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发“七大恨”伐大明只是幌子,真实原因在邻国的一本书里

努尔哈赤发“七大恨”伐大明只是幌子,真实原因在邻国的一本书里

努尔哈赤发“七大恨”伐大明只是幌子,真实原因在邻国的一本书里

努尔哈赤觊觎大明江山由来已久。早在其祖、父为明军“误杀”之后,便心怀复仇之意,不过其时能力有限,也无法公开与明朝决裂,只能一步步地侵占辽东,壮大实力。

待其将整个辽东纳入麾下,朱明王朝那边已是夕阳落日,还有什么理由让人继续向明朝纳贡称臣呢?现在缺的就是挑起后金与明朝之间战争的一个光明正大的借口。

“朕与大明国成衅,有七大恼恨,此外小忿难枚举矣。今欲征大明。”(清·鄂尔泰·《清太祖武皇帝实录》)这个就是努尔哈赤在天命三年二月提出来的理由,也就是后人所称的“七大恨”。

努尔哈赤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向明朝宣战,是因为此时的辽东内外形势都对其有利。明军方面,抗倭援朝战争刚刚结束不久,实力锐减。

朝廷内部腐败更是到了骨子里:官僚把军队粮饷纳入私囊,使得军队的装备陈旧不堪,军需严重匮乏,吃不饱肚子的士兵只能纷纷逃离军队,号称10万大军的辽东守军,实际人数不过三四万而已。

努尔哈赤发“七大恨”伐大明只是幌子,真实原因在邻国的一本书里

就是这点人,军队长官也无心对其进行操练,就算是有偶尔的训练,士卒们也打不起精神来,致使军队毫无士气可言。

自李成梁卸任之后,辽军的军械从未被修缮过,刀枪剑戟,锈迹斑斑,遇到女真的挑衅,大多数情况下都选择了退缩让避,不敢正面迎击。

在军力部署上,仅三四万人的军队,还分散在北起开原、南至鸭绿江口,以及辽东、辽西的120多处据点中,这就给对手留下了各个击破的余地。

当时除了后金政权和明朝之外,还存在着一个第三方势力,那就是蒙古。此时,喀尔喀蒙古部落已经跟后金有了联姻的关系,科尔沁蒙古部落也已跟后金政权结盟。

位于漠南的察哈尔部希望借明朝的力量统一漠南蒙古而跟明朝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同时,明朝也企图把察哈尔部当作遏制后金发展的屏障。这样,蒙古方面就剩下察哈尔部是努尔哈赤的一个威胁。

还有一方力量不可为努尔哈赤所轻视,那就是与中国只有一江之隔的朝鲜。努尔哈赤曾一度想要与朝鲜结盟,但朝鲜国王光海君怕开罪明朝,只得暗中与后金往来。

努尔哈赤发“七大恨”伐大明只是幌子,真实原因在邻国的一本书里

努尔哈赤对此很不满意,以为“交则交,不交则已,何必暗里行走”(《李朝光海君实录·卷169》),断然打消了与朝鲜结盟的念头,不过饱受侵略之苦的朝鲜也没有足够的军事实力成为后金的威胁,不足为患。

更让努尔哈赤对明朝宣战的原因是后金政权的内部危机。据朝鲜史书《李朝光海君日记》记载,后金天命初年,辽东地区洪水泛滥,百姓疾苦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饿殍遍野,千里无人烟,就连部落首领都不得不命部下去死人堆里找食物。

突如其来的严重天灾在后金政权内部造成了激烈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努尔哈赤抓住这个时机,把女真人的不满情绪和日趋激化的矛盾引向明朝方面,转移百姓视线,并准备采用战争掠夺的方式来缓解政权内部的危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