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这样揭示王羲之书法秘密的

他是这样揭示了王羲之书法的秘密。

古人在对书法的评价是从一点一点开始的,后来逐步进行深入评价。但不论怎么说,这几个人都是历史上无法躲避的,他们是:张芝、锺繇、王羲之等人。

在书法的学习中,都是后人学习前人的,锺繇学张芝(蔡邕等古人),王羲之学锺繇,师法古人,取法乎上,这是学书的定律。学古就要临古,在学书中,经常用"工夫"一词形容书法的学习程度,一个人对书法的临习水平,决定着"工夫"的高低。例如:工夫下到最高程度的时候,叫"精熟"、"工巧"。

他是这样揭示王羲之书法秘密的

图一

"工夫"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在书法中又有"天然"一说,这也是衡量和评价书法水平境界的标尺。光有了工夫是不全面的,如果从境界上来说,必须要有"天然"的标尺来衡量。

基于前人的一系列表述,南朝书家庾肩吾写下了《书品》一文,对历史上120余位书法家进行了系统评述。其中对张芝、锺繇、王羲之的书法是这样评说的:

"张工夫第一,天然次之,衣帛先书,称为'草圣'。锺天然第一,工夫次之,妙尽许昌之碑,穷极邺下之牍。王工夫不及张,天然过之;天然不及锺,工夫过之。"(如图二)

他是这样揭示王羲之书法秘密的

图二

而在此之前,包括梁王萧衍及尚书袁昂等人在内,并未对王羲之的书法做出更高的评价,他们还对王献之、羊欣等人的书法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拟贬,如袁昂在《古今书评》中说:"王子敬书如河、洛间少年,虽皆充悦,而举体沓拖,殊不可耐。"他们的最终思想还要强调要向古人学习,但并未像庾肩吾这样,对书家进行比对,这样以来,庾肩吾便更加清楚地给人们展示出了历史上各类书家的优劣程度,但他还是首推王羲之,这一点恰好与前人的看法是相反的。

他是这样揭示王羲之书法秘密的

在书法史上,不论古人怎样评价,但这三个人是永远不能回避的,他们都是一座座高山,一座座丰碑,张芝开创了草书之先河,锺繇是楷书鼻祖,王羲之"书圣",他们已被历史定位为"两两组合":锺张、张王、锺王等,为中国书法的演变、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关键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