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澤縣的黑頸鶴

高原“神鳥”黑頸鶴

國寶之一的黑頸鶴是人類發現最晚,也是世界上唯一在高原地帶生活的珍稀鶴禽。在會澤,當地人習慣把黑頸鶴叫做“老雁鵝”,這稱呼質樸的有幾分土氣,讓人感覺似乎是當地農民豢養的家禽一般,但卻無端的給人幾分親切感。

會澤縣的黑頸鶴

錯初村的北面有一個叫節季溝的村子,“節季溝”彝語為“大雁之地”。說明很久以前黑頸鶴就已經光臨了大橋。當地有一首關於黑頸鶴的兒歌是這樣唱的:

雁鵝雁鵝扯長,簸箕簸箕團團。

犁頭犁頭尖尖,哇哇哭了要娘。

這是一首歡迎老雁鵝歸來的兒歌,當秋天蔚藍的天空中出現候鳥的時候,活躍在鄉間的小夥伴們便拍著小手,跳著歡快的舞蹈在田間地頭。

會澤縣的黑頸鶴

兒歌的前三句形容雁鵝隊形,越拉越長,後一句形容雁鵝的叫聲,“咕—呱,咕—呱”,破像嬰兒的哭聲。另外,當地還有一首民歌也很有情調:

雁鵝高飛腳杆長,一次落在蘆葦塘。

雁鵝不吃蘆葦草,小妹不招遠路郎。

會澤縣的黑頸鶴

以雁鵝起興揭露了雁鵝的特點,長腳杆,飛得高,遨遊四方,就像過路大哥一樣,而小妹只不過是山裡的一棵蘆葦,兩相比較,根據各自的特點,雁鵝不吃蘆葦草,小妹不招遠路郎,過路大哥又何必自作多情呢?以此表明姑娘的心態,婉轉含蓄,有禮有節,想必來自遠方的客人,聽了“小妹”的表白,定然會知趣而退。

會澤縣的黑頸鶴

還有一首民歌也是遠方客人的試探:

哥是遠方一隻鵝,飛到妹家不敢落。

腳踩枝上站不穩,心中有話不敢說。

此時,如是小妹有意,定然會唱:

哥是遠方來的鵝,飛到妹家儘管落。

腳踩枝頭穩穩站,心中有話儘管說。

從以上幾首歌謠可知,黑頸鶴已經熔鑄到了人們的日常生活、情感世界中。關於黑頸鶴,有很多美麗的傳說,其中之一的這個傳說,或許更能讓我們走進黑頸鶴。

會澤縣的黑頸鶴

相傳在很久以前,黑頸鶴是崑崙瑤池的仙鶴,專供王母娘娘觀賞和乘坐。有一次,周穆王坐著八匹駿馬拉來的寶車來到瑤池會見王母娘娘,酒宴當中,王母娘娘命黑頸鶴起舞助興,但見他丹頂素衣,黑頸黑羽,振翅揚脖,翩翩起舞,鳴聲婉轉,在雲霞間迴盪。靜時,斂翅頷首,像一首詩;動時,舒羽旋轉,似一幅畫。周穆王十分喜歡這性情溫和的仙鶴,便向王母要了兩隊帶回王宮。

會澤縣的黑頸鶴

周穆王宮中的飲食雖然豐盛,但黑頸鶴喜愛的卻只有仙桃,於是,不習慣宮中生活的黑頸鶴悄悄逃出了王宮,向著高遠無垠的天宮飛去。然而,因為長時間吃的是人間的飲食,黑頸鶴已經變成了凡鳥,再也飛不迴天堂了。

會澤縣的黑頸鶴

在萬般無奈之下,他們飛落到人煙稀少的青藏高原,從此便在那裡生息繁衍,過著隱士般的生活。他們剛來時吃的是農民的小麥和青稞,農民很怨恨它們。每到農作物成熟季節,人們便祭告上蒼,祈求黑頸鶴別來糟蹋莊稼。黑頸鶴知道以後,感到非常慚愧,就立下誓言:“只喝他鄉水,不吃他鄉糧,秋分來作客,清明返故鄉。”

會澤縣的黑頸鶴

從此,黑頸鶴以青蛙、昆蟲、小魚和水生植物的嫩葉為食,從來不糟蹋莊稼,並幫助老百姓消滅害蟲。藏民十分喜愛黑頸鶴,把它們當做神鳥,並能從他們的叫聲中辨別天氣的變化。每當秋季到來,地裡地凍天寒,尋找食物困難,它們便攜兒帶女離開故鄉,都氣候溫和的雲貴高原過冬。於是,他們不辭千山萬水飛到雲南,落腳到了會澤大橋。這個美麗的傳說,給黑頸鶴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但也為我們解讀黑頸鶴提供了大量的信息。

會澤縣的黑頸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