残存着大量的书院,这些书院,无论在在风雨飘摇的乱世,还是在繁花似锦的盛世,为中国输送了大量的人才。特别是从康熙王朝,湖南建省以后,湖南人才井喷,为中国的反抗外来侵略,人民的自由幸福,民族的独立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湖南教育迎来春天。可是,在十年动乱中,湖南是中国教育的重灾区,湖南教育哀鸿一片。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湖南教育迎来了新的春天。现在,湖南是中国的教育强省,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了大量人才,唯楚有才,于斯为盛!


黄常慧湖南郴州汝城县


一般而言,经济较发达的省份,教育水平是相对较高的,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饭都吃不饱空谈抱负的人始终算是异数,不能称主流。

不同的朝代,从华东到华中到华北,甚至在西南的四川,都出过很多文人志士,名派大家。近代出人才最多的集中在华东地区,尤其是被称为江南省的区域,一个是经济发达,一个是文风较盛。文人骚客歌颂江南的诗篇文章可谓汗牛充栋了,足见这个地方是真的好。

另外,富贵地区多名门望族,多重教,从其中选拔的治国精英,政策上偏向上述地区也很正常了。从古至今我国也从一个农业大国逐步进入到工业大国阶段,教育重心也从农耕兴旺之处转向工业发达地区。就目前而言,出人才比较多的还是为鄂、鲁、浙等,可以反映当地的教育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